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媽媽的媽媽,該如何稱呼?您是叫外婆還是姥姥?

近日,上海二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上海教育(滬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書第24課《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竟然將原文的外婆被改成了姥姥……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文章更新前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文章更新後

外婆為什麼要改成姥姥?許多家長表示無法理解這樣的修改。

而上海教委認為“外婆、外公”屬於方言。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小輕查閱第六版《現代漢語詞詞典》時發現“外婆”一詞上確實標註“方言”,而語義為外祖母的“姥姥”一詞無此標註。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老歌新編《姥姥的澎湖灣》

“那是姥姥拄著拐兒將我手輕輕挽,……,澎湖灣澎湖灣姥姥的澎湖灣……”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老歌新編《姥姥》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今天是姥姥生日

我換上覆古西裝

載著姥姥開著拉風的古董車兜兜兜兜風

車裡放著她的最愛

找回屬於是她的時年代

……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兒歌新編《姥姥橋》

搖啊搖 搖啊搖 船兒搖到姥姥橋

……

外婆說 好寶寶 姥姥給我一塊糕

原本,編改教材不必這麼刻意!

調侃完一番後,小輕查詢了《北京方言詞典》(商務印書館1985年出版),在“姥姥”的詞條下面,有這樣幾種解釋:一是兒童稱老年婦女,如劉姥姥;二是反駁詞,相當於“哼”“胡說”;三是用於堅決反對,有“任何人”的意思,如“姥姥來了我也不給”;四是指外婆。

之所以引述這段,只想說明兩點:

其一,外婆並不是方言,而是普通話,解釋“姥姥”的時候就用到了“外婆”。因為在詞典中是不能用方言解釋方言的,除非方言已經成為了通用語。

其二,姥姥本來也是方言,或者說,既是方言,也是普通話。如果說因為“外婆”是方言而不能進教材,那麼,“姥姥”也恐有方言之嫌。

而且,如果從語義上分析,“外婆”可能比“姥姥”更能清晰地表達當事人的身份。因為中國人的稱呼不僅僅是稱呼,更是一種身份的確認,用稱呼來標示關係的遠近親疏

。比如,內親和外戚是不同的,內是同姓,外是不同姓,內是父族,外是母族。“外婆”的“外”,就是準確地表明瞭身份。

方言和普通話到底是什麼關係?

事實上,方言和普通話的關係並非彼此對立,互相排斥。從歷史上看,漢語言一直是雙軌的,一面是民族共同語,一面是方言。二者並行不悖

《論語》記載,孔子當時和弟子們講《詩》《書》用的就是雅言,執行重要典禮、儀式的時候,也要用共同語——雅言。回到家中,則講當地方言。

也就是說,共同語在公共場合使用,方言在家人之間,或者村裡鄉人的相聚場合使用,這就是中華文明自古以來雙軌並行的語言現象。

上古時代的漢民族共同語稱為“雅言”,漢代稱為“通語”,明清時代稱為“官話”,民國初年稱為“國語”,新中國以後叫“普通話”,名異實同,本質都是民族共同語

而且共同語的形成,正是不同方言區的人們為了溝通的需要,不斷相互模仿、遷就、調整、融合而逐漸產生的。從這個角度說,沒有方言,就沒有共同語

方言一旦消失,也會影響共同語的發展。因為共同語在演化過程中,在不斷吸收方言的成分以豐富自己。比如,現在普通話中的“尷尬”是從吳方言中吸收的,“煤炭”是從客家方言吸收的等。近年來,“討說法”“大忽悠”等方言被大眾接受並進入普通話,也是方言影響共同語的明證。

即使在推廣普通話的語境下,方言和普通話也是不矛盾的。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的報告中就曾指出:“我們推廣普通話,是為的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言。……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來禁止,也不能用人為的辦法來消滅。”

該怎麼對待課文中的“方言”?

其實,如果對語文課本稍有印象,很多人會發現,許多課文都有方言的痕跡。

比如,《孔乙己》裡“主顧也沒有好聲氣”中的“聲氣”,《背影》裡“父親還了虧空”中的“虧空”,都有方言的影子。

而且,如上所述,普通話是各地方言共同融合的結果,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今天學習普通話,就是在學習各地的方言。學習普通話,課本中的方言不僅無害,而且有益。

更重要的是,語言文字的學習應該首先堅持尊重文本的原則。文本是由語言文字組成的文學實體,相對於作者、世界構成一個獨立、自足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可能富含歷史的、社會的、情感的等多方面的信息。拆解一個有價值的文本,如同進行一次文本上的考古發掘,其價值和意義不言而喻。

因此,不尊重文本,對文本的任意刪改,都是對原有信息系統的破壞,這不僅僅是文字問題,更是態度問題。

尊重文本是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選編教材的基本態度。這是語文學習的內在要求,也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條件

升學路上有人陪伴總是好的,輕輕家教昆明升學願和您一起砥礪前行,如果您有不瞭解的升學疑難問題,小輕將在第一時間為您解答。

小學語文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了?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您進行分享✬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