劉慈欣與逼仄的科幻世界內外

劉慈欣與逼仄的科幻世界內外

莊顏:“我覺得它像。晚霞的眼睛”

羅輯:“你怎麼不說是朝霞的眼睛”

莊顏:“我更喜歡晚霞”

羅輯:“為什麼”

莊顏“”“晚霞消失後可以看到星星,朝霞消失以後,就只剩下···”

羅輯:“只剩下光天化日下的現實了”

莊顏:“是,是啊。”

——劉慈欣 《三體》

劉慈欣與逼仄的科幻世界內外

劉慈欣與逼仄的科幻世界內外


科學這東西的式微,與之相近的凋零,科幻文學便是如此。之所以對張藝謀之類的影視以及莫言類似的文學作品耿耿於懷,關鍵在於黃土地今非昔比,而大家們的現實題材仍是幾十年如一日,以不變應萬變,這就與現實相悖了。

《三體》之後,劉慈欣沉寂的耐心一如之前。未來世界可能已經超越了人的智慧,大概需要人創造出來的AI,還能給沉悶的濁世一點驚喜。超越美劇《西部世界2》的驚悚也未始不可。

一個男人的價值到底需要多大?不過電廠倒閉之後的劉慈欣還是那個內向、顧家、循規蹈矩的男人。女人化妝與男人顧家,算起來的儀式感類似。碌碌無為的日復一日,這倒是拯救不少吃了睡睡了吃的靈魂。

劉慈欣在雨果獎獲獎之前,聞所未聞,即便他的文字在常看的《當代》上曇花一現,畢竟科幻這個題材幾乎閱讀的太少。知乎上有人說,《三體》後,世界上的人將分為3種:沒看過《三體》的,看過《三體1、2》而沒看過《三體3》的,看過《三體3》的。

劉慈欣與逼仄的科幻世界內外

一個叫“水娃”的農民工找了一份“蜘蛛人”的工作,後來他又得到一個在月球上清潔大型設備的機會...這是劉慈欣在02年初發表的《中國太陽》,後來水娃坐著人類第一艘載人恆星際飛船飛出太陽系,在宇宙裡遠航。看樣“有的人則用盡全部生命,只為看一眼人類從未見過的事物。”

碼字的有點眩暈,穿越回來的心都有。倒不是很關心太陽系之外的事情,自從仔細讀過劉慈欣的東東之後,再看其他科幻小說之類,基本上就浮起兒童文學的感覺。老劉這樣的電廠微機男心思縝密,卻也不乏兒女情長,心憂柴米油鹽,不忘仰望星空。

水娃有六個人生目標,前四個比擬現實,都比較靠譜,後面兩個是科幻小說家言,有誤導廢青之嫌,暫且擱置吧。水娃的前四個人生目標,即便複製,後面隱隱是前赴後繼的大隊人馬,城市不僅僅是農民工的痛,也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外來工的痛。

人生第一個目標:喝點不苦的水,掙點錢 。

人生第二個目標:到燈更多水更甜的城裡,掙更多的錢。

人生第三個目標:到更大的城市,見更大的世面,掙更多的錢。

人生第四個目標:成為一個北京人 。

實際上,大劉算是幹副業比做主業要牛得多人,一直對如此之人有興趣,既有文科男的情調臆測遐想,又有理科男的紮實勤懇。養家餬口的間隙,能把自己的喜好發揚光大,實現了財務自由,走向更加深不可測的未來。

劉慈欣與逼仄的科幻世界內外

並不是科幻粉,勉強算是翻過《三體1、2》,再沒有勇氣打開之後的那部《三體3》。相比他早期的長篇《超新星紀元》、《中國2185》、《球狀閃電》,更喜歡那些精悍的短篇,諸如《中國太陽》、《流浪地球》之類.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細思極恐,這類似大劉打開的世界這扇門,抑或這個門外的世界本身早就存在,綿綿不絕的黑暗,王陽明大概也參透了其中奧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後來雷軍在《三體》裡瞧出了蒼涼高遠,與史玉柱在毛先生的著作中汲取的戰略思想異曲同工。至於時下他們兩類人互換了情懷,雷軍發揚了戰略戰術在商戰中的應用,史玉柱則悲天憫人般大隱於市。

大劉貌似冰冷的堅硬後面,或許就是個孤獨浪漫的人,不緊不慢地耕耘一日三餐,包括俗世的養家餬口,只是偶爾抬頭瞥向蒼穹,星辰閃爍,世界之外的世界,肚裡乾坤,才緩緩打開。

劉慈欣與逼仄的科幻世界內外

【繪畫:西茜(中 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