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聖陸羽與《茶經》

茶聖陸羽與《茶經》

公元8世紀,唐代陸羽完成了三卷本的《茶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學專著。

陸羽出生於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復州競陵(今湖北天門市)人。字鴻漸,號競陵子、桑苧翁、東岡子。

他身世坎坷,幼時被遺棄於小石橋下,幸得智積禪師抱回撫養,從此在寺廟長大。在寺院中學文識字,習誦佛經,還學會煮茶。他一生嗜茶、精於茶道、工幹詩詞、善於書法,以他的人品和豐富的茶學知識名震朝野,朝廷曾先後兩次詔拜陸羽為“太子文學”和“太常寺太祝”。

茶聖陸羽與《茶經》

陸羽12歲時離開龍蓋寺,當了伶人。雖相貌醜陋且有口吃,但憑其聰穎幽默得到競陵太守李齊物的賞識。

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陸羽經李介紹去火門山(今天門市佛子山)鄒夫子處讀書。讀書之餘,他常去採摘野生茶,為鄒夫子煮茗。為了廣泛汲取茶學知識,陸羽出遊巴山峽川,並沿著長江對今湖北、江西、江蘇、浙江等地的江河山川,尤其是名山、茶園、名泉進行了實地考察。之後他又在苕溪之濱開始“閉門著書,不雜非類”(《陸文學自傳》)以及“細寫《茶經》煮香茗”的隱居生活。隱居期間,他一方面繼續遊歷名山大川探泉問茶,另一方面與高僧名士密切交往,共研茶道。

《茶經》寫作過程前後經歷了近三十年時間。其間陸羽經過初學茶啟蒙、品泉問茶、出遊考察、潛心著書、補充豐富成書等幾個階段,最終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左右完成了這部劃時代鉅著。由於陸羽的誠信人品以及對佛學、詩詞、書法的造詣,特別是淵博的茶學知識和高超的烹茶技藝,為他在各界贏得了崇高的聲望。

陸羽《茶經》完成後,社會名流們爭相傳抄,廣受好評,使得陸羽的聲譽日隆。

茶聖陸羽與《茶經》

+wx:15651086810

陸羽的晚年,仍然是四處出遊考察,先後到過餘杭、紹興、無錫、宜興、蘇州、南京、上饒、撫州等地,最終返回湖州。貞元末年(公元804年)陸羽走完了他一生輝煌的問茶之路,悄然逝去。基於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被後世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茶經原文的內容我們就不寫出來了,下面會給大家介紹一下茶經譯文。此書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它不僅是一部精闢的農學著作又是一本闡述茶文化的書。它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它是中國古代專門論述茶葉的一類重要著作,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

我們在很多茶樓或茶企中,都可以看到“陸羽軒”這三個字,其實都是世人為了紀念陸羽,或者說是一種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