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之鄉史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漢族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的發明是漢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為一詞。大約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因為其無論在胎體上,還是在釉層的燒製工藝上都尚顯粗糙,燒製溫度也較低,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為繁榮的時期。當時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當時比較有名的還有柴窯和建窯。被稱為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潔白的瓷體上敷以藍色紋飾,素雅清新,充滿生機。青花瓷一經出現便風靡一時,成為景德鎮的傳統名瓷之冠。與青花瓷共同並稱四大名瓷的還有青花玲瓏瓷、粉彩瓷和顏色釉瓷。另外,還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中國瓷器之鄉史

出土瓷器普遍有兩個特點:

一是新,大部分入土前沒有使用過,很多窯藏沒有空氣沒有陽光,自然就沒有所謂象傳世件那樣的“包漿”,出土後和新的一樣,和傳世品老化特徵差距很大;

二是品種多,很多品種是館藏中沒有的。這對看慣了有限館藏品和傳世品的人信息庫是個挑戰,以現有陶瓷史中記載的品種和得出的結論明顯與真實的歷史不符,如宋代的青花五彩品種讓青花五彩創燒於明代的結論顯得幼稚可笑。更可笑的是,有些出土瓷器到了地攤到成了贗品的標準器,因為一些人對地攤的認識是99%以上都是贗品,只要在地攤上見到的就簡單地視為贗品。

目前文博界對造假能力缺乏研究,過於高估了造假的能力。目前已知的景德鎮有大師頭銜的人是不會去參與造假的,因為市場已經把大師級作品炒到了極高的價格,幾萬甚至幾百萬的不是新聞,已經遠遠超過出土真品的價格不知多少倍。出土官窯都是當年皇家不惜血本的精品之作,水平不知要高於現在的大師多少倍,工藝原料已今非昔比,即使大師去仿也未必仿到位,還丟了名聲,從邏輯上講現在的大師為名為利是不可能參與造假的。

中國瓷器之鄉史

試想現在的匠人的技藝怎與古代的大師相比,其作品怎會以假亂真?仿製的贗品和真品有天壤之別,業內高人去景德鎮6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這樣的仿製窯廠,那些被專家鑑定為高仿的其實都是出土真品,很多窯廠收購後當工藝品出售,價格比市場加工的成本還低。

目前的收藏主要在改革開放之後,很多空白等待我們幾代人的不斷研究努力,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中華文化負責的精神,多研究多深入基層,虛心求教,這才會是鑑定取得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