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產能過剩或困擾新能源汽車行業

  “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提高很快,市場規模逐步擴大,但也出現了盲目發展的苗頭,在這樣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規範和引導市場主體投資行為,加強技術創新和企業合作,防範盲目建設和無序發展”。

  這句話使很多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從業人員都不“淡定”了。有不少人都擔心,早前出現的光伏行業“5·31”新政是否會“嫁接”到新能源汽車行業上?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會遭到國家政策層面的“剎車”嗎?

熱議|產能過剩或困擾新能源汽車行業

  想解答以上的問題,就得先了解孟瑋所說的“盲目發展的苗頭”是什麼?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有超過102家公司生產了355種不同類型的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

  根據國家關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車年產銷將達200萬輛。然而據中國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僅2015年至2017年6月底,國內已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就超過了200個,相關投資額達10000億元以上,各類車企已經公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則超過2000萬輛。

  如果兩年後,實際生產量是計劃生產量的10倍以上,那這種發展的勢頭被判為“盲目”,或許也不無道理。

熱議|產能過剩或困擾新能源汽車行業

(網上熱傳的一張圖片,以說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之多)

  5月17日,工信部發布關於擬撤銷《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名單的公示,公示稱:經統計,2017年4月《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十一批)發佈後,截至2018年4月底無產量或進口量的車型共計319款,擬從《目錄》撤銷。(相關閱讀《重磅!工信部擬撤銷319款新能源車免購置稅資格!》)

  6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佈了《關於確認廂式運輸車整改結果的通知》,有147款純電動廂式運輸車/郵政車未能通過整改審查。(相關閱讀《147款純電動物流車不達規,北汽比亞迪等企業車型皆在其中》)

  從今年6月開始,續航150km以下的新能源汽車將不再享有補貼優惠。另外,續航里程在150km-200km的新能源汽車也被縮減補貼。據統計,在2017年這些車型可以獲得3.6萬元的國家補貼,但從現在開始,補貼金額將陡降至1.5萬元,縮水幅度近60%。

  幾乎在同一時間,光伏行業也遭到了政策層面的調控。新印發的《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在國家未下發文件啟動普通電站建設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要國家補貼的普通電站建設。

熱議|產能過剩或困擾新能源汽車行業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或許將遭到光伏行業新政一樣的“急剎車”措施,全面取消補貼。對此,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劉堅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遭政策調控確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太高,且目前沒有明確的指向,無需過於憂慮。

  劉堅認為,光伏行業的調控與新能源汽車行業可能遭到的調控,實際上並不一樣。首先,光伏行業遭到調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財政補貼壓力過大。

據業內人士統計,如果目前併網的光伏項目全部納入補貼目錄,每年所需要國家劃撥的補貼將會超過850億元。

  而新能源汽車所需要的國家財政補貼並沒有那麼多,據估算,即使新能源汽車補貼不退坡,2018-2020年新能源汽車所需補貼金額分別為483.8億元、671.0億元和944.9億元。而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補貼正在逐漸退坡。

  其次,劉堅認為光伏行業之所以遭到調控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光伏行業的技術和規模已經逐漸成熟,成本下降較快,“政策層面上可能認為光伏行業已經到了可以自己造血的階段,所以才減少補貼”。而新能源汽車行業目前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且相對於傳統燃油汽車來說所佔比例較低,一旦取消補貼,將難以與燃油汽車競爭,將不利於國家的相關國策戰略的實施。

熱議|產能過剩或困擾新能源汽車行業

  對於另一疑問,國家會否通過重啟新能源汽車投資審批資質,來淘汰部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以達到減控新能源汽車生產數量的目的。獨立汽車諮詢顧問張翔認為,國家重啟新能源汽車投資審批資質的可能性不大,停止新能源汽車“准入”審批本身就已經是對行業的發展規模進行了調控。

  此外,張翔表示必須要注意到,當時提出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車年產銷達200萬輛的目標時,“雙積分制”並沒有實施。現在“雙積分制”已經實施,國家很有可能會對2020年新能源汽車生產量的目標進行上調。一旦上調,那實際生產數量將不會顯得特別過剩。

  劉堅則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過剩現象與光伏行業過剩現象不同,後者是已經生產產品的產量確實過剩,而前者只是計劃生產量過剩,“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車是投資現象過熱,太多的資金投入到這一行業裡,使市場過熱”,國家調控新能源汽車生產規模的背後,是減少行業資金過於集中的現象,防止可能出現的行業衰退,而導致大量社會資金流失,整體經濟下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