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藝龍將赴港IPO:合併時已謀劃上市 嚴重依賴大股東騰訊

同程艺龙将赴港IPO:合并时已谋划上市 严重依赖大股东腾讯

6月21日,同程藝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正式啟動IPO計劃。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招銀國際。

無疑,擁抱資本市場將使同程藝龍在資金方面獲得更多支持,以期分得更大的市場蛋糕。然而,對第一大股東騰訊的嚴重依賴、在線旅遊市場激烈的競爭以及雙方內部如何更加有效的協同,將成為上市後的同程藝龍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風險。

上市早在計劃之中

對於雙方合併後選擇登陸資本市場的這一路徑設定,外界並不感到意外,因為早在合併之前,同程和藝龍就早已各自抱持著共同的目標——IPO。

2004年,藝龍在納斯達克上市;2015年,騰訊發出希望以每股18美元的價格收購藝龍流通股要約;2016年,藝龍正式完成私有化從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退市。

藝龍CEO江浩曾在公開信中表示,中國證券市場與美國證券市場相比,有巨大的估值溢價。本土企業在自己的國家上市,是不可逆的大趨勢。私有化後,藝龍將繼續做大做強,在國內資本市場再度上市。

合併的另一主角同程也同樣懷揣著上市的夢想。在2012年獲得騰訊千萬級投資後,有消息曾傳出同程計劃於滬深創業板上市,但後來創業板窗口關閉,同程的上市計劃不了了之。

2014年年初,同程CEO吳志祥曾向媒體透露,同程準備赴美上市,4月份攜程投資後,也支持同程在年底前完成IPO。然而,由於同程的另一家股東是國企,在VIE設計和上市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處理,因此上市計劃再次被擱置。

2015年6月,同程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獲得萬達、騰訊入股。彼時,吳志祥再次向媒體透露:同程網IPO已經進入前期準備階段,律所和券商都已經進場。

2016年6月,同程旅遊宣佈架構調整,將同程旅遊分拆為以休閒度假遊及景區目的地為核心的同程旅行社(集團),以及以機票、酒店、火車票等標品為主要業務的同程網絡。彼時,吳志祥透露,“同程網絡不排除通過借殼的方法更快進入資本市場”。

就在同程完成業務拆分之時,市場便傳出了其將與藝龍合併的消息。當時有分析認為,這是為了捆綁業務,加上推進同程網絡的IPO進程,不過這一消息被同程矢口否認。

直到2017年最後一個工作日,兩家公司合併的傳聞終於塵埃落定:同程旅遊將旗下已經實現盈利的同程網絡與藝龍旅行網正式合併為一家新公司“同程藝龍”。合併之時,雙方對外高調宣佈,在新公司所有股東的共同支持推動下,同程藝龍進入資本市場的進程將大大加快。

對第一大股東騰訊依賴嚴重

在同程與藝龍合併之前,騰訊與攜程已是兩家公司的重要股東。資料顯示,騰訊作為藝龍的第二大股東以及同程的第三大股東,已經持續支持兩家企業超過5年時間;而攜程是藝龍的第一大股東和同程的第二大股東,也基本實現了對兩家公司的控制和影響。

隨著同程與藝龍的合併,騰訊與攜程成為新公司“同程藝龍”的主要戰略大股東。據同程藝龍提交的招股書顯示,騰訊為同程藝龍最大股東,持股持股比例為24.9%;攜程為第二大股東,持有43,723,978股,持股比例22.88%。

顯而易見,作為第一大股東,騰訊對同程藝龍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這也意味著,若同程藝龍對第一大股東騰訊過於依賴,一旦雙方未來關係生變,將對前者業務及前景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同程藝龍在招股書的風險因素中也提到,對騰訊存在的較大依賴性成為其一大經營風險因素,若未來與騰訊關係的變差可能對業務及增長前景,尤其就其在騰訊旗下平臺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若我們因騰訊啟動其自身的在線旅遊入口或與其他在線旅行社合夥而與騰訊的合作關係(尤其就我們騰訊旗下平臺)終止或減少,或若我們與騰訊之間經修訂或作出的任何商業條款對我們不利,或若騰訊不繼續為我們提供其平臺的資源或充分推廣我們的產品及服務,我們的業務及前景將受到不利影響”,招股書中提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