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迴歸21週年特稿|香港,給了我站在世界舞臺上的機會

本文轉自北京青聯(ID:beijingqinglian)

李恩祐

香港迴歸21週年特稿|香港,給了我站在世界舞臺上的機會

耶魯北京中心董事總經理,2016年被世界經濟論壇選為全球青年領袖,當選全球青年領袖理事會理事;同年,被財新傳媒評選為“傑出女性領袖”。她也是北京市十一屆市青聯委員,美國智庫阿斯彭學院學者。

香港迴歸21週年特稿|香港,給了我站在世界舞臺上的機會

如今,我能在耶魯北京中心的平臺上幫助青年學子增進對於中國和世界的交流與認知,要是說得益於香港迴歸,其實並沒有誇大。

是香港,這座國際大都市在我成長中給予的廣闊眼界,讓我有幸接受了耶魯大學經濟及國際事務的教育,鋪就了邁向世界舞臺的階梯。也是香港,歷經百年滄桑,終於在1997年迴歸祖國的懷抱,讓我有了堅實的後盾和更寬廣的舞臺

香港迴歸二十餘載,我作為一名在內地開展事業的香港人,見證了兩地在文化教育領域交流的不斷深入,也通過耶魯北京中心和我所創立的開放網絡Lean In China(勵媖中國)等平臺促進了兩地人對於彼此的瞭解,盡力提供著“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胸懷和契機。

香港迴歸21週年特稿|香港,給了我站在世界舞臺上的機會

迴歸的香港帶我回“家”

在香港伴隨我成長的歲月中,留在我記憶深處的不僅有從太平山頂一眼望去的繁華盛景,容納百舸的入海香江,以及被譽為“美食天堂”“購物天堂”“動感之都”的“東方之珠”,更有即使遭遇殖民統治、金融危機和SARS席捲仍然“打不死” 的奮鬥精神。包括我家人在內的香港人,共同將我的家鄉鍛造為與紐約、倫敦並駕齊驅的世界金融中心。

站在這樣的起點上,我考取了耶魯大學,入讀了斯坦福大學,走進了華爾街。可這些都不是終點。人往往走到了遠方,才更想念故鄉。無論多遠都要回家,是彼時我身在美國最強烈的願望。而香港迴歸,讓我對家有了更深層的認識,我有了國家,中國才是我真正的家。

那時正值新世紀伊始,中國邁入了高速發展期。我辭去美國的工作,來到北京,加入作為國家主權財富基金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

當時很多內地企業都在積極響應國家的“走出去”戰略。剛成立不久的中投也希望在“走出去”大潮中拔得頭籌。依靠自己香港人的身份和海外學習工作的背景,我在協助中投的專項投資及私募投資工作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和有益的實踐。

2013年,耶魯大學計劃在北京設立活動中心,不僅旨在與中國的高校、企業、政府建立合作關係,也讓耶魯校友在亞洲地區從此擁有團聚的“家”。離開中投的決定對我而言並不容易,可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愛,以及想與香港貼得更近、為香港的下一代成長做些事情的渴望在我心裡更是濃得化不開。

為內地和香港架起通往國際前沿之橋

耶魯北京中心於2014年正式成立,我成為耶魯北京中心首位董事總經理。

記得那時我正有孕在身,可從籌資、選址、設計裝修到運營發展的一點一滴,我都願意親力親為,既是能夠依託母校的豐富資源,與耶魯大學各個學院緊密合作,建立起一個世界一流的交流平臺,為政界、商界、學術界以及藝術界領袖提供思想的激盪空間,也是為了能夠從硬件到軟件有足夠的吸引力

匯聚世界各地的領袖精英,為內地和香港架通一座通向國際前沿的人文橋樑

如今,耶魯北京中心已經成功舉辦了數百場交流活動,涉及人文藝術、科技創新、商業金融、教育公益、健康醫藥等諸多領域。這個過程中,中心不僅拓展了來自香港的合作機會,也藉助耶魯北京中心的平臺進一步加強了香港和內地之間的直接交流

眾多香港各界領袖在北京與耶魯校友、各界精英進行溝通、交流。在香港學習的學生、學者以及青年領袖也在耶魯北京中心進行思想碰撞。我也希望北京青聯能夠組織更多青年光臨耶魯北京中心,讓彼此成為促進內地與香港、中國與美國交流與瞭解的一扇窗。

如果說耶魯北京中心為兩地交流搭起了橋,那麼我所倡議創立的Lean In China(勵媖中國)則構建了將兩地緊密連結的開放網絡

香港迴歸21週年特稿|香港,給了我站在世界舞臺上的機會

激發我萌生創立Lean In China想法的是Facebook首席運營官Sheryl Sandberg所著的《向前一步》(Lean In)。當時,我正面臨來自職場的挑戰和家庭的責任,感受到了重重艱辛,甚至迷惘。於是我開展了一項有關職場中的中國女性的調查,發現領導階層中性別不均衡問題十分明顯,很多女性朋友都面臨著職業與家庭的雙重壓力。秉承“向前一步”的精神,我希望通過Lean In China這個組織激發女性心中的勇敢,成就那個令自己滿意的自己。

目前,內地已有100餘所高校的女大學生加入了Lean In China。Lean In China也通過論壇、研討、拓展交際圈等方式,為這些年輕女性提供職場、創新和領導力等方面的指導,助推她們建立起關係網絡,也為社會培養了更多女性領導者。

隨著兩岸三地交流日趨頻繁,我們進一步希望將Lean In China培養女性領導力的理念植根於香港年輕一代的思想中。因此,我們聯合德勤在大中華區針對女性職場問題做了調查。調查發現,儘管兩岸三地存在制度、政策、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但職場女性面臨的許多挑戰和困惑卻是相通的。我們正在嘗試將Lean In China的影響力在香港生根發芽,幫助有志向、有能力的女性建立、拓展資源和機遇,也讓兩地交織的藤蔓可以依偎得更加緊密

背靠祖國,香港浪漫依然

令我感慨的是,香港迴歸的21年來,我眼見香港與世界的互動更加頻繁,並獲得了諸如人民幣離岸中心等更多的精彩。

前年,我很榮幸地被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聘為導師。蘇世民學者項目是一個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國際化項目。參與項目的學者均是來自全球的優秀青年人才。在“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下,蘇世民書院也彙集了越來越多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精英學者。也是在去年,我有幸帶領這些學者參訪香港,帶他們瞭解香港當今的面貌,增進青年人之間的交流

在我看來,這樣的交流具有多重意義:一方面,蘇世民書院能夠整合兩地優質教育資源,吸引到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和領袖;另一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香港藉助國家政策的支撐以及內地的廣闊平臺,得以接觸到更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思想和研究成果,為香港本地的發展提供借鑑

;此外,外國學者對中國有了全方位、更多元的認識,不僅接觸到內地的教育資源,也對香港這個獨具特色的地區有了更深的認知。我想,這種互通也正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初心與願景。未來,我相信並期待香港能夠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更多作用,也能夠在世界舞臺上更具競爭力和吸引力

香港迴歸21週年特稿|香港,給了我站在世界舞臺上的機會

香港迴歸21年,兩地更加緊密地融合,無論是在政策制定、商業合作還是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更多彼此的影子。我個人也因此獲得了在香港,或在過去的內地都無法想象的機會和平臺,站在更高的舞臺上,實現人生的更多可能。

今後,我會盡我所能參與創造內地與香港、中國與美國之間更多的交流機會,攜手共同見證那個紫荊花開得依舊繁盛的香港,那個“馬照跑、舞照跳”的香港,那個在獅子山下寫下不朽香江名句的香港。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upcoming events, please follow us on WeChat at YaleCenterBJ.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