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十年前的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張隨琴韻徐徐展開的“紙”成為開幕式中最具匠心的構思。

舞者的身體如筆墨,靈動地渲染出一幅寫意山水,向全世界呈現出一幅中華文明傳承的畫卷。

在人們驚歎聲中,關於宣紙傳承的種種傳奇經歷,歷經唐宋元明清,如電影般放映。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墨韻萬變

紙壽千年

宣紙是中國畫作畫的紙張,隨著知名畫家國畫拍賣價格逐年升溫,古老的宣紙收藏也跟著升溫。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2012年,在北京曾經舉辦了第一次以宣紙為專場的拍賣會,150餘刀以“紅星牌”為代表的陳年老宣紙共拍得265.7萬元。

人們用8個字形容宣紙的魅力——“墨韻萬變,紙壽千年”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永不洩密的

製造技藝

宣紙名噪藝林,而宣紙的生產技藝,歷來的製造者都諱莫如深。精品宣紙所能帶來的財富價值,古來一直被有心者覬覦。

在歷朝歷代的能工巧匠,煞費苦心的鑽研宣紙技藝時,根據可考材料,國外仿製宣紙的企圖也層出不窮。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竊密宣紙

第一人

英國人白恩首開宣紙竊密之例,20世紀初日本人內山彌左當門多次深入涇縣搜尋情報,抗日戰爭時日本更是在皖南蒐羅青檀樹運回國精心種植。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可從結果來看,移地仿製的“宣紙”各方面都與真品有頗大差距,即便是造紙歷史悠久的日本也是如此。

在飽受挫敗後,日方也斷了仿製的念頭,直接向中國購買。

宣紙的

秘密

宣紙的秘密真的如此深藏不露嗎?

當今,使用科學技術數段可以輕易的掌握宣紙的製作成分,大致的工藝流程也眾所周知,何來洩密之說?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圖 | 顯微鏡下觀測宣紙

“永不洩密”的玄機究竟在何處呢?

沿著宣紙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

自唐以來在古宣州一帶生產的高級紙張都可稱作宣紙,原料多樣。

那時“宣紙”韜光養晦,還常常低調地隱身在諸如池紙、徽紙等皖南名紙的背後;後期則指的是以青檀樹皮為主料的宣紙,元明之際才在皖南涇縣小嶺地區出現(隸屬古宣州),開始真正的光彩四射。

可以說,人傑地靈的故鄉是其成功的深厚背景。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圖 | 宣紙製作過程

抄紙是手工紙製造中最為精妙的環節之一,紙張的薄厚均勻,全在抄紙工匠的手上功夫,絕非短時間內就能掌握,抄造大幅紙張時,更是需要多人的默契合作與心神相通。

撈起的溼紙,要一張張平放在“紙貼板”上,然後經過重力擠壓以除去多餘的水分。

焙紙、揭紙後,工匠們要為宣紙剪邊整理,按100張為一刀,打扮一新後蓋上印,便可以“出閣”了。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皖南

宣紙

我國古代造紙業有十大產區,皖南堪稱其中最為顯赫者。多次改朝換代中,北方戰火引起人口南遷,而群山中的皖南鄉野正是避禍之處,逐漸形成了人多地少的局面。

面對豐富的水源、貧瘠的土地、叢生的樹木和充足的勞動力,造紙成為人們謀生的重要手段,競爭異常激烈,技藝不斷精進。

因此,似乎是上天的安排,這裡自古以來便是名紙的故鄉。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據《舊唐書》記載,唐玄宗觀看漕船,數百艘船中,宣州的船上裝的貢品便是紙。

說起宣紙,不可不提與其血脈相通的澄心堂紙和宣德紙這兩位“皇家名紙”。

南唐,一位可隨手拈來“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佳句的皇帝才子

——後主李煜在皖南設官局監製造紙,千古名紙澄心堂紙由此誕生。

其聲譽甚高,製作也極為精良,“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舉簾勻割脂”說的便是由於冬季水好,紙工們在寒冷的溪水中洗料甚至敲碎冰層抄紙。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到了宋代皖南紙業愈發出眾,不僅遠銷到造紙業發達的四川,還因“蜀人貴其輕細,每番視川紙價幾三倍”,甚至可抄造出長達五丈的巨幅匹紙,顯示出皖南造紙工藝的高超水平。

而一些宣紙歷史研究者則認為,明朝宣德年間皇室監製的“宣德紙”的誕生是宣紙成熟的重要標誌。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圖 | 明 朱瞻基 《三陽開泰軸》

製紙

世家

元末明初,正值亂世,曹大三為避亂,率領家族由南陵虯川遷到皖南涇縣小嶺。

當時,中國書畫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千百年來皖南造紙也已經醞釀到了一個即將突破的階段。

而曹大三正在為飢寒中的家族命運憂心忡忡的時候,一根落在山泉中被沖刷露出內層白皙樹皮的青檀枝突然給他帶來了“靈感”:

這裡田地稀少且土質不宜種糧,但卻深潭淺渚,清流不斷,滿山遍野生長著青檀樹,遂開始率領族人設碓造紙。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這些勤勉的族人工匠汲取了皖南歷代名紙積累下來的精純技藝,並進一步讓宣紙在激烈的競爭中質量由好變精,優勝劣汰。

可見,“永不洩密”的宣紙製作工藝,是在千百年的積澱中逐步成長起來的,與一方水土血脈相連,與一方匠人心紙相通。

沒有匠心篤定,如何能體會這造紙的秘密?


圖片整理自網絡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紙壽千年,永不洩密的中國宣紙製造技藝公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