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幣前CTO、歌者資本合夥人張健:未來鏈圈和幣圈將融合

火幣前CTO、歌者資本合夥人張健:未來鏈圈和幣圈將融合

在ICO如火如荼之際,曾經為比特幣搖旗吶喊的一些熟悉面孔,卻選擇了銷聲匿跡。

“你們都去哪裡了?”

“在行業最瘋狂的時候,我們沉澱了,去研究底層技術。”

火幣前CTO張健,《區塊鏈:定義未來金融與經濟新格局》的作者,就是其中一位。

這兩年來,他幾乎沒有發聲。

而最近,他卻動作頻頻。兩週前,聯合通證經濟倡導者元道,成立了“歌者資本”,將佈局整個區塊鏈的上下游。

今天,他宣佈歌者資本將投資一個新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FCoin,試圖進一步改變這個新興領域的生態。

“為什麼此時出動?”

“區塊鏈的泡沫開始消退,行業重回價值投資,這對於深耕技術者,才是最好的時機。”張健說。

以下是張健自述、分析他兩年來對區塊鏈的認知和思考,並尋找抵達未來之路。

“最重要的不是金錢,也不是情懷,是未來。”張健說。

01暢銷書作家

今天一早我就收到了祝賀信息,原來我出版了近2年的《區塊鏈》一書排在了京東圖書金融類銷量榜的No.1。由於這本書的熱銷,同事甚至開玩笑的建議我應該寫上“暢銷書作家”這個頭銜。

火幣前CTO、歌者資本合夥人張健:未來鏈圈和幣圈將融合

我很少參與各種區塊鏈的“講(chui)經(niu)”和“布(xi)道(nao)”。原因也簡單,我不想在看不清方向、看清了方向但不知道路徑、甚至知道了路徑但沒有實踐的時候,空談太多。

畢竟,時代變化太快,而留給我們的時間又太少。

今天你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不僅要談論一點歷史,甚至不僅要談論未來,我更想勾勒我找到的通向未來的路徑。

以及,抵達未來的實踐與方式。

02幣圈與鏈圈,以及ICO

其實很早就有些人開始單獨談論區塊鏈,2014年是標誌性的年份,行業內爆發了區塊鏈和比特幣是否可以分開的爭論,2015到2016年湧現出一批專注做區塊鏈底層技術而不涉及“幣”的公司。行業分成了幣圈和鏈圈兩大陣營,甚至互相“鄙視”。

火幣前CTO、歌者資本合夥人張健:未來鏈圈和幣圈將融合

我2016年7月份離開火幣創建博晨,專注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研發,也就成了為數不多的,深度參與過幣圈,又創立了鏈圈公司的“跨界”者。

簡單從經濟上看,隨著幣價的上漲,幣圈賺到了真金白銀,特別是交易所和礦機生產商,創造了大量利潤。

與之相對的是,鏈圈公司的收入來源大多還是給金融機構做類似“外包”的底層技術服務,並且受制於場景選擇,從結果看並沒有產生太多的價值增量,導致普遍活得較為艱難。

進入2017年,隨著發幣成本變得極低,一波名為ICO的大潮快速興起,並在2017年9月4日迎來了七部委措辭嚴厲的監管。

然而,這個潮流並沒有因為監管而剎車,反而繼續在全球攻城略地。這股大潮造成了一個史上奇觀:彷彿一夜之間人人都在談論“發幣”,卻很少有人關心這些“幣”是否有真正價值、如何實現。

而在這波ICO熱潮中,我一直是堅定反對者。我認為沒有任何規則就可以向公眾直接募資,一定會導致“肆無忌憚的圈錢行為”發生。

拿到錢的都是“會吆喝的”,但未必或者很大可能不是真正落地做事的。所以,我拒絕了所有ICO的建議或請求。

然而隨著思考的深入,我發現了更多有意思的地方:雖然ICO本身問題重重,但ICO生長的土壤,卻值得深入研究。

於是,沙子下面的黃金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後來我才明白,這個東西,叫做通證(Token)。

03通證經濟與歌者資本

一篇“對話元道”,牽出了一場關於通證經濟的大討論。我非常讚賞元道的觀點,也同樣喜歡“通證”這個翻譯。

基於共同的價值觀和對未來通證經濟的看好,我和元道聯合發起了“歌者資本”,專注基於區塊鏈的顛覆性機會。

火幣前CTO、歌者資本合夥人張健:未來鏈圈和幣圈將融合

我認為通證本身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範疇,通證不是貨幣,是數字化的權益代表,它將加速資產的流動,從而極大提升社會經濟運行的效率。

這個偉大的創造,可以比肩歷史上公司制度的發明。

至此,我眼中鏈圈和幣圈的爭論已經結束了,通證經濟才是問題的核心。

在未來資產數字化的大潮中,通證將扮演資產數字化基礎工具的角色。

04對未來的思考

通證經濟被提出後,引起了圈內外熱烈的討論。借這個機會,我提出下面兩個我認為非常重要的觀點:

一、未來所有“公司”都是“公眾公司”。

對任何一個商業化的協作組織或系統來說,代表這個組織或系統權益的通證(Token),都應該具備很高的透明度,並從一開始就可以自由流通、交易和分紅。

只不過那些還沒有任何實際資產或預期價值的公司,其通證價格應該為零並且沒有流通價值而已。很多人對此心存疑慮,認為會帶來這樣那樣的問題。

我來打一個未必恰當但容易讓人理解的比方:以欺騙的方法去高價售賣“空氣”,和讓“空氣”方便快捷流通起來,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

在我看來,通證就是解決經濟學的問題,經濟學的核心是流通的問題。流通的關鍵是技術問題,價格是市場發現的問題,欺詐則是法律層面的問題。正所謂“耶穌歸耶穌,凱撒歸凱撒”,我們不能將不同層面的問題混在一起。

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使得監管的制度化成為可能。

我最近思考最多的問題是,未來監管應該以怎樣的姿態迎接資產數字化的大潮?

現有的全球金融市場特別是證券市場的監管體系,遵循著牌照化監管的思路,繁複的預先審批制度導致效率普遍低下,不但很難應對資產數字化大潮的衝擊,而且監管手段遠遠落後於市場的發展。

我認為解藥就在“市場化、制度化”。

正如我們市場經濟改革的成功一樣,市場化的監管,指的就是監管不去做具體價值判斷(比如特定公司是否有足夠的價值成為上市公司),只做規則的制定者,就是從牌照監管過渡到行為和功能監管。

對於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而言,對透明度的要求是這個規則制定的關鍵。

全球之所以形成當前這套監管機制,主要原因顯然不是上述邏輯大家不明白,而是技術上做不到。

我們必須依賴大量的中介機構甚至是監管層自身,去調查、研究、判斷一個企業的資產質量和數量、乃至商業模式等等。

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機遇是,一旦未來資產大規模數字化完成,資產和交易的全透明、可自證將成為可能。

所以整件事發生改變起點就是:技術的發展使得監管制度的變革成為可能。監管向技術靠攏,行政向法律靠攏,這是未來監管發展的大勢。

而這個大勢,將在區塊鏈技術和通證經濟學的推動下成為可能。

05未來之路

當明白了上述邏輯後,我們可以發現一直處於行業風口浪尖數字資產交易平臺本身,就是一個絕佳的實踐載體。傳統的交易所無法做到實時的公開透明,然而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資產的興起,使這一目標在技術上變得可行。

火幣前CTO、歌者資本合夥人張健:未來鏈圈和幣圈將融合

於是,我投資了FCoin項目。F首先指的是金融(Finance),這表達了其本身金融級平臺的定位。而我更喜歡的是F所代表的另一個含義--未來(Future)。

FCoin.com將是世界範圍內首個實時公開透明的交易平臺,所有的資產、交易都可以做到實時的查詢及驗證,無需依賴第三方。這是一個面向未來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但又不是傳統意義的公司。它是未來自治型組織的雛型。

“我非常迫切的想看到,利用區塊鏈這樣一種新的技術和通證經濟這樣一種新的思想,可以把一家和公眾利益緊密相關的新型組織形態,做到怎樣的透明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