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

一文讀懂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

當前,世界汽車產業進入科技革命和創新發展的新時代,汽車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正在加速融合。對我國來說,這是實現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戰略機遇期。

但同時,我國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問題。比如,產業鏈條尚不完善、關鍵零部件成本昂貴、各地充電基礎設施配套落後等,特別是各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凸顯。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有必要建立指標體系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態勢進行評價,再“對症下藥”。

一個功能強大的評價體系這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還不錯,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產銷第一大國。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60萬輛。更重要的是,從近五年的產業發展態勢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邁入快速增長階段——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

一文讀懂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

產能過剩,中國新能源汽車2013——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走勢經過多年努力,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國與美日德等諸多傳統汽車製造強國相比,確實形成了一定的綜合比較優勢,這表現在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市場培育、政策創新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但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的國家來說,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產業鏈條尚不完善、關鍵零部件成本昂貴、各地充電基礎設施配套落後等。特別是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各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凸顯。

比如,個別省市政府與當地企業在缺少科學評估決策的前提下盲目跟風,大舉引入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但由於研發投入力度小、建廠投資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出現“無效產能過剩”“有效產能不足”的趨勢,這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再比如,與龐大的產業規模相比,部分省市的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仍然滯後,已不能適應市場需求。

而作為新能源汽車重要技術路線之一的燃料電池汽車,其配套加氫站建設在我國更是嚴重滯後,阻礙了這一產業方向的市場化推進。

所以,我們覺得有必要建立一個功能強大的評價體系,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區域發展進行完善且科學的評價。這就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區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這套評價體系主要由政策佈局、產業規模、技術創新、產業鏈佈局、基礎設施和市場表現六大指標構成,用以量化分析我國主要省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態勢。

具體來說,2017年我國各省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區域發展總排名得分,由政策佈局、產業規模、技術創新、產業鏈佈局、基礎設施、市場表現六個指標的得分賦權加總構成。計算公式如下:

一文讀懂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

產能過剩,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中國新能源汽車那麼,這個評價體系強大在哪裡呢?

從地方層面來說,可以系統梳理各省市目前的產業發展水平及資源稟賦,從而揚長避短,助力地方科學決策,避免由於盲目佈局引發的“扎堆”現象,造成產能過剩和人力財力浪費。

從國家層面來說,可以科學評估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區域發展現狀,有助於科學規劃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產業鏈,防範各地一哄而上、盲目發展,並統籌各方資源,引導產業集聚,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各地政策都在關注什麼?

總體來看,2017年各省市不僅細化完善了此前在推廣補貼、充電配套等領域的一系列相關政策,還極大地拓展了政策涉及範圍,內容涵蓋企業准入、技術標準、質量安全等方面。

從排名前十省市發佈的政策類型來看,宏觀導向、推廣補貼和充電配套依然是2017年各地關注的重點議題。

一文讀懂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

產能過剩,中國新能源汽車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為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裝〔2016〕377號)等政策要求,2017年各省市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尤其注重提質增效,對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進行更加全面和嚴格的規範化管理,確保安全運行。

具體舉措包括:明確生產企業是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產品、安全服務保障、動力電池回收處置和推廣信息上報的第一責任主體;建立安全保障與應急救援機制;建立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制度等。

在宏觀導向方面,各省市對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意義認識更加全面深刻,除了環保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等基本考慮外,還將本地新能源汽車發展與推動能源革命、緩解城市擁堵、推進兩化融合等工作相結合。

在推廣補貼方面,主要省市基本依照《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財建〔2015〕134號)、《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6〕958號)等國家文件要求和規定,對本地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進行進一步明確和優化,包括:調整提高推薦車型目錄門檻並動態調整、設置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等。

在充電配套方面,總結來看,2017年部分省市的政策重點主要體現在調整充換電服務收費標準方面。

在投資建設方面,2017年,江蘇、天津、廣東等省市紛紛響應《國務院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以“開放”這一關鍵詞定位未來產業發展格局。通過鼓勵和引導外資投向新能源汽車產業,並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效益。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將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國家經貿政策的保護,被放歸到適者生存的國際競爭海洋中。總體來看,行業的進一步開放是為推動我國汽車產業提質增效、實現從汽車生產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所構建的的一種倒逼機制。

什麼風險值得警惕?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6月底,國內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超過了200個,相關投資金額高達10000億元人民幣以上,各類車企已經公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超過2000萬輛。

受“雙積分”政策的影響,諸多汽車生產廠家目前正全力佈局新能源技術路線,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考慮到現有地方規劃產能的總和已遠遠超過國家對於該產業的預期目標,對於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能是否已經過剩問題這一問題,業界也有諸多爭議和見解。

一方面,規劃產能並不等於實際產能,僅僅將各地生產主體上報的規劃產能相加,就得出“新能源汽車產能已經過剩”的結論還為時尚早。此外,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在發展初期激發主體投資熱情、形成百花爭鳴的局面是必經過程。

另一方面,各地需警惕新能源汽車規劃產能過剩的趨勢和風險。與產業和技術已經發展成熟的傳統汽車行業不同,新能源汽車尚處在技術快速更新迭代期,未來發展空間很大。在無法預料未來技術路線的情況下,大批項目盲目上馬要承擔很大風險。因此,各地要注重對於新能源汽車項目的投資和產能規劃的科學引導,不可過分冒進。

專利真是急需補齊的短板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逐漸成熟,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在全球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前,國際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利博弈異常激烈。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等機構聯合發佈的《中國汽車產業知識產權發展報告2016》數據顯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專利申請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專利申請大國主要為傳統的汽車大國和汽車新興市場國家。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排名前五位的國家依次是美國、日本、中國、德國和韓國,五國申請量佔全球申請量的75%。

核心技術進步明顯電池、電控和電機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技術,配套企業佈局是衡量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是否完善的重要標誌。從各省市的企業佈局數量來看,我國電池和電機行業競爭較為激烈。

在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方面,近年來我國動力電池研發製造水平大幅提升,部分國產動力電池在能量密度、循環使用壽命、安全性能等方面已具備一定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但同時,標準工藝不統一、智能製造水平不夠等也是國內動力電池供應商面臨的普遍問題。

在驅動電機產業佈局方面,經過十幾年發展,我國車用驅動電機技術水平已取得長足進步,並自主開發出滿足各類新能源汽車需求的驅動電機系統產品,形成了批量生產能力。

加氫站佈局相對落後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聯盟內成員單位累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13903個。2017年全年新增公共類充電樁72649個,增長率達到51%。

與備受各地重視的充電設施建設相比,我國加氫站佈局卻相對滯後。2015年之前,我國建成運行的少數幾個加氫站基本屬於重大活動(如奧運會、世博會、大運會等)中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項目的配套設施,在示範項目結束後就失去了持續運行的動力。2015年之後,隨著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升溫,加氫站建設及規劃的數量已有所增加。雖然全國各地很多城市也都在規劃建設加氫站,但是整體還未形成規模。

產能過剩,中國新能源汽車全國各省市加氫站數量統計當前,各地加氫站規劃建設面臨的共性難題在於缺少規範化的審批流程和明確的主管審批部門。

一方面,很多省市的規劃部門將加氫站這一新生事物等同於已經完全市場化的加油或加氣站,在加氫站選址及用地性質方面照搬國家對於加油站和加氣站的標準規範,這種“一刀切”的解決方式,是造成加氫站規劃建設“一址難求”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由於監管審批部門不一、審批流程繁複,導致審批效率較為低下,各省市加氫站建設企業在審批流程手續方面,通常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

民眾對新能源汽車關注度持續上升我們抓取了2017年公眾對新能源汽車相關新聞的評論,通過模型抽樣得到的有效分析樣本共有300699條,其中積極評論為26510條,消極評論為18272條,中立評論數大於85%,這表明對新能源汽車持中立觀望態度的民眾仍佔到絕對多數。

一文讀懂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

產能過剩,中國新能源汽車通過數據內容分析可知,2017年公眾較為關注的新能源汽車話題領域包括:新能源汽車品牌、動力類型、價格、補貼政策等。

一文讀懂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

產能過剩,中國新能源汽車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民眾對於新能源汽車價格的敏感度依然較高;但在消費者感受這一細分領域,有關“買新能源汽車後悔了”的話題在2017年部分時段廣受輿論關注,可見性能是否優良完備也逐漸成為我國民眾選購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參考。

此外,報告通過梳理分析全年新能源汽車網絡搜索指數,並與內容分析相結合,得出了2017年我國公眾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全網對新能源汽車搜索熱度在4月、9月、11及12月達到較高峰值。

通過內容分析可知,與2017年輿論關注峰值高度相關的主要事件如下圖所示:

一文讀懂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

產能過剩,中國新能源汽車當前,世界汽車產業進入科技革命和創新發展的新時代,汽車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正在加速融合。對我國來說,這是實現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戰略機遇期。政府先後出臺一系列綱領性文件,聚焦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方向,為推動汽車產業由大變強提供了行動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