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燕:遠行澳大利亞,過的仍是日常生活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2016 年底到 2017 年初,我經歷了一段前所未有的焦慮。所有人都覺得你做得挺好的,你自己卻陷入了自我懷疑。於是我乾脆飛去澳大利亞放空了兩個星期,神奇的是回來之後就像打了雞血般地活過來了。因此我判斷一個地方適不適合度假,有沒有陽光是放在第一位的。只要躺下來的時候能曬著太陽,就覺得沒什麼過不去的坎兒。”

初夏的上海,日落以後,呂燕在她位於靜安區的工作室裡跟我聊天的時候,這棟窗口被綠蔭填得滿滿當當的老洋房裡,正在播放 Chico Buarque 的《Essamoça tá diferente》,一首洋溢桑巴風情的海灘歌曲和初見之下她給人的感覺有幾分吻合,夠鬆弛也夠愉悅,但又隱約有著清晰的秩序

呂燕心心念唸的陽光,恰恰是澳大利亞最豐沛的物產之一,也難怪她選擇一去再去,並把它當作遇上生活的瓶頸期時,最先想到去投奔的地點。這次去澳大利亞雖然有一部分時間需要工作,丈夫和兒子卻都陪在她左右,收工之後全家人便在悉尼花了一個星期時間來度假,又在墨爾本待了一個星期,總共停留了超過二十天。更令人豔羨的是,這樣悠長的假期在呂燕和家人心中實屬常態,他們每年至少要全家一起在外面旅行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Bloomfield Station農場

我們家的習慣,是每年都要去一個沒去過的國家。夏天有一個月假期,中國新年有兩個星期,聖誕節還有兩個星期,就連四五天的短假,我們也會找個就近的地方,比如4月份兒子的 Spring break,我們就帶他去了日本滑雪。我們馬上要去西班牙的梅諾卡島(Menorca),我們幾乎年年都要去,希臘也是。”現在的她雖然戲稱自己過著“朝九晚八”的生活,但和二十出頭時那個熱愛一切未知領域的自由姑娘沒有太大區別

,聊起新近的旅行計劃,她便漸漸有點關不上話匣子了。

“我喜歡澳大利亞,倒不是它所謂的城市性格和我有多相近,單純是因為這個地方太適合度假了。”除了烈日、海灘、一望無際的遼闊牧場,以及澳大利亞人濃郁的衝浪情結,這裡在細微處體現出來的人性化考量也讓她頗為鍾情,“公共設施的水準非常高,絕大多數博物館都是免費的,在城市中不僅有許多佔地很大的公園,而且公園中還會提供露天BBQ的烤爐和配套設置,並且不需要你花一分錢。”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呂燕在新南威爾士州的Bloomfield Station農場。白色吊帶裙、白色飾字草帽均為Comme Moi

當天的封面拍攝,是在一家羊毛牧場中進行的。這是她生平頭一回造訪牧場,草長得正好,所有的雲都低得仿若觸手可及。2 月份正是南半球的夏天,由於開往牧場的車程有3 個多小時,她和工作人員敲定在早晨 6 點出發。雖然是去工作,但她思來想去都覺得小孩子應該和羊群有一次近距離接觸,於是儘管當天車內溫度已經超過 40 攝氏度,她還是把兒子帶上了。在她的觀念中,“帶孩子一起旅行,不需要急於追究孩子具體得到了什麼收穫,和動物親近,本身就是一種收穫。”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Bloomfield Station農場

這個護照頁上已經累積了 13 個國家的小男孩也的確在旅途中練出了一種與年紀不太相符的隨遇而安,旅行過程中總會有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候,有時候是夜裡 11 點才能吃飯,有時候是凌晨 2 點鐘才能睡覺,這些對他而言都沒問題。

值得慶幸的是,澳大利亞夏日的天變臉極快,正午時分還無比炎熱,只一陣小陣雨,哪怕是出現些許下雨的徵兆,風便起來了,空氣接觸皮膚的感覺也就跟著舒爽起來。也就在這座羊毛牧場裡,呂燕在忐忑中收穫了一段剪羊毛的人生初體驗

“說實話,整個過程比我事先想象中的要殘酷一些。”她所謂的殘酷,當然不是受傷流血這種意義層面上的,而是指一種巨大的真實感迎面撲來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呂燕在剪羊毛工廠。西裝外套 Edition

以往的電影和廣告用明亮柔軟的濾鏡,為剪羊毛這道工序構建起過於治癒的氛圍,好似給寵物剃毛一般溫情,以至於人們提起這件事,便彷彿能嗅到一陣親近自然的氣息。而當呂燕終於近在咫尺地旁觀這一系列現實操作的時候,才發現一切是那樣生猛,那樣平鋪直敘:羊群本身並不溫順,甚至會露出一點點兇悍,而負責剪羊毛的工人動作也幹練得出奇,就那麼“譁”地一下,大片大片的羊毛便落了下來。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工人正在專業地剪羊毛作業中。

呂燕一向敢於也樂於嘗試一切未曾嘗試的東西,於是當被詢問要不要親身感受一下的時候,她立刻點頭應允,至於結果,用她的話來說便是,“那畢竟是一個熟練工種,當然不是我們這些一般人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到的。”

我問,在牧場中這樣的親身體會,對她為自己的時裝品牌做設計是否會有所助益,呂燕眼中掠過一絲她所獨有的野心勃勃的光彩,回答得相當果斷:“當然了!羊毛需要時間來生長,不是無限的,而且羊毛在牧場中經過的處理工序也很複雜。仔細地看完這些,你會對它產生敬畏心,知道這些東西來得如此不易。我畢竟不是科班出身,並非看了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就有靈感去做出一個系列的設計師,相反,我做設計是從面料開始的。哪種面料讓我覺得摸起來舒服,這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我這5 年來一直都沒忘記的東西。我永遠都是挑好了面料,才開始思考這個系列講什麼故事的。”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農場內的羊群。

停頓了一下,她又試圖用更簡單具象的描述來表達這種感受:“比如我很早就開始在自己的品牌裡運用酷羊毛(Cool Wool)面料,但我一直都不知道它是如何而來的。這次去了學到非常多的新東西,一年只剃一次毛的羊,產出的羊毛是最最上乘的甚至有點羊絨的感覺。剃兩次毛的羊產出的毛,質地則明顯會比較粗,比較硬,另外不同部位的毛品質也都不相同……我敢說一個只是坐在工作室裡畫圖紙,既不跑工廠也不瞭解產業鏈的設計師,一定不是好的設計師。”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剪下的羊毛被整齊地堆放在一邊。

此外,在旅行的過程中,呂燕也會和許多稍縱即逝的靈感發生“偶遇”。某一年她去西西里島,那些馬卡龍粉的窗戶和淺藍的牆,以及岩石上長出來的薑黃色的苔蘚,都令她心生迷戀,於是一路拍了很多照片,回來就決定要把這些顏色的搭配做在下一季的衣服裡。

隨後在墨爾本停留的那一個星期時間,他們的行程主要圍繞孩子展開。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裡互動裝置的區域,在呂燕眼中剛好處於一個十分理想的平衡點,既不含半點說教的枯燥意味,讓孩子出於愛玩的本能就願意與之親近,同時在大人眼中也並不顯得幼稚。

另一個她推薦的好去處,是離墨爾本市中心僅有 5 公里距離的科林伍德兒童農場(Collingwood Children's Farm),小朋友在這裡可以和包括馬、牛、鵝、貓在內的所有動物親密接觸。等到他們盡興而歸的時候,呂燕的兒子甚至頗為認真地問她:“媽媽,我可以帶一隻Guinea Pig(天竺鼠)回家養嗎?”令呂燕尤為滿意的是

這類場所的地理位置非常合理,既不算偏遠難尋,又獨佔了郊外的開闊與舒適:“在國內,如果想出城去一個類似這樣的地方,2 小時以上的車程是在所難免的,但在墨爾本也就是 20 分鐘的車程。”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白色西裝馬甲牛仔長褲 均為 Edition

呂燕從來不在出發前做任何功課。婚後這些年的家庭出遊,前期準備通常都是她的丈夫來做,但他們對這件事始終都有著一致的默契,那就是無論如何都

絕對不把行程定死,如她所言:“如果所有的東西都提前知曉了,那麼這趟旅行就已經變得索然無味了。”這似乎也和她對生活的態度,形成了一種微妙的相互印證:“我不太會想以後的事情,因為覺得沒必要。我一直都覺得杞人憂天是一件非常多餘的事情。”

女設計師的旅行著裝標準,自然同樣令人好奇。被問及如何平衡旅途中的舒服和時髦,她果然頗有心得地主動分享起來:“這本來就不是相互矛盾的兩件事啊。醋酸面料的衣服我一定會帶,它的質地有點像真絲,不易變形,而且不佔地方,洗完了隨意一掛,完全不用熨燙。我經常去面料展,因此需要考慮場合,比如是否有晚宴。牛仔褲小黑裙襯衣都是使用率很高的單品,白色球鞋和高跟鞋各有一雙就好。任何一雙鞋,如果不能搭配三套衣服,都不會出現在我的旅行箱裡。”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白色飾字草帽、藏藍色西裝、白色吊帶裙均為Comme Moi

十幾年前,在巴黎剛做模特時,呂燕有大段大段屬於自己的時間。雖然英文尚且說得很差,需要連手帶腳地比畫,她卻常常一個人滿歐洲地跑。一個人的旅行與家庭出遊溫馨的色調截然不同,帶有冒險的性質,抱有諸多幻想,渴望見到一切奇聞逸事,也完全敞開心懷去交新朋友,甚至恨不得在途中有一場“豔遇”才好

她曾經獨自揹著一隻包在馬德里四處瞎逛,每天醒來都不知道下一站要去哪兒。巧合的是,她連續在普拉多博物館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提森-博內米薩國立博物館三個地方都碰到了同一個人,對方忍不住感嘆道:“我們好有緣分! 我有一幫朋友,晚上要不要一塊去吃飯?”呂燕想都沒想就痛快地答應了,晚上隻身赴約,沒有半點對人身安全的擔心,一幫年輕人從陌路成為朋友,似乎不需任何緩衝與沉澱的時間

“那時候在巴黎,大家都在夜店玩得很兇,我一個星期至少要去四次Club,從深夜跳到次日早晨六七點鐘才回家。年輕的時候,世界總是蠻美的,其實那是因為在你遇到壞人之前,你不會習慣於想太多。等到年紀漸長,你才會開始抱有懷疑,適時地切換不同的眼光來看世界,學著能一筆帶過,便一筆帶過,並且逐步放下非黑即白的堅持,承認灰色地帶這東西不僅存在,而且其實有挺大一片的。”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Bloomfield Station農場。

所以啊,一個人的旅行,還是要趁早。”她輕聲地拋出一句不帶太多感情色彩的自我總結,時間點掐得相當精準。

在孩子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之前,呂燕和丈夫都是很愛玩的人,最愛去的是牙買加和墨西哥這類註定過程不會太舒適的目的地,步行再遠都不會計較,舟車勞頓也覺得無所謂。提起最為難忘的旅行經歷,她想了很久,最終還是選定去牙買加的那次。她記得他們去了藍山,經過 Bob Marley 在 1970 年代養傷的地方,那兒到處都放著雷鬼樂,人們過著無盡慵懶的生活

其中的一些細枝末節的有趣故事,過了這麼久她仍然記憶猶新:“牙買加本來就很小,從落地開始每兩天換一個地方,兩個星期時間就把整個國家都逛遍了。他們路上有一種Route Taxi,它不是正規的出租車,沒有收費表,採取隨性議價的方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上車,你需要站在路上自己攔車。我和我老公想都沒想就加入了這個行列,當時我們坐後排,副駕駛上載著一個老太太,車裡放著很歡快的歌,她和司機都激動地扭動起來,現在回憶起來,真像從一段公路電影裡摘出的片段。”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藍色飾蕾絲吊帶衫側邊開衩長褲均為Comme Moi

然而她同時也很清醒地知道,今時不同往日:“那種掐著時間點趕火車、收留每一張票根的旅行,已經不是我目前這個階段會做的事情了。”

沒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紀,對好旅行的定義或許會有千千萬萬種可能性。對於今天的呂燕而言,一趟旅行不再需要刻意有所收穫,她允許自己由著性子在海灘上躺一天,到了晚上找個好的餐廳吃頓飯,興起時也許會像當地人一樣吹著夜風,走路去城中看場電影。

總之,身在別處,但過的卻是如常的生活。

EDITION的另闢蹊徑指南

墨爾本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對於生活在墨爾本的人來說,這裡才是澳大利亞真正的“文化之都”。墨爾本將世界一流的餐飲、藝術畫廊、本土時裝和接二連三的體育賽事完美結合在一起,維多利亞首府墨爾本因而被視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

。這次呂燕的澳大利亞家庭旅行,其中一個城市就選在了墨爾本,一家人在這裡度過了悠長難忘的假期。

遊玩 Sightseeing

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沿聖科達路 (St Kilda Road) 行至盡頭,穿過亞拉河 (Yarra River) 來到聯邦廣場 (Federation Square)這個文化中心地區周圍環繞著位於聖科達路上翻修一新的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國際館。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國際館是國際藝術品的世界

,展館內陳列著來自歐洲、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各種藝術品。這裡是藝術世界的一個新入口,激發人們在墨爾本的新文化中心裡享受美妙的藝術世界。這裡也是呂燕和兒子Arthur的首選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Tips:NGV藏品均免費開放參觀,但特殊展覽可能收取入場費。

科林伍德兒童農場

(Collingwood Children's Farm)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科林伍德兒童農場距離墨爾本市中心僅五公里,坐落在雅拉河的一個彎道上,佔地七公頃的農場、花園、果園、鄉村建築和陰涼的樹木。這裡一年中的每一天都營業。 遊客可以在上午 10 點下午 4 點為牛奶擠奶,餵養動物,幫助做家務,與綿羊和山羊一起進入牧場,擁抱豚鼠,一起餵雞,尋找雞蛋,或者坐在陰涼的樹下或雅拉河岸邊放鬆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農民市場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舉行,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天都會舉辦小馬遊農場(pony rides)。農場咖啡廳還會提供各種適合成人和兒童的食物。如果您帶著孩子一起旅行,不要錯過這個讓孩子與這些小生靈接觸的機會,同時你自己也會得到相應的樂趣。

塗鴉街(霍西爾巷)

Hosier Lane

墨爾本城市內有著各種各樣美輪美奐又充滿奇思妙想的塗鴉,而Hosier Lane 這條小巷子,是墨爾本最出名最有特色的街頭藝術塗鴉巷。它是塗鴉者的天堂,也是塗鴉藝術的聖地, 現在也變成了街頭攝影愛好者們最喜歡去的地方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這條小巷子之所以出名,源於當地一位塗鴉大師 Andrew Mcdonale,當年他在這開設了工作室,一時技癢,便在巷子裡創作起來,沒想到竟引發巨大回響,後來仿效者絡繹不絕。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發展至今,繁多的塗鴉作品當中不乏有世界頂級大師的作品,這裡也被各類旅行雜誌評為澳洲文化景點首選。墨爾本的城市中心並不太大, 遊走在城市的街頭巷尾不要錯過這裡,如果運氣好的話,你也許會碰到街頭藝術大師和他的團隊在現場作畫

咖啡 Coffee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咖啡如同墨爾本的生命之源,在這座城市坐落著 5000 多家咖啡館,其意義已經遠超飲品供需本身——情侶在咖啡館裡約會,商人在咖啡館裡開會,健完身的人們在咖啡館裡享受著激烈運動後的慵懶與放鬆。

St. Ali

作為 2013 年度的最佳咖啡餐廳,這裡不僅咖啡出自世界手衝冠軍咖啡師

,連食物也被評為城中最佳健康的餐食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左滑欣賞更多 St. Ali 景緻

St. Ali 位於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白色小屋子裡面。但當推開門之後內部又是一番熱鬧的景象。St. Ali 有自己的廚房,現點現做,在售賣咖啡之餘你也可以當做旅途中早餐輕食店的角色。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St. Ali 有時會在晚餐時段會變成一間 Pop-up 餐廳,也許你推開門就會品嚐到馬上將要出道的年輕主廚的手藝!

Auction Rooms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這家位於北墨爾本區的 Auction Rooms,坐落在北墨爾本市政廳斜對面的咖啡店建在一件廢舊房屋中,裡市中心也不太遠,店內還有個室內小庭院,裡面有一棵小樹,映襯著老式磚牆屋頂和木門,很有格調。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咖啡吧位於大廳的中間,咖啡師調製咖啡的工序一目瞭然,招牌的三文魚早餐很是誘人,若在當地租車,值得特地驅車前往。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好讀 Good Reads

《DRIFT》墨爾本城市特輯

來自紐約,當今發行量最多的獨立咖啡社區文化雜誌。每期選擇一座城市,以咖啡的文化視角,探析城市裡與咖啡息息相關的歷史、社區、人群的故事。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在這本DFRIT墨爾本城市特輯雜誌裡,從咖啡與食物的角度為讀者帶來墨爾本故事,你會知道,是什麼讓

墨爾本成為澳大利亞的創意中心又是什麼,讓這裡變成了最富盛名的咖啡之城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吕燕:远行澳大利亚,过的仍是日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