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騰訊如此害怕抖音?

為什麼騰訊如此害怕抖音?

" 如果阿里不惜一切代價收購頭條的話,這才是騰訊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我在《抖音為什麼反抗騰訊》文末這樣寫道,很多讀者朋友問我是突發奇想,還是真的具備這種可能性?

按此前阿里巴巴天價收購 UC、優酷、微博、餓了麼的邏輯來看,無不是 " 以買買買換取時間 "。如今,抖音甚至整個頭條系是移動互聯網戰場上的彪勇悍將,馬爸爸或許早有收為己用之意。

本文試圖解讀這種 " 猜想 ",給各位看官解乏,歡迎拍磚。

一、阿里需要抖音

阿里系產品大多屬於 " 用完即走 " 類型,譬如支付寶上沒有深聊的產品,沉迷於淘寶大多是些敗家娘們,殺手鐧產品如阿里雲、菜鳥偏底層 to B 類產品。與騰訊競爭,如何分走騰訊系的流量(說到底是用戶時間),才是阿里系最頭大問題。

在內容流量獲取上,阿里有優酷土豆、UC、蝦米,以及投資的微博、陌陌,以及正在崛起的阿里影業等,這些作為存量流量與騰訊大文娛相比落於下風。在年輕 95 後活躍的 " 增量 " 流量的拼搶,阿里繫有些乏善可陳。

不妨設想下,抖音未來成為阿里系電商主營業務的另一 " 流量入口 ",相比於淘寶直播營銷,抖音的短視頻內容更為輕鬆、娛樂,其信息流廣告植入體驗較好。除了轉化到下載 App 落地頁以外,還能與廣告主的淘寶、天貓商城打通,從而避免了企業主對電商平臺搜索關鍵字和首頁千人千面流量的過分依賴。

阿星曾在社群裡分享過,阿里式電商業務模式是做線上電商生態,但是盈利模式本質是把全網寬廣、不精準的流量導進商城進行 " 精準化分配 ",早期是淘寶聯盟、現在的阿里媽媽都是負責採購全網流量並篩選出購物流量,由商家購買的;這是阿里系最大的收入來源。

我相信,抖音如此高的流量、場景化植入、導流順暢體驗,很難不讓阿里動心!

為什麼騰訊如此害怕抖音?

(抖音導流至淘寶案例)

二、張一鳴會答應嗎?

去年有篇《殺死今日頭條》爆款文章,說的是各家是紛紛做信息流資訊,結果證明大多是被頭條帶到溝裡去了。頭條核心業務是短視頻平臺,新聞並不是主營業務;抖音本來是頭條孵化出來封住快手在一線城市用戶的上升空間的,沒有想到用戶滲透竟然超過其他產品,由於抖音的人群覆蓋一二三城市年輕人群,其商業價值遠遠高於快手。

到 2018 年,今日頭條愈發 " 水逆 ",除了六大門派繼續圍攻光明頂、還被武林盟主封殺,最大危機依然是來自監管層的施壓,今日頭條中的草根流量較高的社會、語錄、趣圖、美圖和美女頻道被關閉,內涵段子被關停,段友如喪家之犬到處喊 " 滴滴 ",抖音隔三差五因平臺內容問題被約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今日頭條的受眾覆蓋廣,以強中心化運營平臺和 " 洗腦神器 ",很容易被宣傳機構忌憚;另一方面張一鳴不站隊、不抱大腿,自然很難享受到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寧靜。

抖音遭到雙微封殺意味著其獲客紅利期的終結,接下來要洗用戶就更難了,抖音要麼在站內自建內部流量消耗體系,要麼找到新的流量補給形式。當前,阿里亟需新的 " 流量入口 ",抖音也急需變現渠道,如果抖音站在阿里棋盤上,不再是單兵作戰,有大哥罩著,或許可以化解被 " 群毆 " 的危險。

從商業化角度上看,抖音雖然流量大,遲遲沒有上線直播功能收割流量分層,快手在 2017 年營收差不多 8 成來自直播,想來應該是由於政策限制沒有拿到相應的直播牌照,這使得抖音 KPI 幾乎完全依賴於廣告收入。

筆者阿星曾在《抖音日賺鬥金,達人和企業有的 " 撈 " 嗎》一文中分析,大體盈利模式是 " 抖音自己吃肉,大 V 達人喝湯,企業主出錢的命 " 的格局,目前抖音逐漸成為企業對接大 V 的廣告公司,大 V 如果跳開抖音與 MCN 機構合作接單的話,就會遭到智能推薦的 " 限流 "。

為什麼騰訊如此害怕抖音?

所以,市面上的 MCN 機構也只能做抖音平臺的下游,大 V 等待抖音平臺派單,長遠來看,MCN 會大量死掉,大 V 接廣告被平臺抽成,也就是說,抖音並沒有建立其類似微博那樣的利益分配機制,其生態能夠形成懸念。但是抖音如果能在電商導流上與阿里系深度互補,或許能為 MCN 機構、平臺、大 V 創收提供另一種變現通路。

對張一鳴來說,即使賣掉了抖音,他還有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等其他短視頻賽道產品,抖音現有的用戶數據依然可為頭條系服務,拿到了足夠多的融資,再次孵化新的以算法驅動的 " 爆款 " 短視頻產品也不受影響。

張一鳴最終是否同意,取決於馬雲能否開出一個令他無法拒絕的價格和條件。

為什麼騰訊如此害怕抖音?

三、阿里 + 頭條或可改寫 AT 格局

如今,阿里的電商 + 投資與騰訊遊戲 + 投資在盈利模式上的均勢正在打破。阿里在線上流量日漸達到天花板之後開始走線下流量進行開源即 " 新零售 "。而騰訊在電商板塊上砝碼不斷加強,麾下有京東、美團、拼多多、蘑菇街、唯品會等眾多電商平臺,尤其是 " 拼多多 " 異軍突起,小程序更是直擊中小企業獲客痛點發力電商業務。

阿里系要想重新扳回這種均勢,就必須也在內容上快速加碼,目前阿里系大文娛的 UC、優酷視頻、蝦米音樂、阿里遊戲、來瘋直播、豌豆莢、阿里文學、阿里影業等佈局非常完整,但是不客氣講還缺乏 " 殺手級應用 ",國民級爆款產品不夠多。

尾聲:

阿星預料," 抖騰大戰 " 之後移動互聯網新格局將是阿里系 + 頭條系對抗騰訊系。在商場上,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支配巨頭做出戰略決策只有永恆的利益。即使頭條不站隊阿里系,抖音不被阿里收購,在騰訊那裡已經享受到了與 " 阿里系 " 的同等待遇;抖騰大戰是非常值得打的,甚至還更深遠的影響,巨頭之間的均勢和平衡,才是對用戶最有利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