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模式,與10年前那一幕,驚人相似

中小創又新低了,碰到市場調整,主板總有一些護盤,為何中小創始終跌跌不休呢?尤其是股民提到了,有定向降準小微企業,難道不是利好嗎?其實,這是一種誤讀。在昨晚,玉名微博在20點有過分析。原文是這樣的:

獨角獸模式,與10年前那一幕,驚人相似

其次,解決小微融資難的問題是老生常談了,尤其是在去槓桿的大環境下,獨角獸企業不缺錢都上市融資,拿大量資金儲備;更不要說,本身就失血的小微企業了,但遠水接不了近渴。對如今股市,尤其是創業板來說,一方面是獨角獸、CDR等新興企業的擠壓,另一方面是過去幾年講故事留下的泡沫,以及大量股權質押風險,積弱難返。

獨角獸模式,與10年前那一幕,驚人相似

​ 近期獨角獸、CDR因素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如上交所有可能開闢新的號段(605、609代碼),前者605是創新型企業股票,後者609則是創新企業存託憑證。這樣深交所的創業板就有點尷尬了,當初為創新型企業而設立,被看做是中國的納斯達克,但未來若獨角獸、大型優質的創新企業集中於新號段,那麼實際上創業板的質地會進一步下降。所以,我們看到創業板是明顯走弱的,不僅因為稀缺性下降(大量新股上市),而且就連成長性和質地這一方面也被降低,這才是關鍵。

獨角獸模式,與10年前那一幕,驚人相似

​​ 如近期的獨角獸股方面,頂著富士康帽子的工業富聯上市以來,較最高的市值蒸發超過了1500億元;工業富聯被冠以“科技巨頭”、“精密製造航母”、“電子製造龍頭”等概念,但它本身仍是傳統制造業,本質上還是代工企業,從3-4%的利潤率就可以看出這一點。過去三年,工業機器人產能、產量與銷量已經連續三年下降,並且工業富聯在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上的收入比重仍然太小,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在0.35%下方。 不僅如此,即便創造了今年新股中籤賺錢記錄的藥明康德如今也從最高價138元上方跌了35%,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成為了埋單者。

獨角獸模式,與10年前那一幕,驚人相似

​ 這一點投資者想到了什麼?11年前的那一幕,大盤股紛紛上市,且受到媒體與機構鼓吹,結果我們擁有了一個個的世界第一,全世界最大的銀行工商銀行、最大的鋁業公司中國鋁業、最大的煤炭公司中國神華、最大的地產公司萬科,而中國石油則在剛上市的時候就成為了世界企業史上首個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的公司(超過了國美最大的石油企業美孚石油,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軟,最大的銀行花旗銀行的總和)。如今10年過去了,我們看到中國石油市值蒸發過半,縮水額超過1.5萬億元;中國神華市值也是蒸發近半,縮水額超過3000億元;中國鋁業的市值則乾脆蒸發七成,縮水近1500億元。

獨角獸模式,與10年前那一幕,驚人相似

​ 所以,經歷了這樣的大幅抽資之後,市場也弱勢了很長一段時間,如今獨角獸抽資像極了當時那一幕,而且自從獨角獸藥明康德開板,正是抽資開始,市場就始終新低;工業富聯開板之後,又是新一波;寧德時代開板,大幅吸金後,也對應市場的新低,當然這裡面還有其他因素,但資金面因素不可小覷。沿著這個思路,繼續分析市場的資金面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