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員工房交付了,軍人的住房夢何時圓

阿里的員工房交付了,軍人的住房夢何時圓

“2016年,阿里巴巴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將淘寶城三期住宅賣給員工,當時在售均價11000元/㎡左右”,“阿里員工房毛坯房現市場價值35000元/㎡”,“阿里打造‘親橙裡’商業街,為員工提供商業配套服務”“阿里員工房到辦公區,步行大概五分鐘”……

看到這些,遍佈在大江南北,蜷縮在荒山野嶺,寄居在他人屋簷下的苦逼“沒房狗”們,是不是感到脆弱的小心臟又受到一萬點爆擊,先不要急著咒罵“萬惡的阿里”,讓我們先一起來傾聽他們的心聲。

藏在深閨的住房政策

不是我自信,你現在組織個問卷調查,不要說年輕官兵搞不清楚現行的住房政策,就是呆了二十幾年的老同志也不一定清楚,為什麼?因為類似的上級文件根本就傳達不到你,就是傳達了你也用不上啊。

你想啊,你在基層帶兵住的是10平方左右的宿舍,在機關幹活住的也是10平方左右的宿舍,等你好不容易結婚了、隨軍了,單位要是條件好的話,論資排輩到時間了,說不定能分個幾十平方的公寓房,每月交多少錢房租、水電,營房的兄弟早就給你算好了,每月財務的兄弟就替你在工資扣了,至於公寓房怎麼分配的,自然有組織、有領導為你考慮。

是靠打分排名呢,是靠組織關心呢,是靠軟膜硬泡呢,還是靠私下溝通呢,當然就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了。所以說,你還掌握政策幹什麼,沒有必要嘛,有這樣的心思精力,為什麼不能多學幾份事故通報、違紀通報、應知應會呢?再說,你看看電影裡面,不是也有句經典的對白,“為什麼要殺我?”“你知道的太多了……”

天壤之別的住房分配

從位置看,駐地在發達地區、大中城市的單位遠比偏遠地區的單位好,即使前些年沒有蓋經濟適用房,至少大部分在市區有部隊公寓房,家屬上班、孩子上學至少還有個地方落戶,而偏遠山溝裡的部隊只能在外高價租房了。

從時間看,即使在同一個單位,前一批和後一批的住房待遇也存在差別,說的直接點就是“房子越蓋越遠、位置越來越偏、數量越來越少”,過去趕上趟了,就能分到好地段的房子,趕不上趟,就只能自認運氣差,分的遠一點,甚至根本就沒機會分房,這中間的經濟損失少則幾十萬,多則過千萬,怎能不讓人“為房瘋狂”。

高不可攀的購房標準

懷著好奇,查到阿里員工房的申請條件,主要有三條:第一,2016年3月1日前在阿里工作滿三年的員工;第二,P8(資深專家)/M3(高級經理)及以下層級員工,通俗點說,是高級經理以下的普通員工;第三,在杭州地區無房的員工具有優先購買權。

再看看,軍隊統建房的條件,根據2016年軍委政治工作部、後勤保障部印發《關於建立軍隊安置住房需求數據庫組織開展首批申購住房人員資格預審工作的通知》透露的信息,主要有二條:第一,申請購買安置住房統建試點項目住房須符合在統建試點項目所在城市安置條件,本人及配偶未享受房改優惠政策購房或未確定購房意向。

第二,符合申請條件的人員大致分為4類,既退休幹部、士官,現役幹部、士官,轉業幹部、士官,以及軍隊職工。以現役幹部、士官來講,申請人為達到最高服役年齡3年以內的正團職(含 )以上幹部、達到退休條件3年以內的高級士官以及按規定提前審定去向和住房保障方式的幹部。

是不是有點複雜看不懂,沒關係,一句話“普通官兵沒機會享受”。說到這裡,突然想起網上的一個段子,某市為倡導尊老,發出通知:“100歲以上老人每年每人可享受高齡補貼1萬元”,哈哈,150歲以上是不是可以發100萬呢?絕大多數人享受不到的所謂“好政策”有意義嗎?

杯水車薪的住房補貼

以某沿海發達地區二線城市為例,一名普通的營職幹部,每月工資約8000元,住房補貼加住房公積金2000元左右,地方商品房均價20000元/㎡,購買90平方商品房需180萬元,按照首付54萬元、貸款126萬元(公積金貸款40萬元、商業貸款86萬元)、30年還款期限為例(且不說很多樓盤拒絕公積金貸款),還款總額為2269827.03元,每月需還款6305.08元,家庭經濟壓力極大。

而相較之下,地方同級公務員住房補貼加住房公積金已接近6000元左右(住房補貼也由原來的打入賬戶改為隨工資發放),基本可以做到還款全覆蓋,家庭經濟壓力極小。而這也實質造成了當地駐軍幹部轉業願望極其迫切的主要誘因。

按照某駐地幹部的話說,“多幹一年,淨虧十萬,我也願意用時間等待理想,可房價早給我響亮的耳光”。於是我常常在想,這到底是誰的問題呢?為什麼住房補貼就不能隨工資發放呢?為什麼要眼睜睜地看著房價一天天漲上去,賬戶裡的錢一天天貶值呢?

千年前,杜甫寫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許下一個千年之願。千年後,我也想許下願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全軍將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只是希望這一天,不要像我們盼望“張公子”一樣,等得太久,因為太多人已經等不及,哭著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