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租代購”在中國走不通?巨頭紛紛進場,老玩家卻在批量轉型……

“以租代購”在中國走不通?巨頭紛紛進場,老玩家卻在批量轉型……

文 | 近音

3年前,美國一個爆火的“租賃”(lease)模式傳入中國。

它在汽車金融領域,掀起了一輪創業和融資熱潮,圈內不斷曝出天價的融資額。

這個模式,就是以租代購。

而如今,這個備受期待的模式,卻被諸多從業者認為,“在中國根本走不通”。

就在兩日前,樂信集團也正式推出了汽車金融服務產品“樂買車”,進軍融資租賃領域。

當晚股票就大漲9%。

行業正在發生有趣的現象。

一邊是,新玩家不斷湧入,一邊是,老玩家批量轉型。

這個被譽為汽車金融“最大風口”的模式,在中國會走一條怎樣的特殊路徑?

01困境

以租代購模式,曾經在中國盛極一時。

2015年開始,關於以租代購模式的鉅額融資消息,就從未間斷。

“以租代購”在中國走不通?巨頭紛紛進場,老玩家卻在批量轉型……

易鑫獲得了騰訊、京東、易車25億人民幣的投資;先鋒太盟獲得了PAG1億美金的投資;建元資本獲得了多個經銷商集團的投資共計6億人民幣。

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以租代購是汽車金融領域中最具想象力的模式。

什麼是以租代購?

在最早,中國也想模仿美國,採取1+3的“租賃”模式。

這個模式說起來,還挺有意思。

打個比方,一個剛畢業的小夥,看中了一輛10萬元的新車,只需支付1萬元,然後按月交1500元左右的租金,就可以擁有這輛新車。

一年租期到後,就可以有3個模式來選擇:續租、退租或支付尾款買車。

這就是在美國很火的“1+3”模式。

“大家都覺得這片市場想象力大,也就是對標美國市場。”某消費金融平臺的聯合創始人晨風稱。

如今,這個模式已佔美國汽車銷售市場的30%以上。但在中國,汽車以租代購的整體滲透率,只有3%。

中美兩國市場,差距十倍之大。

除了市場巨大,還有諸多其他因素,決定了這片市場的空間。

比如,年輕消費群體崛起。他們能接受“租”這個模式,並不在乎所有權,只在乎使用權。

此外汽車行業產能過剩,這個模式也能消化大量的存量。

這個備受期待的模式,從美國移植到中國兩三年後,卻陷入了困境。

“目前美國的1+3模式,在中國走不通。”晨風稱。

易鑫集團總裁姜東也表示了同樣的觀點。

其實,這個模式在第一年,基本很難盈利。

這是因為,基本上,大部分用戶在租了一年之後,就會選擇“退車”。

“如果退車,基本公司就要虧損了。”晨風稱。

還是拿畢業小夥租車的案例來說。

他租了一年,加上首付10%,一共付款2.8萬。

一般使用一年的二手車,還有“80%”的殘值,也就是說,可以賣到汽車售價的80%,這輛車還可銷8萬元。

這麼算下來,以租代購平臺,還能賺8千元?

遺憾的是,這個行業的獲客成本和運營成本非常高,基本要佔8%以上,剛好是8千元。

所以,行業現狀是:做得好的公司,將將打平,做得不好的,就得虧本。

行業公司,為了防止用戶退車,就會採取各種手段,“霸王”條款、限制退車條件等等,逼著用戶轉分期,將車買下來。

但,這樣就導致用戶體驗極差,矛盾不斷。

“中國的客戶對殘值沒有選擇權,必須把殘值買走。” 晨風說,這就是行業現狀。

晨風粗略統計,現在市面上,真正能讓用戶退車的,“也就1%”。

所以,有些公司乾脆就將一些車型,直接調整為“不可退”。

“彈個車”的官方頁面上,已顯示很多車型不可退。

“以租代購”在中國走不通?巨頭紛紛進場,老玩家卻在批量轉型……

為什麼大部分用戶,都會選擇在一年後退車?

“用戶還不夠成熟,對這個模式接受度和了解度都不夠。”晨風稱。

除此之外,整個市場的運轉,也讓用戶不滿。

現在很多以租代購提供的車輛,都是一些汽車廠商賣不出去的冷門款。

“現在很多汽車廠商,只是把以租代購當成一個去庫存的渠道。”晨風稱,這樣的發展,並不是一個健康的生態閉環。

這樣的車,用戶怎麼有買下來的慾望?

多位深耕過行業的公司,都表示,單純模仿美國的“1+3”模式,可能很難在中國走通,需要一些中國化的改良,才能落地。

02轉型

有趣的是,儘管大多行業從業者都認為,這種模式在中國走不通,卻還有批量的公司往裡擠。

除了彈個車、花生好車、毛豆新車、人人車等較早一批傳統的二手車企轉型外,最近來了很多新的入局者。

“以租代購”在中國走不通?巨頭紛紛進場,老玩家卻在批量轉型……

“新進場的,主要分為3類公司。”晨風稱。

一類是轉型的消費金融公司。

消費金融公司,都在監管收緊後,開始尋找轉型之路。

而汽車金融成為他們重點的突圍點,如趣店的“大白汽車”。

5月18日,樂信集團也宣佈推出了“樂買車”。

第二類,是經銷商,他們手裡把持大量的流量和場景,也開始進入這片市場。

第三類,是傳統的汽車金融平臺,也開始嘗試這個模式。

“公司目前正在加緊拓展華北、華中、西南三大區的以租代購業務。”新入局者章強稱,以前他們公司,主要做車抵貸業務。

“公司計劃到2020年,開設2000家直營門店。”晨風介紹道,他們公司在深度調研市場一年多之後,在今年年初,開始全面切入這片市場。

這些新的入局者,一致放棄了“1+3”模式,都在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新玩法。

“現在我們的模式,就是傳統的租賃模式,3+0、4+0。”晨風稱,這個模式,就是直接讓用戶租車,3到4年後,租金也基本付清了車的價格,車就歸用戶。

如此來說,這個模式和花了3年分期購買一輛車,豈不是毫無區別?

“並不是,國家有規定,新車的首付是20%,但這個模式,可以是10%的首付,甚至零首付。”晨風說。

也就是說,這個模式,降低了購車的門檻。

很多玩家,都開始嘗試這個新的模式。

據瞭解,毛豆新車,最初也做1+3模式,可是後來卻也做回了最傳統的租賃模式。

這個全新的模式,會成為以租代購的最終出路和突圍方式嗎?

03何去何從

“這個模式的想象力很大,我認為它會成為汽車金融最大的風口和機會。”晨風稱。

儘管看起來,這個模式和分期區別不大,賺的都是“息差”,但,又有本質的區別。

“以租代購”在中國走不通?巨頭紛紛進場,老玩家卻在批量轉型……

“這3年中,車的所有者,是公司,而不是用戶。”晨風強調,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以租代購公司,完全可以切入車後市場。

“因為車的所有權屬於公司,所以給他們推薦保險、維修保養點,都非常合理。”晨風稱,這個模式,在對車的掌控上,公司會變得更有話語權。

這些都將成為利益增長點。

“對於汽車廠商來說,這也是一個好事。”晨風稱,因為降低了購買門檻,會促進他們車輛的銷售量。

對於他們來說,一個新的銷售渠道,不用完全依賴4S店和經銷商,這肯定是好事。

利潤點更多,又能夠增加銷售量,且符合中國人的消費習慣,目前來看,這個模式確實更有想象空間。

儘管大家都選擇了轉型,但他們都認為,“1+3”才是需要抵達的終點。

“目前,中國市場還不成熟,我們預估這個模式成熟,還需要3到5年的時間。”晨風稱。

那時,用戶接受度高,汽車廠商深度配合,而與這個模式的配套產業鏈形成,一切才可水到渠成。

但是,這個模式,依然存在不小的風險。

“汽車金融行業,首付每降低10%,風險就會提高3到5倍。”姜東稱,現在市面上很多零首付產品,會吸引欺詐人群進入。

另一方面,準備沉下心做行業的公司,都看到了行業的無序和混亂。

“我們都害怕豬一樣的隊友,把市場作亂,逼著監管會對行業一刀切。”晨風稱。

行業現在正處於競爭無序的狀態,“市場透支非常嚴重。”姜東稱。

現在行業中,存在不少野蠻的打法。

比如,有些公司,只做黑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後端,收取天價的拖車費和逾期費。

而行業也經常發生“搶車大戰”,甚至發生過激事件,導致警方介入。

這些現象,都讓頭部的公司深感憂慮。

有意思的是,頭部平臺的壞賬率在不停下降,但底層的平臺,壞賬率卻開始暴漲。

“嚴重的時候,逾期超30天的逾期率已超過10個點。”一位資深從業者透露。

而監管對租賃行業,也開始了點滴收緊。

最近,監管將融資租賃業務的監管權,從商務部劃到了中國銀保監會。

“這意味著,對融資租賃行業的監管,升級了,更專業,也會更嚴厲。”業內人士稱。

大多從業者都認為,監管的適時進入,對行業是好事,引導行業走向正途,“來得早,會比來得晚好。”

“以租代購”在中國走不通?巨頭紛紛進場,老玩家卻在批量轉型……

以租代購正處在一個分叉口。

大量的入局者加入,戰局混亂;舊模式退潮,新模式崛起。

這個被譽為汽車金融最大風口的模式,正在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路徑,迂迴地抵達終點。

(應受訪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