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虛實轉換全在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上下溝通之樞紐,左右轉換之中軸。腰既維繫著一身的中正和全體的平衡(與胯相聯而言),又關係到中氣貫注、氣沉丹田、內氣出入和上虛下實(與脊相聯而言)。所以各家太極拳對腰部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重視,有的稱“命意源頭在腰際”,“刻刻留心在腰間”;有的稱“主宰於腰”,“轉關在腰”;有的稱“有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緊要全在胸中腰間運化”;還有的稱“八卦掌、五行步、太極腰”;養生家稱之為“活腰壯腎”等等,足見腰部的重要。

太極拳——虛實轉換全在腰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張晉僖老師

太極拳的虛實轉換全在腰,也就是一身的總虛實在腰。此處虛實分清,則全身的虛實得以分清;此處虛實不清,則全身虛實皆不清。所謂“虛實宜分清”,首先是指此處。如此處有雙重,則全身上下皆有雙重,所謂“雙重之病未悟”,首先是指腰部的雙重之病未悟。身法的虛實變換在腰,步法的虛實變換也在腰,手法的虛實變換還是在腰,所以說一身的主宰在腰。“此處消息真參透,太極只在一環中”。 轉換在腰首先就要松腰、塌腰和虛腰。腰能松能塌能虛則能活,活而能轉,轉而則靈。松腰的反面是收腰,腰椎骨節和肌腱筋韌能放鬆鬆開則不收;塌腰的反面是癟腰,腰部能鬆開下塌(配合斂臀)則不癟;虛腰的反面是束腰,虛者空也,腰部能不硬不軟、折中而得虛空則不束。收腰、癟腰和束腰都屬腰部緊張,故不為太極拳所取。

腰部若能放鬆鬆開,腹部亦能松,則腰腹松淨渾圓,既宜於氣沉丹田,又利於氣行帶脈轉圈。配合松胯、坐胯和圓襠,則腰勁下貫,兩股有力,氣沉足底,下盤穩固,上虛而下實。

要塌腰須斂臀,能斂臀則能塌腰。塌腰斂臀自然尾閭中正,骶骨有力,後腰命門自然鬆開,配合會陰內收和頂勁虛領,則脊椎自然豎直,中氣貫於脊中,上下一線穿成,上下前後皆能合住勁,轉動時自然無所偏倚。

太極拳——虛實轉換全在腰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張晉僖老師授課中

腰中虛空則左右腰隙轉換自如。左右腰隙即左右腰腎,腰隙轉換其實是左右兩腎抽換,顯於外則是左右腰側的旋轉。祖國醫學認為:腎乃藏精之舍,生氣之源,性命之根;氣始於此亦歸於此,所謂氣歸丹田,其實是氣歸於腎。精水足氣自足,若要氣足,就要清心寡慾,養精保精。兩腎之間謂命門,乃氣出人之門,動則出,靜則入,出腎入腎是真訣。命門與兩腎之間又有陰陽兩竅,命門屬火,兩腎屬水,兩竅居中調和,以達水火既濟,陰陽調和,精氣轉化,還精補腦。由此可見,左右腰腎抽換的重要性:一在於轉換虛實;二在於活腰壯腎;三在於精氣轉化。所以,習練太極拳者應“刻刻留心在腰間”,時時想著兩腎抽換,處處都要兩腎抽換。

以“單鞭式”為例:(1)左腿屈膝上提時,腰先向右轉,右腰腎落實,左腰腎虛松;右腿松胯坐實,右足踏地踩實;腰勁下貫,右股骨有力;落氣到右腹側、右胯、右足;而後左腿落胯虛腳,屈膝上提而合襠,形成右足獨立式。由於左右兩腎的虛實分清和上虛下實的分清,以及右勾手的虛搠伸展、左手屈臂沉合腹前,雖一足獨立,而中正不偏。(2)虛實轉換定式時,腰向左轉,左腰腎由虛漸漸落實,右腰腎由實漸漸虛松;重心隨勢緩緩左移,左腿由伸變屈漸漸順纏、松胯坐實、踏地踩實,落氣到左腹側、左胯、左足;右腿由屈變伸、落胯虛腳、漸漸逆纏蹬展,形成左實右虛的弓馬步;左手臂逆纏開展時為實,定式時順纏沉合為虛。由此可見,虛實轉換首先在腰。若左右腰腎的虛實未分清,則兩腿雖然岔開,有三七或二八的比例之分,亦為雙重也。

太極拳——虛實轉換全在腰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張晉僖老師授課中

虛實能分清中定自在其中。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之中無不有虛實:前進則後虛;後退則前虛;左顧則左實;右盼則右實;中定者,定在虛實之中也,非兩足站死,非八面撐煞,實神氣得於虛實之中,其消息即在左右兩腎的虛實中。如“三換掌”:兩腿站立,右腰腎實則右足實,左腰腎虛則左足虛,重心在右腿;換掌時,全憑左右腰腎虛實抽換,左腰腎向左抽換而為實,右腰腎由實而變虛,此時出右掌,重心不變仍在右足,即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右腰腎向右抽換而變實,左腰腎由實變虛,此時出左掌,重心仍不變,左掌前伸為實,右掌後引為虛,仍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所以說,虛實之中有中定,中定自在虛實中,其消息盈虛全在左右腰腎的虛實變換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