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附中知達常青藤學校高考閱卷老師感慨 從每一個字裡挑出分數

高考成績馬上揭曉,一位初次參加高考閱卷的老師,山大附中知達常青藤中學高中語文教師孟淵感觸頗深,他說,閱卷老師從每一個字裡行間“挑出分數”。下面是孟淵對此次閱卷的感受:

山大附中知達常青藤學校高考閱卷老師感慨 從每一個字裡挑出分數

九天的閱卷工作結束了,非常辛苦,但也收穫良多。當時主動請纓,希望去評閱高考卷,就是想通過切身的體會,增加自己的閱歷,加深對高考作文的認識,從而能夠對自己的教學有所幫助。今年的作文題目從形式上來說還是比較新穎的,跨越時空的對話,多少帶有點浪漫的味道,而當我們在時間上拉開與現實的距離時,或者會有不一樣的思考。從內容來說,給出的是一個新時代中國的宏大歷史畫卷,要寫出自己的感觸,就要求學生有更高的視野和更深的思考,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寫作的難度,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文章鳳毛麟角。總而言之,這次的作文題很特別,想寫好並不容易,我就這九天的閱卷情況,談一點我自己的體會和思考。

先說審題。任何一次比賽或者戰鬥,都離不開冷靜的預判,理性的分析,高考題也是一樣。在下筆之前,花點時間仔細研究題幹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次閱卷發現的最多問題,就是沒有對話的語境,沒有聯繫材料。沒有對話的語境,就是指題目要求寫一篇文章,給那時18歲的青年閱讀,很多人沒重視,文章寫給誰並不明確。有些考生將對象搞錯了,寫給未來的自己,甚至寫給自己未來的孩子,令人啼笑皆非;有些沒有把未來的青年當做讀者,而變成了一個似乎可有可無的“他”,有些就什麼都沒有,只是在那裡議論抒情。沒有聯繫材料,是指題目所說的“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很多人不注意。你可以有自己生髮的東西,但是必須基於所給材料,不能隻字不提。但實際的閱卷過程當中,很多同學不聯繫材料,甚至有意地迴避材料,十分可惜。其實,我們在閱卷之前,專家早已把作文題目做了逐字逐句的解讀,既然如此,那我們的考生就更有必要研讀題幹,不放過任何一個字,把重點句子,尤其是任務提示語要理解透徹,這是成功的一個基本前提!雖然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反覆強調,但是問題依然嚴重。

對於這次的作文,學生是很自信的。因為他們都感覺到押住了題,平時都練過。從《感動中國》,到《大國重器》,再到《厲害了,我的國》,素材琳琅滿目,學生信手拈來。但是,大家都低估了題目的難度,當考生急於將自己的儲備翻騰出來的時候,已經忽視了題幹裡那一行行的材料,感覺大功告成的那一刻,卻忘了這篇文章寫給誰,他們急於將自己平時的成果騰挪在卷面上,自說自話,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我們應該知道,如今高考作文並不迴避熱點,押題也就沒有了太大的意義。而許多考生還在認為高考題同他們玩的是猜謎語的遊戲。他們不自覺的把自己看作了賭徒,沉浸在押中的喜悅當中,卻從沒把自己當成是肩負著時代使命,民族復興大任的青年!我想強調的是,這絕不是一句虛話。

於是,又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的備考不應該押熱點。我們帶著學生,辛辛苦苦將熱點串講一遍,反而誤導了學生。其實我對此有不同看法,這正是高考想要我們去做的。我們雖然看到了很多千篇一律的文章,但是客觀上,卻促使學生更加關注熱點,關注時事。如果一個國家的青年人,不關心政治,不關心科學,不關心經濟,不關心國家的發展,那麼這個國家就沒有未來可言。其實,我們選出的優秀作文也是緊扣熱點的,但是這些文章並不說空話,他們會聰明地將題乾的材料有機聯繫起來,找到與他們自己的結合點,然後,像一個長者,對未來的青年做出諄諄告誡。

這次作文讓我感覺到“正己”的重要性,我們要把角色擺正,心態擺正,高考要求立德樹人,但我們太多人都只想著拿分。

有學生在作文當中談責任和使命,我想,這也是本次高考試題體現立德樹人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當你準備對一個小自己18歲的青年說話的時候,應該是充滿關愛和希望的。在你歷數這18年來祖國的各種成就的時候,心裡一定會不由地生髮出自豪之情。很多考生都從現實談到未來,他們知道自己18年後將會成為這個國家的中流砥柱,自然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流露在字裡行間。但我同時也看到,個別考生將寫作當兒戲,抱怨父母逼他來高考,報復性地隨意書寫,我彷彿看見那個站在考場門口,頂著烈日,焦急地等待著孩子的父母,和那個考場裡玩世不恭的學生。當然,我是要給他一個差評的,但是心裡,卻滿是對父母的同情,甚至有一絲的不忍。我真的想對每一個考生說,請珍惜你們的時間和機會,哪怕是你的過去一團糟,但也不意味著可以在高考當中自暴自棄,你身上肩負的不是你一個人的使命,而是整個家庭的希望。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努力!我想,高考其實也是成人禮最嚴肅而神聖的一部分。只有成熟而有擔當的人,才有資格通過。

當三評卷交到我手上的時候,我不敢,也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得分的點,從字裡行間把它們挑出來,給考生一個公正的分數。而在我身旁,就是這樣一個高度負責的團隊。我之前一直有些偏見,認為短時間內批閱大量文章會有些許不負責任,甚至是“草菅人命”,但是,如果你們誰有機會親臨現場,一定會改變看法。這是一個嚴謹,認真而高效的團隊,在這裡,我們為30萬考生的未來保駕護航。我們每個人都真切地感受到肩上責任的重大和神聖。

閱卷結束,整個機房的老師都像過節一樣高興,而我,感到的卻是無比的充實。就像我常常跟自己學生講的,高考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閱卷也不是結束,它將照亮一個新的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