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十個萬畝”規模農業示範區帶動7萬餘人

要素集中 產業聚集 技術集成 經營集約

保山市“十個萬畝”規模農業示範區帶動7萬餘人增收

我市把規模農業產業作為農業跨越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全面實現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出臺了《保山市關於利用產業發展基金支持規模農業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的意見》,依託2億元產業發展基金,由市級財政貼息2個點,建設“流轉土地在1萬畝以上,要素集中、產業聚集、技術集成、經營集約的規模農業示範區”10個以上。以示範區為龍頭,推進農民轉型為產業工人,讓項目區農戶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周邊農戶可支配收入增幅的5%以上,每個企業吸納當地或市內務工人員不低於300人,帶動農民特別是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脫貧。

兩年多來,市委、市政府強力推進規模農業發展。各縣(市、區)和園區及各部門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和領導機制,並按照“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思路,細化目標任務,形成上下聯動機制;制定了年度投資計劃和月度調度計劃,啟動了月度評價程序,對新培育或引進的萬畝規模以上農業示範區實行月度動態評價。市委、市政府創新提出了“51+49”股權模式,成立以政府主導的混合所有制公司,既解決了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又確保了國有資產不流失。市農業部門成立規模農業協調推進小組,抽調業務和技術骨幹服務於示範區建設。

目前,11個示範區共流轉土地12.5萬畝,涉及5個產業,其中茶葉3個3.59萬畝、銀杏1個1.45萬畝、咖啡1個1.12萬畝、水果2個2.17萬畝、中藥材4個4.17萬畝。示範區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式共帶動示範區周邊農戶26094戶7萬餘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643戶9382人,助推脫貧攻堅成效明顯。龍陵豐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萬畝中藥材基地流轉土地10100畝,公司自己種植紋黨參860畝,其餘9000多畝流轉後交給農戶種植,涉及農戶4395戶1758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65戶1044人。公司將每畝約2000元的種苗和物資款全部賒給農戶,兩年後以每公斤13元的保底價收購鮮參,預計畝效益8500元左右,年人均增收約2500元。

龍陵縣禇橙基地以“產加銷一條龍”模式進行運作,讓農民實現了地租、務工、分成3份收入。即:示範區與農戶約定土地租期30年,每年每畝租金為400元,讓農戶獲得了第一份收入;公司用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按25畝至30畝劃分為一個基地單元,每個單元配置2名原土地主人或貧困戶為產業工人,掛果前按每株果樹給予16元管護費,掛果後以每公斤提取管理費0.8元至1元,每個基地單元產業工人可獲得工資性收入10至15萬元,讓農民實現第二份收入;建立產業反哺機制,公司拿出一定比例資金作為“產業收益反哺基金”,到豐產期時出租戶每畝每年可增加收益600元至750元,讓農民獲得第三份收入。

我市“十個萬畝”規模農業示範區建設,在當前農村嚴重老齡化、農村耕地出現嚴重撂荒現象的狀況下,有效解決了“誰來種地”的根本問題。規模農業示範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一直制約保山農業發展的低質化、低端化、低效化的瓶頸。更為重要的是,規模農業示範區建設,對土地進行了“二次平衡”,破解了農村土地供求矛盾突出”的難題;拓寬了弱勢群眾的增收渠道,破解了“弱勢群眾增收難”的難題;讓勞動力就地打工賺錢、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破解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多”的難題;同時,完善了利益聯結機制,構建了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