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的鬼子為何熱衷於拼刺刀?

自人類戰爭發展到熱兵器時代,冷兵器開始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在現代戰爭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小。二戰期間,以冷兵器作為次要作戰方式的軍隊在工業化國家已經基本絕跡,只有一個國家是個例外,那就是日本。

二戰中的鬼子為何熱衷於拼刺刀?

二戰期間,日本作為亞洲工業大國,工業化程度雖不及西方列強,但也足以躋身世界一流強國,甚至在某階段某些方面已經全面超越西方,比如海軍。但令人奇怪的是,這樣一支現代化軍隊居然熱衷於拼刺刀。

二戰中的鬼子為何熱衷於拼刺刀?

當時日本陸軍的作戰指導思想出現了濃厚的唯意志論傾向,即過分誇大人的精神力、體力在戰爭中的作用,迷戀於用士兵的近身接戰和白刃格鬥戰勝對手,同時漠視軍事技術的更新和戰備物資的保障,刻意貶低武器因素,試圖以精神力量彌補物質不足,以拼命主義代替科學指導,甚至以“大和魂”萬能來否定事物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二戰中的鬼子為何熱衷於拼刺刀?

拼刺刀是日軍的傳統,精神可嘉,也可稱之為愚蠢。日俄戰爭期間,號稱“軍神”的乃木希典命令手下的士兵對擁有完整要塞體系的旅順發起決死衝鋒,妄圖以武士道的大無畏精神嚇倒對手。日軍在旅順要塞前遺屍五萬餘具,其中包括他的兩個兒子。因此,日本學者給這位“軍神”冠以“愚將”之稱。

日軍在“數量要用訓練來抵擋,鋼鐵要用肉彈來碰撞”的思想指導下,從上到下都崇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熱衷於近身戰和白刃戰。

二戰中的鬼子為何熱衷於拼刺刀?

抗戰期間,我軍後勤保障落後,士兵大多營養不良,力量不足,而日軍後勤保障相對完善,雖然身材矮小,但是矮壯結實,爆發力極強。參加過抗戰的老兵回憶,三個日軍士兵背靠背結成丁字陣,就能抵擋我軍一個班的攻擊。

壯志灑長空,鐵血鑄軍魂。我軍在血與火的淬鍊中,磨鍊出一支敢於刺刀見紅、敢打敢拼的人民子弟兵,捍衛著這塊灑滿熱血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