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揚婉轉數丁丁,精彩非遺在臺兒莊古城

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

從6月9日至18日,首屆大運河非遺優秀項目展演臺兒莊古城舉辦,集中展示大運河流域8省市30多組國家級及省級非遺精品項目。主要包含民間舞蹈、曲藝、雜技與競技、民俗類等非遺項目。

1

中 幡

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
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

中幡是裝飾華麗,既具有儀仗特色又用於比賽力量的一種旗幟。它的主幹是一根10米長短的粗竹竿,竿頂懸掛著一面0.5米寬、5.5米長的錦旗,也稱標旗,旗的正面繡有諸如“萬壽無疆”之類的祝福語句和吉祥圖案。

考究的中幡還會在竿頂加上一層乃至數層由綵綢、錦緞、響鈴、小旗、流蘇組成的圓形裝飾物,被稱為纓絡寶蓋,因此舞弄起來色彩和聲音都很美。耍中幡、舞中幡是中國民族民間傳統雜技項目,北京天橋中幡表演最為有名。

中幡源於晉朝軍中,幡旗形制壯麗,標題清晰,常常用於儀仗活動,旗手耍弄幡旗,能盡顯武勇與智慧,因此中幡曾是清代朝佛、慶典等走會活動的必備項目。走會中各個團體都有自己的標旗,競相演練耍幡高招絕技,逐漸形成頗具特色的雜技節目。清代乾隆年間,中幡會屬於鑲黃旗左翎管轄,屬於八檔會之一,受過皇封,盛極一時。

中幡在香會中的表演是非常精彩的,極富有觀賞性。中幡表演時,藝人們將竿子豎起託在手中,舞出許多花樣,其表演動作樣式各有形象的名稱。將竿子拋起用腦門接住為霸王舉鼎,單腿支撐地面用單手托住竹竿為金雞獨立,此外還有龍抬頭、老虎撅尾、封侯掛印、蘇秦背劍、太公釣魚、擎一柱等樣式。舞畢時,需要保持中幡的直立不倒,還要高高拋起,穩穩接住,動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作為接幡的支撐點。

由於歷史原因,20世紀60至70年代,曾經盛極一時的天橋市場被取消,各種文藝演出被禁止。20世紀80年代,開展了挖掘、整理、保護天橋民俗系列文化活動。傅順祿先生之子傅文剛成立了“北京傅氏天橋寶三文化藝術團”,使一批天橋絕活兒得到傳承。

2006年天橋中幡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

濮陽東北莊雜技

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
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

有著雜技之鄉譽稱的濮陽市嶽村鄉東北莊,是廣袤的豫北平原上的一顆明珠,它與河北吳橋並稱為中國雜技南北兩故里。

東北莊雜技起源於春秋,興盛於明清,發展於現代,延續傳承了1000多年,雜技名人輩出,群英薈萃。清朝乾隆年間,東北莊有雜技班13個,產生了喬家班、劉家班、李家班三個著名的雜技團體。

2001年,東北莊被評為“中國雜技之鄉”,2008年,東北莊雜技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國家和省市各級領導的關注。

在古城參加展演的都是一群小演員,五六歲時就開始練習雜技。集體造型、柔術、蹦床地圈……這些難度極高的動作他們掌握得嫻熟流暢。

3

夏派嗩吶

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
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

俗稱喇叭的嗩吶,是我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而興起於清末的“夏派”嗩吶經過數代民間藝人的傳承創新後,終於成為表現力豐富、有著濃郁地方風味的藝術奇葩。

此次來自安徽淮北的夏派嗩吶表演,具有高亢、綿柔、歡快、悲憤、涇渭分明等特點,在器具應用方面,注重多種器具的交替使用,促成音韻逼真、似鳴、似喚、似吟、似歌,似悲、似㖒等風格,加之“悶、咔、咪”等吹奏技巧的合理運用,使曲目的音韻更加沁人心脾,把聽眾帶入現實情境之中。

演出有群體演奏也有獨奏,一段山東民間樂曲《六字開門》,發出的聲音雄壯有力,穿透力強,仿音逼真,觀眾們聽得如痴如醉。

4

丁丁腔

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
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

200多年前,江蘇北部徐州市銅山縣境內的利國鎮厲灣村、寄堡村一帶,就流行了“丁丁腔”這一古老劇種。後來流傳到蘇、魯、豫、皖接壤一帶,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但由於唱腔較難學,又無專業藝人,所以教帶徒弟較困難,當時只有以村莊分散組成小戲班,逢年過節演出。

清朝後期,由於統治者對內殘酷剝削,農村貧窮,民不聊生,藝人們大都走散在外,演戲的人逐漸減少。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前的三十多年裡,幾乎沒有正式演出過,瀕於失傳狀態。

新中國成立後,此劇種在當地逐漸演唱起來,有的還成立了小戲班,重新登上舞臺。一九五八年,銅山縣利國公社組團參加了省文藝匯演,獲得了獎勵。1960年春節期間,在徐州市舉行的文藝匯演中,利國公社寄堡大隊演出的地方小戲“挑福”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

丁丁腔唱腔優美、高亢、委婉,猶如山間流水自然流暢,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間氣息,有著“悠揚婉轉數丁丁,十八九腔七二哼”的美譽。

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

首屆大運河非遺優秀項目展演將沿運8省市30餘組非遺項目集中展現,為遊客獻上非遺文化盛宴,同時令更多的人們所瞭解非遺文化,這對於更好地挖掘、保護、傳承大運河沿線非遺文化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演出地點及節目

相關非遺演出一直持續至6月18日

具體演出時間以現場為準

參將署

京西太平鼓(北京)、臨清龍燈(聊城)表演

謝裕大茶行

山東漁鼓、簡板大鼓(濟寧)、洛陽河洛大鼓(河南)

山東大鼓、琴書、徐州墜子(江蘇)表演

復興廣場

舞獅(河北)、中幡(北京)、骨牌燈(棗莊)表演

歌風樓

安陽墜劇、商丘豫劇(河南)表演

關帝廟

叮叮腔(江蘇)、濮陽東北莊雜技(河南)

魯南花鼓(臺兒莊)表演

山東快書(德州)、古典戲法(天津)

菩提寺

焦作太極拳(河南)、梅花樁拳(聊城)表演

天齊廟

夏派嗩吶、淮北大鼓(安徽)

東平漁鼓(泰安)、陽穀谷山調(聊城)

一勾勾(德州)表演、柳琴戲(山東)

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
悠扬婉转数丁丁,精彩非遗在台儿庄古城

--- END ---

來源 | 臺兒莊古城融媒體中心

徵稿

不管你是地道棗莊人還是外地遊客,都可以向我們推薦美食、美景、美文、旅遊攻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