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鑑定,正統、景泰、天順民間青花瓷的7大要素!

從正統歷景泰至天順,干戈不息,災荒連年,朝野動盪,是一個混亂而又黑暗的時代,景德鎮瓷業也受到干擾。據《明史》記載,正統至天順間,曾多次由都察院出榜禁江西饒州府私造黃、紫、紅、綠、青、藍、白地青花等瓷器,違者要冒殺頭的危險,這直接影響了民窯青花瓷的生產。然而,禁瓷背離了人民的願望,屢禁的本身就反映了有禁而不止、時有私燒的事實。

以上原因雖然會影響景德鎮的瓷業生產,但是一直以瓷業為民生的景德鎮,窯煙未能中斷。據《明英宗實錄》第二十二卷記載:正統元年(1436)浮樑窯主陸子順一次就向北京宮廷進貢瓷器5萬餘件,可見這30年傳世和出土的瓷器也不會太少。由於這個時期官窯和民窯的產品有紀年銘的十分少見,使人對這段時間的產品面貌感到朦朧,所以被一些陶瓷史家稱為“空白期”、“曖昧而混沌的時代”。

隨著江西新建縣正統二年朱盤烒墓出土的5件青花纏枝牡丹紋蓋罐、南京牛首山正統七年興建的弘覺寺塔“龍宮”出土的4件青花瓜稜蓋罐、景德鎮市郊景泰四年嚴處士墓和景泰七年袁氏墓出土的青花、釉裡紅瓷16件的相繼出土,“天順年”款青花迴文筒形香爐等的出現(如圖),幫助我們在瑤裡、湖田等窯址中找到了同類產品。

陶瓷鑑定,正統、景泰、天順民間青花瓷的7大要素!

陶瓷鑑定,正統、景泰、天順民間青花瓷的7大要素!

陶瓷鑑定,正統、景泰、天順民間青花瓷的7大要素!

有人認為,景泰四年、景泰七年墓出土的16件青花、釉裡紅瓷,可能是洪武至宣德時燒造的。筆者認為,以上二墓是一般庶民之墓,出土的瓷器都是大宗日用瓷碗碟和粗簡的小花瓶、爐、淨水碗,產品的圈足多有凸起刺手的沙粒,看不出有使用過多年的痕跡,產區的庶民也不大可能會留下二三十年前的大宗產品去用於殉葬。這二墓出土之器應該是景泰時生產的。綜合上述實物資料,這30年間民間青花瓷的基本特徵是:

1、正統產品的胎細白,釉薄白膩,也有微帶青或灰青色的,均光亮透明。至景泰,釉層微加厚,青色隨加深,似湖水青,有的膩如堆脂。景泰亦有醬釉口磁,也有青花與醬釉弦紋裝飾的同形香爐。

2、正統瓷器壁和圈足比成化厚,挖足乃見粗率,圓器產品足內斂,挖足多不過肩,足內壁離心傾斜或近垂直。至正統,有的足底施薄釉,成“糖糊”底,碗的足外壁開始飾青花弦紋。景泰時,盤、碟開始出現足內壁向心傾斜,足底多平,乳釘少而小(圖)。

陶瓷鑑定,正統、景泰、天順民間青花瓷的7大要素!

3、多見青花人物和花鳥紋大、小罐,其造型肩腹豐圓、束脛、足外撇,給人端莊、雍容大方之感,與元代帶蓋罐的造型近似,但多比元代罐身高,並影響到弘治(圖)

陶瓷鑑定,正統、景泰、天順民間青花瓷的7大要素!

扁方耳、螭耳、月牙耳、戟形耳瓶多見,折脛筒形爐流行於正統後期至弘治。“天順年”款青花迴文筒形三足爐,直接被成化、弘治所繼承。

4、小件琢器瓶、罐,多用模印鑲接成型,接痕多而明顯,內不修還,多無釉。高足瓶的圈足和高足杯的把用釉接合,有別於元代瓷及明洪武瓷用泥接。

5、青花料色,正統時濃豔清新、筆觸清晰,少暈散現象。濃處有下凹不平的褐黑色斑點,亦有較淡的灰青色,但仍清晰明快。景泰、天順時,有的由於釉層增厚,有微小氣泡,使青花朦朧鬆散,筆觸不夠清晰有神。

6、繪畫用筆酣暢,灑脫不羈,線條有明顯的輕重粗細變化,正統與景泰、天順之區別,主要在於前者筆致俊巧,紋樣精緻、秀麗,更接近宣德風格。後者肥潤、圓柔,好似用柔軟的羊毫筆揮就。另外,正統時還有以抖屈筆法畫成的紋樣,給人蒼勁古拙之感(圖)。

陶瓷鑑定,正統、景泰、天順民間青花瓷的7大要素!

7、正統時常見的紋樣有捲雲人物紋、雲氣紋、纏枝蓮紋、纏枝蓮捧八寶紋、纏枝菊紋、湖石牡丹孔雀紋、湖石牡丹茶花孔雀麒麟紋、山石松竹芭蕉紋、纏枝折枝茶花紋、折枝瑞果紋、蓮池游魚紋、雜寶等。景泰、天順時除繼承以上紋樣外,松竹梅紋、月梅紋、石蘭靈芝紋、蒲草紋、寶杵紋、梵文等較多見。同題材紋樣各時期的畫法也有所不同,如纏枝蓮的花頭正統與宣德一樣,花頭似明錦緞中的寶相花狀,工整細緻:景泰則簡草,大多把花心畫成螺旋形,花瓣作芒穗狀,卷葉粗而短,中心葉片有的似桃實、豆莢。有的近似元代的葫蘆形卻小似嫩蚪。折枝瑞果和纏枝(或折枝)茶花,宣德和正統初寫實,到正統中期至景泰,則成寫意畫,三果簡化成一果,花瓣隨意點簇似“逗號”狀,枝葉紛披,變化自如統的捲雲人物紋大罐或碗,多以大片左右飄拂的彈簧狀捲雲作人物的背景。

常有三國故事、琴棋書畫、高人逸士、過海八仙等。人物形、神兼備,線條十分流利,是明代青花人物的精萃之作。景泰後期以來,畫面趨於草逸和簡化,有的純用捲雲構成紋樣,有的在捲雲間裝點樓臺亭閣,有的綴以遠山、勁草,頗有意趣。正統的麒麟紋多畫成昂首前瞻蹲狀,四周以火焰、雜寶紋補白,常飾在盤心,亦有在罐腹以牡丹、孔雀組成主題紋樣(圖)。

陶瓷鑑定,正統、景泰、天順民間青花瓷的7大要素!

自天順至弘治,則多作回首仰望蹲姿,補白的火焰、雜寶也畫得草逸、簡化。另外,以梵文作邊飾,蕉葉兩邊重塗青料、中心留白的畫法,鱗次櫛比並夾以浪花或海馬的波浪紋,錦地開光折枝花紋的肩部圖案,以蘭草或梵文、“真言”、行草或隸書的“福”、“壽”字,寶杵、海螺、月華紋等作底心紋,也是15世紀晚葉常見的紋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