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芯片打破歐美壟斷 完全替代進口尚需時日

佛山芯片打破歐美壟斷 完全替代進口尚需時日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築產業體系新支柱。

為了讓各界瞭解佛山新興產業發展狀況,推動佛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佛山日報從即日起推出《掃描佛山新興產業》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5月25日,一場半導體應用交流峰會在南海區舉行,近期發生的中興芯片事件成為業界討論的熱點。

佛山長期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在家電、機械裝備、LED 照明等產業龐大需求的帶動下,也吸引了一批半導體芯片企業落戶。以瑞德智能、華芯微特、希荻微、高雲半導體等為代表的佛山芯片企業,正在或已經在某些半導體芯片領域打破西方發達國家的壟斷,為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裝上國產“大腦”。

佛山芯片打破歐美壟斷 完全替代進口尚需時日

南海區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半導體芯片產業發展。(企業供圖)

中興事件讓國產芯片企業迎來市場利好。地方政府也在著力扶持產業發展,其中南海區更出臺獎勵辦法,鼓勵本地企業採購本地半導體芯片。不過,“佛山芯片”要做大做強仍需各方攜手努力。

看重佛山市場 芯片團隊紛紛落戶

半導體芯片之於先進製造業,相當於大腦之於人體。佛山工業總產值位居全國前列,製造業轉型升級對芯片企業意味著巨大的市場。越來越多芯片研發團隊落戶佛山創業,攜手佛山乃至全國各地企業探索芯片國產化。

2011年,韓智毅從美國硅谷知名半導體企業美信(Maxim)辭職回國創業,帶著技術和團隊落戶佛山,成立了佛山華芯微特科技有限公司,開始了半導體芯片研發。“佛山有很好的市場,尤其是家電產業自成體系,只要我們解決了芯片的問題,就可以實現全產業都是佛山製造。”韓智毅認為,芯片企業在佛山大有可為。

華芯微特致力於研發32位ARM核MCU芯片,同時也提供雲平臺、智能硬件、電機驅動、低功耗設計等多個應用技術領域的智能化解決方案。韓智毅介紹,華芯微特產品已經應用在家用電器、LED照明、工業控制、醫療儀器等多個領域。

同樣看中佛山製造業市場的,還有2012年8月落戶佛山的廣東希荻微電子有限公司。現在,希荻微已經在車載電源DCDC芯片上,成功打破歐美及日本企業的壟斷,與奧迪、大眾、豐田等取得了合作。

2014年,廣東高雲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佛山成立。該公司以國產現場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研發與產業化為核心,其中國產自主可控關鍵元器件55納米工藝 FPGA 芯片,於2015年獲得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稱號。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家用電器控制器研發、製造和銷售的企業之一,總部位於順德的廣東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也著手研發智能家電控制芯片。

佛山芯片打破歐美壟斷 完全替代進口尚需時日

華芯微特芯片展示區擺放著各類芯片產品。(企業供圖)

芯片是由單一或不同類型的集成電路形成的產品。去年底舉辦的第一屆佛山“集成電路與智能製造”國際高峰論壇透露,近年來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和大數據產業的南海區,已經集聚了100多家以集成電路封裝為主業的企業。

佛山芯片打破歐美壟斷 完全替代進口尚需時日

幾家芯片企業進駐佛山後,都曾取得不俗業績。

華芯微特先後在北京、鄭州成立分支機構,不斷開疆拓土。高雲半導體也在深圳、山東、上海建立分支機構,服務全國各地客戶,更以近5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美國硅谷小型半導體企業——美樂迪公司,藉助國際團隊力量在現場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的自主研發上實現攻關,填補國內的產業空白。FPGA被稱作“萬能芯片”,廣泛應用在機器人、傳感器等設備、通信、醫療、軍工及航天等領域。高雲半導體打破了美國3家公司在FPGA 芯片的技術壟斷,連續兩年被列入世界上最值得關注的60個集成電路初創公司名冊。

近期的中興芯片事件也讓國人更加關注半導體芯片國產化。這也給佛山半導體芯片企業及其客戶帶來新的機遇。

“最大的影響可能就是降低了行業溝通成本。比如我現在說芯片產業,大家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韓智毅對未來持樂觀態度。

希荻微高級市場經理嚴志輝注意到,中興芯片事件發生以後,政府更加重視芯片產業,民間資本也在向這方面傾斜,有不少企業對採購國產芯片的意願有所加強。

志高空調便是其中之一。“經歷過中興事件後,志高對於高端芯片國產化需求越來越迫切,公司也希望能夠把國產化的高端芯片用到產品中,這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必須要做的事情。”志高空調旗下中格威電子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總工程師向小軍介紹,公司與華芯微特在研發國產化芯片上已經合作了3年,部分芯片已運用在空調壓縮機控制上。

呼籲季華實驗室加強芯片基礎技術研究

未來,佛山半導體芯片產業將如何發展?引進人才和加大研發投入是大多數受訪企業的選擇。華芯微特等企業通過持續投入,已經看到盈利的曙光,但未來仍有許多挑戰。

從各企業的研發人員構成就可以看出這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目前,希荻微所有員工中研發設計人員超過七成,其中博士學歷為5%,碩士學歷為70%;華芯微特將近80人的團隊,研發人員佔了六成;高雲半導體官網介紹,公司研發團隊規模近百人,70%以上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

為留住人才,瑞德智能也使出渾身解數,2017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公司將通過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和股權激勵計劃等,將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才從員工變為股東,以留住人才。韓智毅則表示,本土沒有人才,就去外地招聘,只要朝一個方向走,總是對的。

研發投入大,是半導體芯片企業不得不面對的挑戰。“我們近些年投入了1.5億元,投進去天天不賺錢,但還是要繼續做。”韓智毅說,後來與志高空調的合作,讓他看到了佛山市場的希望,“今年營收預計能做到兩三千萬元,明年估計有一兩億元”。

“佛山整個產業對半導體的需求是非常大的,應該是千億級別的,但是基本依賴進口,本土做半導體的知名企業不多。”向小軍認為,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研發費用過高,以半導體芯片研發為例,可能一個才賣一兩元,但是研發投入卻需要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他希望,佛山能夠儘快出臺相關的產業扶持政策,“假如季華實驗室可以做一些基礎研究,對芯片產業的幫助將是巨大的。”

事實上,佛山市目前已經成立了電子信息產業基金,也在圍繞電子信息產業開展產業鏈招商。近期,市經信局也計劃開展佛山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專題研究報告,半導體芯片產業作為其中一環。

擁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南海區,去年已經出臺了《佛山市南海區電子信息產業扶持獎勵辦法》,對落戶南海其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2000萬元的半導體芯片企業,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5%予以獎勵;對在南海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內新租用辦公場所、並且從事半導體芯片設計、製造、封測或大數據產業及相關技術服務等企業,前兩年租金全額補貼、後三年按50%租金補貼;對本地半導體芯片設計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予以獎勵;對採購本地半導體芯片企業生產的半導體芯片且年度智能化產品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本地企業,按年度採購費用的30%補貼。

南海的補貼力度不可謂不大,從中也可看出其發展該產業的決心。“日本、韓國的經驗,證明政府在發展半導體產業起到關鍵作用。”韓智毅認為,華為海思自研芯片的成功,說明利用產業集中度發展半導體,是一條高效的成功道路,佛山的家電及電子產業集中,在全國具有無可比擬的條件,值得政府企業合力推動半導體芯片產業的發展。

來源|佛山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