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真實落地調查:在互助保險領域,區塊鏈僅是個偽需求?

區塊鏈真實落地調查:在互助保險領域,區塊鏈僅是個偽需求?

文 | 墨菲

區塊鏈已被捧至神壇。

被包裝得神乎其神的區塊鏈,到底在哪個場景落地了?

一本君將從今日開始,遍訪區塊鏈項目,探訪實際落地情況,並展望未來。

以下是第二篇,在保險互助領域,區塊鏈僅是個偽需求?

2016年的網絡互助,一度成為創業風口,資本寵兒。

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多家平臺宣佈退出,行業急速回落。

倖存的玩家開始了探索之路。區塊鏈技術和互助的結合,成為探索的方向之一。

技術,可以讓網絡互助煥發新的魅力嗎?

01潮起潮落

時間回溯到2016年,網絡互助被推向風口。

在保監會頒佈《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後,相互保險獲得了空前關注,據國泰君安預測,到2020年,我國相互保險市場規模將達到1600億元。

千億級別市場,網絡互助玩家也想分一杯羹。

抗癌公社(如今改名“康愛公社”)、夸克聯盟、斑馬社、水滴互助、輕鬆互助、17互助、同心互助、眾託幫等上百家網絡互助平臺,橫空出世。

整個互助行業躁動起來,大平臺不斷湧現,投資額不斷刷新。

網絡互助,說白了是一群人聚集起來,共同商量為一種病,或一種風險“眾籌”。比如癌症,每個人出10塊錢,如果誰真得了癌症,大家將湊錢為他治病。

大家都認為,網絡互助迴歸了保險的本質,實現了保險的真正意義和核心價值——互助,為未來投保。

然而一年之後,互助行業卻迅速回落。

從潮起到潮落,網絡互助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我們總結,網絡互助主要遇到兩個問題。”HMS產品運營負責人Authur對一本區塊鏈表示,“一是盈利問題,沒有探索出一個正確的盈利道路;二是沒有弄清互助的門檻。”

互助備受推崇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一個低成本獲客、關注健康的社區。在金融領域的獲客成本,低到“9塊”。

但用戶加入門檻低,意味著後期退出門檻也低,用戶留存、粘性,都成問題。

“互助真正的門檻在於規模,也就是用戶數量,沒有穩定的用戶數量或者用戶增長,這個模型並不穩健。”Authur認為。

這些問題,區塊鏈技術可以改善嗎?

02嘗試落地

實際上,區塊鏈和互助的結合,早已有人在嘗試。

2016年,主打區塊鏈技術的互助平臺——同心互助正式推出。

幾乎同一時間,OKInc.推出了八方互助,其創始人,是最近飽受爭議的徐明星。

而目前互助領域最大的三家平臺,水滴互助、眾託幫、輕鬆互助,也早早關注、佈局區塊鏈技術。

“去年下半年,騰訊雲已經和我們聯合規劃了區塊鏈在互助上的應用。”水滴互助創始人沈鵬對一本區塊鏈表示。

眾託幫一直標榜自己是“首家互聯網互助平臺”,推出了心鏈等區塊鏈項目。

輕鬆籌,也推出了用於慈善領域的“陽光鏈”。

在去年ICO火熱的時刻,還有不少網絡互助平臺,也相繼推出了ICO項目,不過,大部分因94監管被叫停、退幣。

區塊鏈技術對互助有哪些作用?

最直接的,就是區塊鏈的“賬本”作用。

加入互助成員的信息、交易記錄、賠付信息都可以記錄到鏈上,一方面公開透明,一方面方便溯源。

其次,通過智能合約,把互助“共識”用程序編寫好,剔除主觀人為因素,“理賠”的執行更加便利。

而有了智能合約的自動執行,也可以省下一定的人力運維成本。

最後,區塊鏈的分佈式存儲特徵,可以讓用戶數據更加安全,免於中心服務器被攻擊、盜用的風險。

如此,區塊鏈可以作為網絡互助的底層技術之一,改善目前的互助環境。

但想象力不止於此。

如果互助領域和token經濟結合起來,可以搭建一個自運行的完整的生態。

另一方面,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組織,在極端情況下,即便創始團隊消失了,生態也可以自運行,或者有其他團隊繼續組織運行。

但是,即便有如此多的優勢和想象力,區塊鏈互助平臺,並沒有改變潮水的方向。

區塊鏈和互助的結合遭遇了哪些困難?

03困難重重

“當前階段並不是互助平臺上區塊鏈技術的最佳的時間點。”沈鵬認為,水滴目前一天百萬級別的訂單,無論是基於以太坊還是目前其他區塊鏈系統,速度都有點跟不上,“當前技術和互助並不是非常的匹配。”

“以往的區塊鏈項目,都只是將中心化的數據,同步到區塊鏈,但用戶並沒有參與。”Authur認為。

這意味著,無論是技術本身還是“共識”設計,區塊鏈和互助都需要長時間的磨合碰撞。

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並不能解決盈利、用戶等核心問題。

“區塊鏈不是不可替代的。”同心互助創始人楊永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它只能解決部分問題,在某些環節上去做改造,但你往往會發現那些改造的,其實不是核心環節。”

比如,互助後期關鍵的風控環節,如何判斷申請互助的用戶沒有造假,沒有“騙保”,這些還是需要傳統方式,只有區塊鏈技術並不能解決。

也就是說,互助這個場景中最核心的問題,束縛人性之惡,無法用區塊鏈來解決。

其次,區塊鏈技術落地也存在挑戰,首當其衝的,就是數據問題。

但目前的情況是,醫療領域數據孤島問題嚴重,“醫療機構整個數據的聯通,可能還需要3~5年”,Authur表示。

目前,區塊鏈技術相關配套技術、設施也在萌芽中。

除此之外,監管環境也不容樂觀

網絡互助,一直被監管緊盯。去年年底,網絡互助專項整治工作開始,也促使一些平臺開始退出。

“風險變大了”,某區塊鏈互助平臺負責人曾對一本區塊鏈解釋,“條條框框太多,已違背了我們想從技術方面推動行業進步的初心。”

很多平臺在監管浪潮中,選擇了退出。

因此,區塊鏈在互助領域的落地,並不如計劃中輕鬆。

“技術是一方面,最根本的還是整個互助社區的建立。”業內人士對一本區塊鏈表示。

不過,區塊鏈技術,依然在慢慢嘗試推進著。

“我們打算先推出航空延誤等互助產品。”Authur表示,因為這個領域的數據比較全面,方便讓智能合約跑起來。

之後,會再一步步推到大病醫療、整個互助生態的建設。

區塊鏈真實落地調查:在互助保險領域,區塊鏈僅是個偽需求?

但是,對於互助平臺而言,區塊鏈不能解決所有的核心問題。

區塊鏈,在互助領域,並非雪中送炭,而僅僅是錦上添花。

可見,區塊鏈的落地之路,依然是荊棘密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