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楷書的橫畫的起筆和收筆在不同書法家的字體中起筆和收筆角度是不同的,這對於書法風格的形成也其著一定的作用,瞭解點畫起筆收筆的角度不僅僅是有利於讀帖和臨摹,更有利於掌握書法點畫的形態和書寫技法的規律。

一般來說,楷書的起筆收筆較多多類似如歐陽詢楷書中《至》字底橫畫的起筆收筆約略角度。而且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基本處於斜向平行的角度。從形態上看有以方筆為主的也有以圓筆為主,一般是方圓兼具。歐陽詢的楷書起筆收筆角度和其它書體比較相對中庸一些,如柳公權和顏真卿的楷書。
​​
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但也列外,起筆起筆收筆角度相對較直如柳公權單位楷書和魏碑書法中的橫畫。且見稜見角,起筆收筆皆如此。之所以起筆和收筆的角度相近,主要原因在於求其和諧統一,不知與不倫不類。變化方式則採取重橫異形的處理,或長或短,或粗或細,或起筆輕或起筆重這都有。
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顏真卿的楷書角度相對較大,如《多寶塔》中的“生”字的底橫的起筆、收筆角度。
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還有非常特別的起筆收筆角度與形式,如一些魏碑字體中的字,極具裝飾意味。
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趙孟頫的楷書中的橫畫的起筆和收筆角相對多變,且同一個字的的不同橫畫的起筆角度也各異,如“寺”中的三個橫畫的起筆收筆的角度和形態。

可以說兼具歐陽詢、柳公權,顏真卿楷書的起筆角度。這也說明趙孟頫非常善於兼容幷蓄,化百家成一家。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我們在看看其它書家的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形態與特徵。

通過字內的重橫的比較和不同書法家書寫的橫的比較以及處理方法,不難發現書法線條的豐富性和不同書法家的匠心獨具。也利於我們對所正在臨摹學習的書體容易加深理解和認識。

同時,認識到這一點,對於我們讀帖分析或臨摹楷書書法、掌握書法點畫的造型規律以及以後的創作也一定會大有裨益的。

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從點畫形態看楷書橫畫的起筆和收筆的角度及重橫的變化​​​​​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