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確實是中國現代保存的最完整的古城。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由東南西北的城牆組成,並建有東南西北四座城樓。並規定城內的房屋不能高於城樓。巍峨的古老城垣厚重深沉,古城內的街道、店鋪和民居依舊保持著傳統的佈局和風貌,濃郁的晉商文化氣息,淳樸的晉中民風,平遙散發著安靜而內斂的悠久氣。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山西除了平遙古城,馳名海內外

也有很多被人遺忘的古城

都掩沒在尋常巷陌中

依舊有著

大氣懷舊的建築

厚重的歷史背景

絳州古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絳州古城,新絳是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曾為晉都,戰國時屬魏,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龍興寺、龍興塔格外醒目,老城中的龍興寺、龍興塔、絳州三樓,鼓樓、鐘樓、樂樓、城隍廟等為古城添色,古色古香。

祁縣古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祁縣古城,始建於北魏孝義帝太和年間(公元477—49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有關方面將祁縣古城概括為“城四街二十八巷,六十個圪道,四十個大院,萬餘間房室”,渠家大院也在其中。1994年1月,祁縣古城被國務院批准公佈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忻州古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忻州古城,位於太原市北,太原門戶。忻州城始建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將近1800年的歷史。然而,由於戰爭尤其近代抗日戰爭的戰火,如忻州戰役,忻州古城地面遺存很少,目前可見的只有北門城樓實屬遺憾。

榆次老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榆次老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進來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老城景區建築氣勢雄偉,造型優美,色彩絢麗,構造精巧,是一處優秀的以漢族古建藝術為載體的中國城市文化、政治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和民居文化的集結地。其地理位置獨特,是晉商旅遊黃金線路的起點。縣衙、城隍廟等八大主要景點各具特色,50餘部影視劇的取景拍攝逐漸使其在為華北最大的影視城。同時,晉中古樸的自然、歷史、人文、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太谷古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太谷古城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古城最早建於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太谷春秋時屬晉,周襄王時,晉侯以陽地賜大夫處父為食邑,始有陽邑。西漢時置陽邑縣。隋開皇十八年(598),更名為太谷縣。縣城所在地,原為白塔村。民間有“先有白塔村,後有太谷城”之說。太谷古城街巷整齊,宅院講究。“太谷城真有名,鼓樓蓋在城當中”,鼓樓作為太谷古城的標誌性建築,不僅蘊含了傳統審美觀念的思想,而且客觀上對古城建築規劃起著定位的作用。

蒲州古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蒲州古城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南的黃河東岸,傳說中的舜都蒲坂即在此處。由於西臨黃河,蒲州城周圍灘塗曠野,蒲葦叢生,蒲板、蒲反、蒲阪、蒲州,幾度易名,從未離開一個“蒲”字。據史料記載,蒲州古城始建於北魏時期,唐代曾兩次被建制為中都,被稱為唐都長安的咽喉之地。

汾陽老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汾陽老城。汾陽,幾千年來一直是交通樞紐,繁華之地。汾陽王郭子儀為捍衛大堂立下赫赫戰功、千年名酒杏花村就產自汾陽。明代兩藩王開府駐汾州,也帶來了皇家之氣。可以說在近代臨汾、侯馬等城市尚未興起之前,汾州府的地位是十分高大的。

柳林老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柳林老城,柳林縣地處秦晉交通要衝,西北各地通往中原之關津,晚清時期商業崛起,巨賈雲集,店鋪林立,民國年間擁有商號800餘家,贏得小北京之譽。可惜到現在,已經損毀嚴重,亟待保護。

朔州古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朔州老城,北齊朔州古城與元末明初朔州城,位於現朔州市朔城區,是山西省現存較早、殘垣保存較完整的古城之一。近年來,當地政府對老城區進行了大規模改造,使得這個老城煥發出新的風采。

右玉老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右玉老城。右玉曆史悠久,人文昌盛,是山西省的文物大縣、文化大縣。據說,右玉城附近過去共打過大小不等的戰役800多次,所以,右玉城的修建,異常高大堅固。但終究還是抵禦不了各種有意無意的破壞。目前除了其門洞城牆保留較好外,內部主要衙門、學校、客棧等已經損毀。

介休老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介休老城。介休,以春秋割股奉晉文公之介子推休於其境綿山而名。晉商繁盛之時,介休亦多票號,如今介休老城,建築也多是清末民國時建或重建,大多可見舊時榮華。

大同古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大同古城位於山西省北部,地處內外長城之間,九曲桑水中流,山川壯麗,風光獨秀。曾為兩漢要塞、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是一個濃縮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都。大同古城曾是秦漢名郡,北魏京華,遼金元三代陪都,明、清兩代皆設大同府,因而有“一代都城,三代京華,兩朝重鎮”之稱。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千年的歷史為古城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有彰顯皇城氣象,獨具歷史魅力的明代古城牆,馳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有代表中國雕塑最高境界的上下華嚴寺、善華寺、九龍壁等眾多名勝古蹟,有法華寺、白塔寺、鼓樓、朝陽寺等古建築,這些建築殿宇巍峨,金碧輝煌。有引領中華文化數百年風騷的“平城文化”。

太原古縣城

山西的這些古城,才是中華歷史厚重感的體現!

已有600多年曆史的太原古縣城,是坐落在晉陽古城遺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縣城,創建於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太原古縣城東西寬約1公里,南北長約0.75公里,猶如一隻頭北尾南的鳳凰,被世人譽為“鳳凰城”。

如今的太原古縣城內廳、臺、樓、閣、寺、觀、廟、壇比比皆是,九街十八巷仍是600年前的舊時風貌,傳承了晉陽古城“城池鳳翔餘”的古老建築格局和歷史文脈。城內眾多歷史街巷、建築遺蹟及特色民俗,都是明時期太原歷史文化的傑出代表,見證了宋、明之際龍城太原的歷史變遷,是太原城市發展的文脈所在和精神依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