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估值直逼茅臺市值 映射互金企業成長史

金融虎/尤金

2018年6月8日,持續半個月的傳聞塵埃落定,螞蟻金服正式對外公佈新一輪融資,融資總額達140億美元,估值達到1500億美元。融資金額遠超此前的100億美元,未上市估值直逼茅臺的市值,創造了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私募股權融資的紀錄。

毫無疑問,這將是螞蟻金服的上市預演,在未來1-2年內,資本市場即將迎來這家史無前例的獨角獸公司。

可以說螞蟻金服的發展就是一部中國互聯網金融企業發展史,在互金行業監管日趨嚴厲的情況之下,其與政府監管博弈的過程,值得行業企業參照。

一、要想活下去,就得不要臉

2011年,馬雲與胡舒立關於“契約精神”之爭,成為媒體矚目的焦點。事實證明,為了活下去,不要臉是必須的。獲得支付拍照是活下去的唯一辦法。

2003年5月,從B2B起家的阿里巴巴上線了C2C產品淘寶網,在5個月後,為了讓用戶在淘寶網上放心交易,阿里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寶”,以“擔保交易模式”支持消費者與賣家交易,這便是螞蟻金服的前身。

2006年,淘寶網成為亞洲最大購物網站,2009年,淘寶網以及天貓的前身淘寶商城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賣場,全年交易額達到2083億元。

伴隨著電商平臺交易規模的日漸擴大,支付寶開始拓展商業邊界。此時,中國互聯網產生了全新的變化,移動互聯網興起,支付寶迅速抓住了這個歷史機遇。

2008年2月27日,支付寶發佈移動電子商務戰略,推出手機支付業務;同年10月,支付寶公共事業繳費正式上線,支持水、電、煤、通訊等繳費。2010年12月23日,支付寶與中國銀行合作,首次推出信用卡快捷支付。在這幾年,支付寶迅速壯大,到2011年,支付寶號稱用戶達到6億,在國內第三方支付市場中佔據50%左右的市場份額。

伴隨著支付寶進入大眾視野,第一次質疑由此出現。2011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雲控股的一家中國內資公司——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阿里巴巴”),之所以要轉讓所有權,關鍵在於2010年,央行出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對外資企業從事第三方支付服務進行限制。外商投資支付機構的業務範圍、境外出資人的資格條件和出資比例等,有央行另行規定,需報國務院批准。

而阿里巴巴有接近70%的股權被美國雅虎和日本軟銀公司控制,申請支付牌照可能會遇到困難。而當時這項政策給企業調整的時間只有一年。

但支付寶股權的轉讓遭到了廣泛質疑。財新傳媒總編胡舒立發表《馬雲為什麼錯了》一文,直指馬雲此項操作缺乏契約精神。胡舒立文章指出,馬雲在集團兩大股東(雅虎和軟銀)未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公司核心資產轉入自己名下,且轉讓價格超低顯失公允,嚴重違反了股東之間的契約,也違反了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契約。

二、必須足夠大,才有博弈資本

如果說,發展初期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不規範性是招致政府嚴厲監管的源頭,那麼足夠大才是與監管機構的博弈資本。資產規模足夠大,才能有足夠的資本進行博弈,因為政府也不能隨便就關了。

支付寶獲得牢固的市場份額後,阿里巴巴繼續探索商業邊界。2013年3月,支付寶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宣佈將以其為主體籌建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螞蟻金服的前身,以下簡稱“小微金融”),小微金融(籌)將服務人群鎖定為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支付寶不再只是支付工具,而是衍生出來了理財、借貸等金融功能。

2013年6月,餘額寶服務正式上線。餘額寶對接的是天弘基金旗下的餘額寶貨幣基金,憑藉著門檻較低的操作、零手續費、隨取隨用的特點以及相對較高的利率(七日年化利率一度接近7%),餘額寶成為當時的現象級產品。餘額寶上線6個月時間,天弘基金的投資賬戶數已經接近3000萬戶,規模超過1000億元,相當於國內全部78只貨幣基金總規模的近20%。

隨後,支付寶回應稱,餘額寶加上增利寶,一年的管理費是0.3%、託管費是0.08%,銷售服務費是0.25%,總共的結果是0.63%,並非鈕文新所稱的2%。不過,對於餘額寶的質疑始終存在。伴隨著餘額寶的壯大,質疑聲就越來越大。

三、海外拓展側面,國內將迎強監管

在國內的高強度監管的前提之下,螞蟻金服正在通過海外市場打開新的生存空間。不過,這對於國內企業來說談何容易。

在監管尚沒有跟進之際,阿里沒有理會質疑,而是繼續擴大版圖。2014年8月,螞蟻金服(當時的小微金服)推出招財寶。2014年10月16日,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的名義正式成立,股東為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和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分別持有螞蟻金服57.86%、41.14%的股份。至此,螞蟻金服正式成立,旗下業務包括支付寶、餘額寶、招財寶以及正在籌建的網商銀行等。

據統計,在改名後的幾個月裡,螞蟻金服就完成了7起投資事件;在2015年完成了18起;2016年完成了24起;2017年截至8月18日完成16起。據全天候科技統計,從2013年到2017年的4年時間裡,螞蟻金服共投資64家企業,涉及65起投資。其覆蓋行業非常廣泛,包括銀行、股票、證券、保險、基金、消費金融等金融領域,還涉及人工智能、企業服務、汽車出行、餐飲、媒體、影視等非金融領域。 

螞蟻金服發展壯大背後,金融風險正在集聚。從2015年開始,新一輪的監管大幕開啟,防範金融風險成為主要議題,螞蟻金服也不例外。自2017年5月開始,餘額寶的天弘基金三次下調餘額寶申購和持有額度,個人賬戶持有額度由最高100萬元降至10萬元,單日購買額度設置了2萬元上限,從今年2月1日起還設置了餘額寶每日申購總量的限額。5月4日,餘額寶已經開啟全新“分流模式”,引入了4家新的基金。

作為支付工具的支付寶也遭到央行處罰。2018年4月據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披露,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此前因多項違規,被判處罰款18萬元。

2017年12月,互聯網金融整治辦發佈《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螞蟻借唄隨後進行調整。在怎麼用一欄中增加了實際資金用途選項,包括個人日常消費、裝修、旅遊、教育、醫療五個選項,努力掙脫現金貸名號。

如今,有消息顯示,中國監管機構擬定挑選五家金融機構,作為金融控股集團監管首批試點。五家擬定的監管試點機構就有螞蟻金服。

彭博社認為,螞蟻金服是中國金融監管鬆懈時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這段時間內,一些科技創業公司改變了14億中國人的開支、借款和儲蓄方式。但中國政府目前正在轉向風險控制模式,避免企業和消費貸款破壞經濟。螞蟻金服在中國金融體系中日益重要的角色使之成為了顯而易見的目標。可以明確的是,螞蟻金服面臨的監管壓力正在加碼。

在強監管下,螞蟻金服一方面在努力保證安全合規,另一方面則是瘋狂地拓展海外市場,2017年以來,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已經覆蓋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螞蟻金服在印度、韓國、東南亞、巴基斯坦、挪威、孟加拉國等各地都有所佈局。而此次螞蟻金服的新一輪融資,明確將用於支付寶全球化,可以預見的是,在此輪融資之後,螞蟻金服上市也將提上日程,未來,這家獨角獸將唱出怎樣的故事,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