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多元化投資新路徑浮現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包括個人儲蓄、保險在內的幾十萬億民間資產更多投入到養老儲備中來,我國也將有更強信心和更大能力應對老齡化高峰的挑戰。

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支出規模仍在不斷增加。人社部數據顯示,2017年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支出增長21.9%,其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增幅達18.6%。“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快,社會保險制度內人口撫養比不斷下降,基金總體支付壓力仍在加大,雖然基金結餘總量每年都在增長,但是支撐能力呈下降趨勢。”人社部基金監管局局長唐霽松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保底”和“開源”是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兩大砝碼,市場化多元投資運營仍有較大的潛力空間。

在保底方面,唐霽松坦言,目前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偏低偏慢,僅在兩個省和五家央企試點,也都沒有正式實施,難以應對迅速到來的人口老齡化風險,因此,無論是劃轉規模上還是劃轉速度上都需要再提高。

有專家分析稱,根據國務院去年年底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推算,至少補充養老金10萬億元規模,對保證養老金充足和按期足額支付會起到關鍵性作用,以後再根據養老金改革和發展需要進一步研究劃轉。

在開源方面,政府將推動擴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規模,健全監管框架和配套措施,督促地方開展委託投資。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全國共有14個省份簽署了5850億元的委託投資合同,其中3516億元資金已經到賬投資。2017年累計投資收益額87.83億元,投資收益率為5.23%。

“目前,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的錢僅有幾千億,不到存量的10%,這遠遠不夠。”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鬍曉義表示。“為了加速養老儲備資金的積累,應擴大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範圍,進一步研究投資多元化問題。”

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投資空間也有待拓展。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8.04萬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2331萬職工參加,積累基金1.3萬億元,當年投資收益率為5%。

“目前,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投資尚無法律法規支撐,投資稅收優惠政策也遲遲未出臺,既拉低了基金投資收益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地委託開展投資的積極性。”唐霽松指出,通過稅收優惠和投資政策調整,擴大養老保險投資範圍勢在必行。

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副書記郭建華認為,目前大量職業年金遲遲沒有開展投資運營,是因為還存在不少擔心,比如,擔心遴選管理人不能公平公正,管理費用沒有統一標準,投資運營收益低於其他省份等。對於各地普遍擔心的問題,管理部門也將進一步出臺指導性意見。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人社部發布了《關於企業年金基金管理機構資格有關事項的報告》,宣佈啟動新一期資格受理工作,這向市場釋放了積極信號。

探索境外投資也已被列入研究清單。“就第二支柱來看,投資區域目前僅限於境內,參照國際經驗,開展境外投資是分散風險、提高收益的有效選擇。除了政策完善,在工作推動上也要更加積極。”唐霽松說。

個人養老金投資潛力也被普遍看好。“我國尚未開放個人投資選擇權,這需要有政策引導的一個過程。為參保人提供多樣化的投資產品選擇,使其獲得長期較高的投資收益,需要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打破局部利益格局。關鍵是打通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業態通道,用統一的政策引導和統一的平臺服務,從而使擁有巨大潛能的個人沉澱資金更多地投向自身的養老儲備。”唐霽松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