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寡婦如何生活的?清朝女子15歲喪夫,守寡80年,死前說出謎底


現代社會婚姻自由,守寡早就已經被摒棄。但是在古代婦女守寡是十分常見,女子喪夫便不能再改嫁,要守著丈夫的“靈位”過完後半生。“守寡”二字雖然聽起來簡單,但是卻會使女子十分煎熬。

古代女子如果和除了丈夫以外的其他男子發生關係,就會受到浸豬籠的懲罰,既使是丈夫去世了也不能和其他男子有曖昧。不過,大部分忠貞不二的女子,她們會為丈夫守寡終身,是名副其實的貞潔烈女。雖然是貞潔烈女,但試想一下一位女子,若是失去了丈夫,那麼該如何度過一個個孤獨又漫長的夜晚呢?

過去沒有電視劇,沒有手機,用追劇、追星、刷微博的方法緩解孤獨和寂寞,必然是不現實。但是這些烈女也有自己排解寂寞的方法,並且方法都大同小異。今天要介紹的就是清朝的一位烈女,他15歲喪夫,95歲去世,整整守了80年的寡。


在清史稿《列女傳》中有關於貞潔烈女董氏的記載,董氏是清朝胡源渤的妻子,胡源渤去世時董氏年僅15歲,她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著實令人惋惜。15歲正值花季,但她卻從15歲一直為丈夫守寡到她95歲去世,在她去世前,有人問她這80年漫漫長夜是如何度過的,董氏說其實就是讓自己忙起來。

人們可以控制自己的精神不出軌,保持精神的忠貞不二,但是生理上卻是十分難熬的。年輕女子終究是希望丈夫寵幸的,但既然已經不可能,他們唯有用忙碌來麻痺自己。董氏白天全身心的幹活,拼命的做事使她忘記了精神的痛苦和寂寞,夜晚時她也會因為白天的過度勞累而很快入眠,週而復始,日子便也就一天天過去了。等到老了,幹不動了,但是由於多年來的習慣,她也不會再感到寂寞了。

清朝的另外一個寡婦段氏也證實了董氏的方法,段氏也是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她從17歲開始守了79年的寡。她在丈夫死後,努力幹活養家,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段氏甚至想出了“撿銅錢”的方法。每當夜幕降臨,她就拿出一把銅錢撒在房內,然後開始一個個的撿,等撿累了,躺床上就能夠一覺睡到天亮,而不必忍受失眠和寂寞難耐的痛苦。


古代女子地位底下,一旦丈夫死了,便要守寡,守著貞節。不過現代社會這種陋習已經被抹消,男女平等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