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條意見”乾貨滿滿!江蘇質量提升行動將這樣開展

“26条意见”干货满满!江苏质量提升行动将这样开展

近年來“需求外溢”“海淘”的持續升溫、消費力外流,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高質量供給不足以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對此,江蘇省委省政府專門印發了《江蘇省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6月14日下午,就《實施方案》相關情況召開發佈會。

“26条意见”干货满满!江苏质量提升行动将这样开展
“26条意见”干货满满!江苏质量提升行动将这样开展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質量時代,中央對質量提升提出明確要求。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建設質量強國”。

近年來,江蘇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製造業規模全國第一,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和雲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26条意见”干货满满!江苏质量提升行动将这样开展
“26条意见”干货满满!江苏质量提升行动将这样开展

《實施方案》是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舉措,對於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增強我省經濟質量優勢,具有重要意義。江蘇省政府秘書長王志忠特別表示:“合格是60分,但是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只有做到95分,才是符合老百姓需求的高質量。”所以此次《實施方案》具有“高”“實”“新”三個特點。

“26条意见”干货满满!江苏质量提升行动将这样开展

目標定位“高”

到2020年,江蘇綜合質量競爭力繼續保持全國前列。

在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目標上,“江蘇製造”“江蘇建造”和“江蘇服務”的國際國內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在產業發展質量目標上,戰略性新興產業質量效益特徵明顯,支柱產業和傳統產業的創新驅動力明顯增強,農業、服務業體質增效速度加快,質量競爭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在區域發展質量目標上,資源優勢要充分利用,區域經濟要呈現出功能互補、協調聯動、創新發展的格局,形成一批區域質量品牌。

在質量基礎設施目標上,系統完整、運行高校,新增主導和參與制定多項國際、國家標準。

提升舉措“實”

聚焦提升重點領域,明確實施“十大工程”。建立質量分級制度、組織質量提升關鍵技術攻關、實施與國際優質產品質量對比、開展高端品質認證等。

農產品優質供給工程。打響“蘇牌”優質農產品加工品牌,開展優質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和農產品加工“老字號”宣傳推介活動,建立健全農產品安全監管體系。

食品藥品優質供給工程。推進傳統主食工業化、標準化生產,促進奶業優質安全發展,推進食品生產電子追溯和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建設,打造醫藥產業集聚區,推進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消費品體質升級工程。到2020年培育100個與國內外知名品牌同標準同質量的日用消費品品牌,打造100個蘇作精品,創建10個日用消費品全國製品品牌示範區,支撐民眾消費升級需求。

裝備製造競爭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高端裝備產業整體競爭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江蘇智能製造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推行綠色製造。

原材料供給水平提升工程。打造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加快高端材料創新,特別是加快鋼鐵、煤電、化工轉型升級。

建設工程質量提升工程。提升“江蘇建造”品牌的含金量和影響力,因地制宜提高建築節能指標。

服務業提質增效工程。形成一批在全國乃至國際範圍內有影響力的江蘇服務品牌企業和江蘇服務區域品牌,推進電子商務制度創新。

社會治理水平提升工程。放大“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亮點,深入開展“263”專項行動,擴大普慧性學前教育和優質職業教育供給,構建現代化安全保障體系。

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開展公共服務質量監測和結果通報,穩步推進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推動文化服務產品數字化、網絡化。

對外貿易優化升級工程。完善江蘇國際知名品牌培育、評價、宣傳和保護機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主要貿易國家和地區質量國際合作。

圍繞破除質量提升瓶頸,同時出臺了包括加強質量管理、打造質量品牌、加快質量創新、夯實質量基礎、嚴管質量安全、推進質量共治等6項具體舉措。

保障機制“新”

健全質量法規制度體系,首次提出定期發佈江蘇質量指數、構建質量增信融資體系、將質量教育納入全民教育體系、建立黨委質量工作督查機制等保護措施。

強化財政金融保障,統籌質量發展規劃制定、質量強省建設、質量品牌發展、質量基礎建設。

培育質量技術人才,將質量教育納入全民教育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