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晨與欒菊傑:著名畫家與前奧運冠軍喜相逢背後的傳奇

揚子晚報網

徐培晨與欒菊傑:著名畫家與前奧運冠軍喜相逢背後的傳奇

近日,著名前奧運冠軍欒菊傑從加拿大回鄉省親,與三十多年前為她畫像的著名畫家徐培晨先生在南京重逢。三十多年後的這次相見,大家百感交集,塵封的往事不斷浮現在眼前: 1978年3月,20歲的南京姑娘欒菊傑,代表中國國家擊劍隊參加了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第29屆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欒菊傑孤身仗劍,拖著被對手刺穿的左臂打滿五場最終擊敗對手,突破重圍,獲得亞軍,成為1901年以來首位進入該項賽事的亞洲選手,為祖國贏得了榮譽,欒菊傑成為那時候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1978年5月,作家理由撰寫的以講述欒菊傑訓練成長和參加第29屆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故事為主題的報告文學《揚眉劍出鞘》,在《人民日報》上一經發表,立刻引起了轟動。之後,1984年欒菊傑代表國家又獲得第23屆洛杉磯奧林匹克運動會女子花劍冠軍,成為首個在奧運會上獲得擊劍冠軍的亞洲人。同年在第23屆世界盃賽上再奪冠軍。而此前的1983年,在德國舉行的第6屆國際女子花劍比賽中欒菊傑就已經獲得冠軍,成為亞洲第一個在世界劍壇折桂的人。欒菊傑奮勇奪冠的感人事蹟,當時影響很大,也感染著青年畫家徐培晨。他到南京體院找到欒菊傑,以擊劍裝備和欒菊傑照片等為藍本,創作了一幅名為《菊傑人傑劍鋒銳》的工筆肖像畫。款雲:洛杉磯第二十三屆奧運會閉幕之時為天下第一劍造像。此後二人再未見過面。1985年4月,該作品在《南京師大報》刊出,同時配發了王金成撰寫的同名評論。文章稱此畫採用國畫金碧形式塑造了欒菊傑的英武藝術形象,構思新頴,意境深邃,可為佳作。先以勻整勁到的線條勾勒出人物和襯景輪廓,然後用赭黃色渲染,再以厚薄不同的金來罩染,使人物燦若明星,光彩照人。在人物後大面積的菊花紋樣上,又用重迭的方法,由下而上畫了奧運擊劍史,以及欒菊傑在歷屆重大國際比賽中拼搏的場面,形象地表達了欒菊傑從初試鋒芒到屢建功勳漫長而曲折的艱辛歷程。依次由菊花、人物、圖案三層組成的畫面,相互生髮,情景交融,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最後以瘦金體書款識,畫龍點晴,滿紙生輝。正因有如此藝術效果,1986年,該畫入選國家體委、中國奧委會和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首屆體育題材美術作品展。這幅作品目前珍藏在馬鞍山徐培晨藝術館。

徐培晨與欒菊傑:著名畫家與前奧運冠軍喜相逢背後的傳奇

每每想到這些,徐培晨感慨萬千、夜不能寐。他早早起來給欒菊傑畫了一張以傲菊怒放為題的畫:《一天鋪霽萬里秋》,再次表達他對拼搏精神的推崇,並落了長款:“謹以此作品向天下第一劍欒菊傑致敬。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曾有我的一件作品工筆肖像畫《菊傑人傑劍鋒銳》,參加全國體育首屆美展。寫此為贈,以志謝忱。2018年5月27日徐培晨識。‘’題畢,他意猶未盡,又另取紙起筆,接著思緒用更多的文字詳細寫道:

“在上個世紀的1984年,曾為天下第一劍、第23屆奧運會女子花劍冠軍欒菊傑執工筆肖像畫,整個畫面處在金色氛圍裡,前景人物,持劍抱盔,英姿颯爽,氣宇軒昂,背景為金色菊花花頭,作無限延伸狀,在菊花花頭之上,用白色顏料分深淺畫出菊傑成長曆程,曲折漫長的體育生涯,幾多失敗而不氣餒,經過頑強拼搏,最後登上奧林匹克1號領獎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徐徐升起來。

“當年我曾懷著仰慕之情到體院訓練現場,說明來意,向欒菊傑借了擊劍服、頭盔、花劍和她本人滿意的照片,創作了這張畫。一轉眼三十四年過去了,今在金陵重逢,見其仍英氣不減,劍閃寒光,風釆依舊。我畫的那幅肖像畫是《菊傑人傑劍鋒銳》,參加了全國首屆體育美展,現在那幅畫收藏在我的個人藝術館裡,並收錄在我的大紅袍畫集中。今天一早畫的《一天鋪霽萬里秋》和大紅袍畫冊將一併持贈天下第一劍之主,作為永久的紀念。特記下這難忘的時刻。”

徐培晨與欒菊傑:著名畫家與前奧運冠軍喜相逢背後的傳奇

別時容易見時難。隨後的幾天,徐培晨得知今年恰逢欒菊傑人生一甲子,又即興創作一幅《金猴獻瑞圖》相贈,作為生日祝福提前送給欒菊傑。

時光飛逝,精神不滅。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幾十年的不懈探索,徐培晨終成易元吉之後的當代畫猴大家,響譽畫壇;拼搏精神也一直伴隨著欒菊傑的運動生涯,敢於亮劍、勇於直面困難和挑戰成為她人生奮鬥的底色,激勵了許多人。2008年,50歲的欒菊傑代表加拿大代表團參加北京奧運會花劍比賽獲得32強,晉級時她打出的‘’祖國好‘’條幅令人記憶猶新,其堅忍不拔之志、胸懷祖國的赤子之心,殷殷可鑑。(文:布衣 圖片攝影:百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