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廈門,被譽為文藝之城,然而貓叔卻對美食更感興趣。閩南人跟天津人一樣愛吃、懂吃,豐富的海鮮食材,讓廈門的大街小巷雲集了各式各樣的小吃。作為一個外地人,如何「穩、準、狠」地吃遍當地的

特色美味呢?跟我來...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座標:中山路步行街與思明路交口,這裡恐怕是廈門島內商業最繁華的地區(沒有之一)。2月中旬可不是這裡的旅遊旺季,隨著夜幕降臨依然是霓虹閃耀、人山人海。

在廈門島內吃喝,住在這附近是最方便的。所有當地特色的、非特色的小吃讓你應接不暇,所以一定要禁得住誘惑,什麼油炸臭豆腐、魷魚串、奶茶...這種臭遍街的小吃就不要浪費肚子了。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漁業發達的福建沿海從來就不缺新鮮的海味,“鮮、香、淡”是閩南地區獨特的風味,品嚐的最好地方就是海鮮大排檔。可以去市場購買喜愛海鮮找附近的排擋加工,也可以直接就在大排檔裡點,島外要比島內便宜些,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就好。

選好海鮮,做法首選是醬油水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小黃魚醬油水,肉質鮮嫩細膩,入口即化,完全不用牙齒。醬油水的恰到好處的調味,襯托出魚肉的鮮甜,一個字:太好吃了!。(根據個人喜好可以選擇各種魚)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竹蟶醬油水,竹蟶新鮮乾淨,口感嫩滑彈牙,吃起來就不能停。

「醬油水」是廈門經典的海鮮煮法。何謂醬油水,顧名思義,就是適量的醬油和水按照一定比例調製而成。其實煮醬油水的方法十分簡單,但是海魚、海鮮必須新鮮。因為這樣簡單的做法,最容易吊出食材的鮮甜滋味。如果不新鮮,馬上就能嚐出來。所以,如果海魚新鮮,店家也是極力推薦顧客點醬油水煮魚。

醬油水中的關鍵是醬油,顏色不能深,又不能太淡,鹹甜要正好。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突出食材本身的鮮味。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龍蝦雙吃,蔥姜爆炒跟煲粥,蔥姜的清香襯托著蝦的鮮香,咬一口大塊的蝦肉,我去!對美味的滿足感頓時升騰,緊緻彈牙的肉質,鮮中帶甜的味道,就像同時融合了蝦、與蟹的共同特點。

龍蝦粥,與潮汕砂鍋粥頗為相似,但不是很濃稠。龍蝦的鮮味融入其中,好喝。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香辣蟹,早些年在天津的流行過吃香辣蟹,但沒有什麼好印象,因為我不太愛吃辣,會破壞我對本味的感受,這道菜做不好就會讓辣味搶了風頭。這次給我了對此菜的全新印象,蔥姜與辣椒的香與炒過蟹黃的香互相纏繞,微微的辣味非但沒有搶奪蟹的味道還為其增加了獨特的香、辣、鮮的混合風味。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海蠣煎,味道鮮美,口感軟糯,蘸甜辣醬吃也非常好。海鮮排擋做的比小吃攤的主料(牡蠣)要足,火候掌握更好,小吃攤則混入了更多的番薯粉。

海蠣煎,當地也叫蚵仔煎。閩南語中稱牡蠣(海蠣)為蚵仔,是閩、臺地區的名吃,大街小巷都有售賣,每個餐廳都有此菜。做法不難,類似於面魚託,牡蠣、蒜苗與番薯粉加水混合,在平底鍋上攤成餅,最後倒入雞蛋液。

海蠣煎起源的民間傳聞:1661年時,荷蘭軍隊佔領臺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臺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另一種比較有根可循的說法是,蚵仔煎是隨著鄭成功大軍和福建移民的遷入,帶入了臺灣本土。成為現在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喜愛的美味佳餚。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椒鹽蝦蛄,北方管它叫皮皮蝦。相比較煮著吃,我更喜歡椒鹽炒,因為皮皮蝦有一股特殊的味道煮著吃特別衝。此季節雖不是吃蝦姑最好的季節(沒有黃),肉還是很飽滿的,還是那句話,新鮮才是硬道理。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炒空心菜,這道空心菜讓我想起了廣東的做法,也就是加入了腐乳,大大提升了此菜的美味。

關於配酒,任何美食有了酒才完美。海鮮與清酒是天然的絕配,清酒本身含有氨基酸有鮮味產生,與海鮮的鮮味不會衝突,還能起到促進作用。為了不辜負美食,我只能自備酒水了。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關於店鋪,本次只在廈門島內停留3天,只在中山路附近,精挑細選出兩家海鮮排擋進行了品嚐。島外海鮮大排檔要相對便宜很多,時間充裕的也可以去海鮮市場挑選購買食材,然後找附近的排擋加工。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穩、準、狠!吃遍廈門美食|海鮮排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