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豫學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誰?!

「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

「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

收藏愛好者可能有都這樣的經歷,拿到一件藏品,想找人斷下年代,看一下真偽,於是到收藏市場上找鑑定的商家或行家,然而答案卻可能有無數種可能。究其原因,是因為藏友們並沒有看到市場的複雜性。

1、有的可能真看不懂;

2、有的眼力非常好但是不說實話;

3、有的眼力很好但又不會用語言準確地表達;

4、有的不熟悉對方又不能隨便說。

因此藏友們得到的結果是:同一件藏品,有的人說真,有的人說假;眾說紛紜、各執一詞。

於是,可能有些藏友就信誓旦旦要找個老師好好學習怎麼鑑定真假。我們常說學習鑑定勢必是一個系統的過程,要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它們互相依託、互相支撐、互相印證。

拿到一件瓷器應該怎麼看?看哪裡?看什麼?這些都是有說頭的。胎、形、底款、釉、青料、彩料、底足、紋飾等等要素,在每個時期,其真品都有各自的表現,都能成為判斷器物年代和真偽的依據之一。今天,我們僅以紋飾中的一類為例,談一談一件瓷器應該怎麼看紋飾。

我們拿蝙蝠紋舉例

「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

首先我們要了解蝙蝠紋飾有什麼寓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各式各樣象徵吉祥如意的紋飾圖案,蝙蝠便是其中之一,延續時間長久而且寓意豐富。蝙蝠,“蝠”與“福”諧音,象徵著幸福之意。出於對幸福生活的無限憧憬,老百姓憑藉智慧與想象創造出了各種各樣與蝙蝠有關的紋飾,不僅形象生動而且構思巧妙。

· 一隻蝙蝠附於古幣孔眼之上,即為“福在眼前”;

· 蝙蝠與壽桃相結合,即為“福壽延年”、“多福多壽”;

· 蝙蝠飛翔於浮雲之際,即為“福從天降”、“流雲百福”;

· 兩隻蝙蝠在一起即為“雙福”;

· 蝙蝠附於木門花窗之上即為“福臨門”;

· 五隻蝙蝠與荷花、圓盒為伍,即為福祿壽喜財“五福和合”;

· 若是五隻蝙蝠圍著一“壽”字飛舞,即為“五福捧壽”;

· 桂花“桂”字與“貴”同音,寓意“貴子”,蝙蝠與桂花相呼應即為“福增貴子”;

·十分特別的紅蝙蝠則寓意“鴻福齊天”,也帶有喜慶之色。

蝙蝠紋飾展現出了古人對生命的思考和珍惜,也正是這份情懷的不斷流傳,讓收藏多了一份趣味與歡樂、祥和與安康。

「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

其次我們要了解蝙蝠紋飾的鑑定知識

簡單來說,就是以下幾個方面:

1、蝙蝠紋飾清代才開始有——這為瓷器斷代提供了上限依據;

2、蝙蝠的紋飾,時代越早越寫實,時代越晚越圖案化,有點像戰鬥機的感覺了;

3、如果是礬紅蝙蝠,紋飾特點還要結合礬紅呈色,時代越早礬紅顏色越靠近棗皮紅;時代越晚,礬紅顏色越紅中偏黃。若是五彩,還要結合彩料的厚度、顏色以及是否清澈等來做出判斷。

4、蝙蝠的主體紋飾和配飾的比例、搭配是否協調,也是判斷依據之一。

(更多蝙蝠紋飾內容,盡在徐鴻老師瓷器鑑定高級班)

「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

【早期蝙蝠寫實肥碩】

「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

【蝙蝠開始圖案化,有點戰鬥機的感覺】

【時代越晚越不寫實,光緒蝙蝠已經快要看不出來是蝙蝠了】

除了蝙蝠紋,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具有吉祥寓意的紋飾還有很多,比如葫蘆通“福祿”;鹿通“祿”;猴通“侯”等。這些紋飾在不同朝代以及在相同朝代的不同時期都有著各自的時代特點和風格。

「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

【明正德 鹿紋飾】

「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

【清康熙 鹿紋飾】

「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

【清乾隆 鹿紋飾】

「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

【清嘉慶 鹿紋飾】

「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

【清光緒 鹿紋飾】

【具體內容,盡在徐鴻老師瓷器鑑定高級班】

紋飾的信息量很大,在瓷器鑑定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任何一個鑑定要素都不是獨立存在,都要其他元素來輔助。紋飾可以反映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帝王愛好、時代流行、工藝水平、燒造技術等等,因此係統的學習好紋飾尤為重要。

徐鴻老師瓷器鑑定高級班——即紋飾班,與5月24日——28日在山西太原再次開班。在高級班裡,您將會系統學習以下紋飾:

「华豫学院」同一件藏品,真真假假?信谁?!

收學費嗎?——當然!

為什麼?——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知道,高手的知識和眼力也是用錢買出來的!

有效果嗎?——不保證為您掙多少錢,但能為您省很多錢!

如果您符合以下條件:

1、在瓷器收藏之路上感到迷惑;

2、非常迫切的想學習收藏;

3、想找到一條正確的收藏之路;

4、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可以支撐您的收藏;

5、年齡在18——65歲之間的完全刑事責任人。

歡迎您加入《華豫學院》!我們願與您攜手共進,藏真亦藏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