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將至,老人喝著小酒賣著葫蘆,微風吹來,老人和葫蘆都醉了


端午將至,早市上多了些賣葫蘆的顧客,有男有女,都在可著嗓子喊著,就是有一位老人,不緊不慢,你來買的時候他就站起來伺候著你,你不買的時候,他就坐在地上喝著小酒,你看他一隻手拿著一瓶二兩裝的二鍋頭,另一隻手拿著一個饅頭不停地啃著,喝著,他的葫蘆也好像是喝醉了,忽忽悠悠飄來飄去,很有意思。

周圍所有賣葫蘆的都沒有這位老人家的葫蘆大,他的最大的葫蘆一人多高,老人家只要出攤就一直帶著這個大葫蘆,別人給多少錢都不賣,他說那是他家鎮宅的葫蘆,怎麼能賣呢,別人家的葫蘆都是到市場批發來的,材質也是塑料的,只有他家的葫蘆都是自己家裡手工做出來的,顧客還是愛買這種傳統的葫蘆。

老人家說,本來掛葫蘆就是為了逢凶化吉,圖個吉利,你說機器加工出來的葫蘆一點靈氣都沒有,看著花花綠綠,花裡胡哨,那都不叫葫蘆了,哪有葫蘆的作用。老人家為了早點佔個好位置,凌晨就在這裡排班,所以到了早上又餓又困,他就邊啃饅頭邊喝點二鍋頭暖暖身子,抖擻一下精神。


老人家不光賣葫蘆,還給你講起五月節掛葫蘆的來歷。在古代先民們認為五月為“惡月”或“毒月”。五月的南方天氣已十分炎熱,雨水大量增多,山洪暴發突然而無妨。人們為了求生,便利用自然界中的葫蘆綁在身上,險中求生,這時葫蘆被稱為“腰舟”。

由於葫蘆的特殊功能,能在危急時刻救人性命,人們便對葫蘆產生了崇拜。後來演變成端午節家家戶戶門上掛葫蘆的習俗。在北方即是家裡沒有葫蘆,便用剪紙剪一個葫蘆貼在大門上。

葫蘆有“福祿”之意,有收集福氣的作用。葫蘆本為藤本植物,藤蔓綿延則寓意萬代綿長。由於葫蘆的形狀與太極陰陽極為貼近,可以收納不吉之氣,易進不易出,因此在端午節,民間有用葫蘆去病化煞的習慣,可將桃木八卦葫蘆掛在家中或戴在身上,能起到避邪驅瘟、帶來好運的作用。

北方人喜歡葫蘆,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裡面收進“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自農曆四月末就有小販在街上叫賣了。葫蘆花據說能闢“五毒”,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老人家還告訴說,太上老君盛丹的紫金紅葫蘆威力極大,只要叫上聲名字,其若應了,就已裝進裡面,隨即貼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兒,一時三刻化為膿水。不知道老人家說的是不是醉話。但是在人們都把葫蘆奉為神物,除了太上老君手拿煉丹的葫蘆,還有八仙中的鐵柺李也是揹著寶葫蘆的。

八仙過海中的鐵柺李排行老大 ,他的葫蘆裡裝的藥是為人治病的,有"葫蘆中豈止存五福"之贊,因此,民間醫藥界曾把其視為行業神,其葫蘆則被奉為神物。葫蘆是中國民間的吉祥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民族的血液中世世代代都流淌著喜愛葫蘆的遺傳"基因"。在武俠小說裡面經常碰到的寶物,大多都是葫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