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從蔡襄《茶錄》、徽宗《茶論》、南宋《茶具圖贊》中都列為點茶首選的第一茶器,到宋元時期日本的狂熱求購,到明代茶書的寥寥記載,到民國時期的美國人探訪震驚歐美,到上世紀80年代恢復技藝,建盞多舛的命運,你知道多少?

建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兩宋時期,是中國藝術史的一個關鍵時期。

彼時陶瓷業、茶業都有里程碑式成就。

在宋朝君主、高官的帶領下,宋代人酷愛點茶、鬥茶,高朋滿座之時,除以詩文唱和之外,常以鬥茶為樂,鬥茶首選茶器,就是建盞。

建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與同僚章岷(浦城人)鬥茶時有詩《和章岷從事鬥茶歌》,曰: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

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鬥美。

……

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

鬥餘味兮輕醍醐,鬥餘香兮薄蘭芷。

建盞成為宋代最受推崇的茶器,離不開它的藝術性、功能性、稀缺性。

藝術上,它將黑釉瓷的裝飾藝術發揮到極致,以自然的高鐵胎釉,燒成變幻莫測的結晶斑紋,功能上,它保溫效果好,造型穩重簡潔,且精品萬中無一。

建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蔡襄對建盞的評價是“出他處者,皆不及也”——建盞的成功,其他窯口的產品是無法複製的!

而驚才絕豔的藝術家兼不稱職皇帝宋徽宗同志在所作《大觀茶論》中則認為“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好的茶盞,就應該是建窯兔毫盞的樣子。

他還在《宮詞》中讚道:“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意為以兔毫盞飲建溪茶餅,能令美人陶醉。

《宣和(徽宗年號)遺事》記載:

“夏四月,燕蔡京內苑,輔臣、親王皆與。……又以惠山泉建溪異毫盞,烹新貢太平嘉瑞茶飲之。”

亦可以證明當時建盞已經作為御用茶具。

建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皇帝之外,還有許多建盞的粉絲。

南宋詩人楊萬里在《以六一泉煮雙井茶》詩中贊:

“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

陸游被貶至武夷時,時常接觸建盞,他也對建盞十分欣賞,於詩《閒中》贊其:

“活眼硯凹宜黑色,長毫甌小聚香茗”,盞雖小,卻足以匯聚茶香。

建盞不僅是御用茶器,也是國民茶器。

從陽春白雪到下里巴人,從貴族名士到販夫走卒,都將建盞作為茶具的首選。

建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建盞的第一世,是天之驕子的一世。

但這樣的輝煌,為何在如今的中國,似乎看不到太多影子?

有道是物極必反,盛必慮衰,趙宋雖然是中國歷史上藝術文化的高峰(有些學者甚至認為是最高峰);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陳寅恪

但趙宋也是建國之始,就對前朝(唐)的領土繼承不完整,埋下種種隱患的一朝。

北宋亡于靖康,南宋亡於崖山,家國之恨,尚且意難平,何況一個茶碗?

嗚呼哀哉!曾經風靡全宋的第一茶器,在南宋滅亡後不到2個世紀,就從“天下誰人不識君”淪為殘片碎瓦。

建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反而是日本人依然求之若渴,將其奉為至寶。

日本官方認定的國寶級文物中,瓷器只有14件,有8件是中國瓷器,8件中有4件是宋代建盞,含3件曜變盞,1件油滴盞。

這些國寶級建盞,都是宋代流傳到日本,之後被當權者、貴族、僧侶悉心保存,傳承至今的。

日方把古時中國流入日本的舶來品稱為“唐物”。

從數量上看,光是建窯一個窯口的瓷器,就佔了日本國寶瓷器的28.5%,更是佔了日本國寶瓷器中“唐物”的半壁江山。

可見宋代的“中國製造”,在外國看來,是質量的保證,是珍寶的代名詞。而建盞,則是“唐物天目”中的佼佼者。

建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雖然明初朱元璋廢除點茶之後,建盞沉寂多年。但它的藝術價值,不因點茶的興廢而轉移。作為瓷器本身,依然令人驚豔。

1935年,美國人詹姆士·普拉瑪受到日本的影響,尋找到他們驚為天人的黑釉茶碗的故鄉——水吉鎮。

普拉瑪氏將相關成果發表在英國《倫敦新聞畫報》後,在歐洲、美國都引起轟動。可惜當時民國政府自顧不暇,並未對建窯採取相關措施。

新中國成立以來,建窯得到專業考古隊的發掘研究,建窯建盞燒製技藝,也得以大部分恢復繼承。

社會經濟也在快速發展,民眾的精力終於可以從解決溫飽轉向精神追求。

廣大茶文化愛好者和收藏愛好者,在閱盡千帆之餘,也逐漸開始被風格獨特的黑釉瓷明珠——建盞吸引。

建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國家興則經濟興,經濟興則文化興,文化興則建盞興!

如果在一個人們連溫飽都成問題的年代,根本無暇顧及建盞這一成品率低也較難看懂的茶碗。經濟富足,才能建設精神文明,建盞才能重新繁榮。

建盞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中華文化復興,建盞方能復興!

建盞在宋代的成就可謂高山仰止,完全繼承它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輕巧事。

建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現代工藝師一步一步溯本求源,希望能恢復它的全貌,並在此基礎上達到更高的藝術成就,其實是非常困難的!

兔毫、油滴,目前商品化的現代仿燒盞有蠻多可圈可點的產品,但是還有很多難題並未攻克。可是這條路再漫長、再艱難,都要有人去走,要堅持,才會有希望!

建盞的未來,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凌雲之路,請有志於此的匠人,不要放棄高遠的目標。

如果你到達終點,冷語將變成鮮花,白眼將變成掌聲,真心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建盞曾經擁有輝煌的歷史,但建盞不應只有過去的歷史,全新的歷史,將由你們來書寫。

建盞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常說茶文,同講盞史,偶看山水,引經據典,多為編整,請勿K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