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幹部“敢為”更“能為”

有地方幹部回憶,為了引進發展急需的半導體企業,當地請專家過來反覆授課,負責人員邊學邊摳,用了近一年時間,自己設計了一張半導體產業框架圖。這讓不少企業、專家感到了當地真正把發展半導體產業當事業來做的熱情和誠意,也化解了“外行領導內行”的擔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幹部的高素質和專業化從何而來?顯然應該從勤學不輟中來。我國建國後波瀾壯闊的發展史,既是一部我國各族人民艱苦樸素、辛勤勞動的奮鬥史,也是一部共產黨人勤學不停、善思不止的奮鬥史。毛主席曾在《湖南農民運動的考察報告》中指出,“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這句話放在今天依然閃爍著真理的光芒。從爬雪山過草地的漫漫長征路,到解放全中國的宏偉征程,再到改革開放帶領全國人民朝著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目標不斷邁進,都證明了幹事創業要成功不但要有“想為”的激情、“敢為”的擔當,更要有“能為”的水平。

沒有金剛鑽,的確攬不了瓷器活。尤其在經濟社會發展形態更趨複雜化,人民群眾訴求日益多元化,社會分工更加專業化,知識信息明顯爆炸化的當下,我們的黨員幹部如果對學習的認識還停留在“看看書、看看報”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顯然很難達到“高素質專業化”的職業要求。即便滿懷擔當的責任心和有為的上進心,也會在面對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時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尷尬境地。

幹部要“能為”,就必須堅持“好學”。我黨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將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黨員幹部同樣也應如此。有研究數據顯示,當前許多學科的知識更新週期已經縮短到2至3年,“一招打遍天下”已不再現實。如果黨員幹部不能充分感知知識更新、時代更迭的速度,不能保持對知識的“飢餓感”,強化自身知識結構新陳代謝的速度,那被社會、時代淘汰將絕不會是危言聳聽,“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困惑將不斷上演。

幹部要“能為”,就必須堅持“會學”。想學很重要,但學什麼更重要。知識爆炸,泥沙俱下,黨員幹部更應帶著“自省自問”,帶著需求去學習。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尤其要在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等方面下功夫、花心思,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學對、學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