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公共廁所小廣告微探

中国社会公共厕所小广告微探

在中國人的眼裡,廁所這個話題一直以來都似乎難登大雅之堂。

古有清代《燕京雜記》中對京城廁所的情況進行描繪道:“京城二月淘溝,道路不通車馬,臭氣四達,人多佩大黃、蒼朮以避之。正陽門外鮮魚口,其臭尤不可向邇,觸之至有病亡者。此處為屠宰市,經年積穢,鬱深溝中,一朝洩發,故不可當也。”透過文字都能夠形象地想象到當時廁所的情況是極其惡劣的。

在近代,廁所的情況也同樣堪憂。餘傑在《中國人,你的廁所有多髒?》中有過這樣一段描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日本在發動侵華戰爭之前,許多軍校學生在滿鐵公司的資助下到中國各省採訪調查,實際上是蒐集情報。後來,這些被稱之為“滿鐵調查”的文獻,成為近代中國研究的重要材料。其中,有一名日本士官生在報告中寫道:“在支那最富庶、最繁華的城市裡,其公共廁所亦骯髒不堪。這個國家的政府沒有管理能力,這個國家的國民也沒有自治能力。所以,我們統治支那將易如反掌。”從這些信息中可以窺見,公共廁所作為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其反映出的社會問題是不容忽視的。

而反觀當下,現如今更是有公共廁所的“小廣告”文化。現今社會日漸發達,廁所的潔淨程度暫且是達到了讓人可以接受的程度(起碼大部分城市的廁所是如此的),但在公共廁所裡,卻有一種獨特的、依然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存在——各式各樣的小廣告。

正如上文提到日本人,他們從我們最繁華的城市裡卻有著骯髒不堪的公共廁所這一社會事實中,推斷出當時我國政府管理的缺失和國民自治能力的缺失。同樣地,現在我們也應該要從公共廁所的小廣告現象中窺探出一些門道來。當然,如劉晨在《公共廁所裡的中國及其問題——對“不能聲張”的信息進行考察》一文中所說的一樣,“單純靠肉眼去觀察我們可以直接看到的表面現象是遠遠不足夠的”,因為通過肉眼觀察的往往只是事物所展現的淺層一面。而在中國人眼裡,“廁所”正好處於內心不予主動表達的地方,簡單來說,就是難以啟齒;同時廁所是一個提供解手方便的地方,這又觸犯了中國人“避諱”之處。所以人們在交往的場合裡,通常選擇避之則吉。因此,在公共廁所裡,我們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小廣告,這僅僅只是一種表面的現象,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對這種現象進行合理的分析。

這是一種屢見不鮮卻又見不得光的現象。特別是在一些公共場所的廁所,目之所及之處,必定會有小廣告的身影。我們大可以隨意找幾個公共廁所,裡面肯定會有諸如“小姐”、“駕照分”、“四六級證書”、“包過”、“辦證”、 “代考”、“無押貸款”等等一系列詞彙,有的甚至直接涉及到犯罪,如毒品、迷藥、槍支等。並且,不同類型的公共廁所,裡面的小廣告還是有所不同、富有針對性的。在高校的廁所,更多的就是“代考”、“四六級證書辦理”,甚至還會有“小姐”“有償捐卵”“代孕”等字樣。再比如說,在市區的公共廁所裡,更多的是“收駕照分”、“包小姐”“單身富婆求偶”等的信息。

但這些小廣告很明顯是見不得光的,是不能光明正大地貼在其他公開的場所的。正如我們所見,貼在公共廁所裡的這些小廣告,它們的內容和信息很多都違背了法律和倫理道德,若暴露在公開場合,必定很快就會被查處,進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顯而易見地,我們都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小廣告的存在是通過交易來滿足某些人的特定需求,並以此從中獲利。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黑格爾的頗具爭議的一句話:“存在即合理。”當然,筆者並不是要為公共廁所裡的小廣告的存在貼上合理的標籤,在這裡所謂的“合理”,應當是這些小廣告的存在是符合一定的理由的。根據經濟學的原理,是因為有這些“需求”在先,才會有這些違法服務的“供給”。無論是由於生理需求而產生的“小姐”“單身富婆求偶”等性交易,還是由於個人發展需要的“辦證”“四六級證書”等證書交易,都是基於人對於這些服務的需要而產生的,即使這些需求不被法律和道德所允許。且這些需求還為數不少,畢竟如果這些需求所產生利益還不足夠養活這群提供灰色服務的人,那就沒必要頂風作案了。

但是,為什麼這些違背法律的小廣告能夠在公共廁所裡頑固地生存這麼久呢?如此看來,公共廁所似乎有其獨特的地方能夠使其躲開法律的監管,與此同時,公共廁所還有其優勢使灰色服務的供給者“戀戀不捨”。

首先,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小廣告背後的灰色服務需要宣傳、需要被知道、需要客戶。即使社會上有人有這些需求,如果服務供給無法讓潛在的客戶所知道,那這個市場也等於是無法開拓。信息傳遞環節的缺失會讓這些灰色產業無法存活下去。但是由於這些服務的特殊性(不被法律或道德允許),所以它們不能、也不被允許通過正常、合理的渠道進行廣告宣傳,大搖大擺地在市場上出現只會讓他們更早地消失,就算是在路邊的電燈杆或者在戶外的牆上貼小廣告也是風險極大。因此,宣傳渠道的侷限性和廣告宣傳的迫切性迫使它們不得不選擇了公共廁所這個隱蔽的公共場所。

當然,公共廁所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使其被這些徘徊於灰色地帶的人盯上的原因。公共廁所雖然是一個公共場所,但是相對來說還是較為封閉和隱蔽;而且它還有其特殊性:是一個專供人們解手方便的地方,這樣一來,由於中國人對於廁所這個地方的“避諱”,而且考慮到執法時如果有人在裡面解手的為難和尷尬,所以監管部門在對公共廁所裡的這些現象難以痛下狠手去根除。這是公共廁所被淪為小廣告滋生溫床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公共廁所因其公共性,所以人流量會比較大,畢竟“人有三急”,“急”就要去上廁所。所以,在這裡貼小廣告,看到廣告信息的人也會很多,能夠達到這些灰色服務供給想要的宣傳效果。同時,針對不同地方的公共廁所所對應的使用人群,還能有針對性地貼上對應的小廣告,這種定向廣告的宣傳方式,成效是更為顯著的,並且成本極為低廉。因此種種,公共廁所才能符合灰色服務供給者對於服務宣傳的種種需求,成為他們一直“無法割捨的寶地”。

把公共廁所的小廣告現象作為觀察中國社會的一個切入點還是比較有趣的,雖然廁所這個話題,許多人都避而不談。但是近年來,全國各地興起的“廁所革命”給公共廁所吸引了很多的關注。公共廁所的小廣告現象作為存在於公共廁所中的一大“老大難”問題,理應在“廁所革命”中得到重視和解決,畢竟人民在廁所中不僅體驗各種硬件設施,還會體驗廁所的環境,以及背後所反映的社會文明。

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