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1994年12月19日第49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大第二委員會(經濟和財政)的建議,通過了49/115號決議,從 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人民對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今天大家介紹一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相關知識

1什麼是荒漠化?

荒漠化是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等因素使乾旱、半乾旱和具有乾旱災害的半溼潤地區的土地發生了退化。狹義的荒漠化是在極端乾旱、乾旱與半乾旱和部分半溼潤地區的沙質地表條件下,由於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的影響,破壞了自然脆弱的生態系統平衡,出現了以風沙活動為主要標誌,並逐步形成風蝕、風積地貌結構景觀的土地退化過程。廣義的荒漠化指由於人為和自然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乾旱、半乾旱甚至半溼潤地區自然環境退化的總過程。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2荒漠化現狀

全球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10億多人口約佔陸地面積1/3的範圍受到荒漠化的威脅。尤其是非洲,總面積的1/3是沙漠,僅撒哈拉沙漠面積就達777萬平方公里;東西非地區過度放牧,牧草乾枯,沙丘移動加大荒漠化加劇;南非地區,載畜量過大,生產力呈下降趨勢;北非大部分地區牧草地都有流沙移動,沙丘侵入,飲水不足等導致嚴重的風蝕、水蝕。

那麼,重點來了

中國可能發生荒漠化的地理範圍—即溼潤指數為0.05—0.65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溼潤乾旱區。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土地荒漠化類型可分為風蝕荒漠化、水蝕荒漠化、凍融荒漠化、鹽漬荒漠化、鹽鹼荒漠化。

3荒漠化的類型及在我國的分佈

土地沙漠化:簡單地說土地沙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石質荒漠化:可以簡稱石漠化,在我國主要發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發育典型的地區,如雲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等。在原來的岩石地帶的植被破壞,而形成岩石裸露的地表,在水、風的侵蝕、搬運等外力作用下,使該地水土流失、沙化的現象。

生鹽漬化:又稱“次生鹽鹼化”。指由於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鹽漬化過程。主要發生在乾旱或半乾旱地區地下水位較高、地下徑流不暢、地下水中含有較多可溶性鹽的沖積平原,如我國的華北平原、松遼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

紅漠化:主要發生在我國江南丘陵以紅色砂岩為主地區,地表紅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禿禿的紅色石山,土地貧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稱為紅漠化。它跟石漠化有相似之處。

荒漠化的危害

可利用土地資源減少: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已有67萬公頃耕地、235萬公頃草地和639萬公頃林地變成了沙地。中國國家林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世紀末,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每5年就有一個相當於北京市行政區劃大小的國土面積因沙化而失去利用價值,全國受沙漠化影響的人口達1.7億。

土地生產力嚴重衰退:土壤風蝕不僅是沙漠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環節。風蝕會造成土壤中有機質和細粒物質的流失,導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自然災害加劇:在撒哈拉乾旱荒漠區的21個國家中,80年代乾旱高峰期有3500多萬人受到影響,1000多萬人背井離鄉成為“生態難民”。荒漠化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生態問題,而且演變成經濟和社會問題。荒漠化給人類帶來貧困和社會動盪。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呢?

治理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資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 措施構築防護體系

3. 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係

4. 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5. 控制人口增長

治理技術

1、草方格固沙

2、滴灌造林技術

3、人工植樹造林技術

4、無灌溉造林技術

5、設施防護管育苗與機械化移栽一體化荒漠造林技術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志丹網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