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子( zǐ ) 、醜( chǒu ) 、寅( yín ) 、卯( mǎo ) 、辰( chén ) 、巳( sì ) 、午( wǔ ) 、未( wèi ) 、申( shēn ) 、酉( yǒu )、戌( xū ) 、亥( hài )。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十二時辰,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以此類推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

十二時辰有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這是漢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

•子時•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未旦、宵分。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對應生肖:鼠,鼠在這時間最活躍。

▌“夜半”一詞常被文人用於詩詞之中。如:“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

•丑時•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對應生肖:牛,牛在這時候吃完草,準備耕田。

▌“雞鳴”一詞,源於《春秋左傳正義》中“雞鳴而食,唯命是聽”之句。早於此例的句子裡,即或有“雞鳴”,也均非特指時間,而僅僅是表示“雞叫了”這種情況。如:“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經·風雨》)等。

•寅時•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對應生肖:虎,老虎在此時最猛。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之氣”,四是我們所見到的“平旦”一詞的最早用例。這句裡的“氣”,係指“天空的雲氣”。後來的《史記·李將軍傳》一文也用了“平旦”這個詞。如:“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

•卯時•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對應生肖:兔,月亮又稱玉兔,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

▌這個詞最初見於《詩經·檜風·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在古代詩文中,人們使用“日出”這個時間名詞的例子很多。例如:《史記·封禪書》載:“以遞日出。”再如晉代皇甫謐《高士傳》捲上:“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壤父年八十而擊壤於道中。觀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德於我哉!’”

•辰時•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對應生肖:龍,相傳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

▌“食時”一詞,早在《禮記》中就出現了。例如:“故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漁,食時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禮記·坊記》)另外,《管子·弟子職》裡也有運用“食時”的句子。如:“至於食時,先生將食。”還有,《文選》中任昉的《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一文說:“淮南取貴於食時。”劉良注:“漢淮南王安好書,天子為使《離騷傳》,朝受詔,至食時進之。”

•巳時•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對應生肖:蛇,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

▌《淮南子·天文訓》最早出現“隅中”一詞:“日出於暘谷,……至於桑野,是謂晏食;至於衡陽,是謂隅中;至於昆吾,是謂正中。”《春秋左傳·昭公五年》載:“‘日之數十,故有十時。’(西晉杜預)注:‘日昳為臺,隅中日出,闕不在弟。’”這條註釋也可作運用“隅中”一詞的古文例證。

•午時•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對應生肖:馬,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

▌上古時期,人們把太陽行至正中天空時作為到集市去交易的時間標誌:“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繫辭下》)

《列子·湯問》:“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另外,《史記·司馬穰苴列傳》:“與莊賈約,旦日日中,會於軍門。”“日中”在古籍中使用相當頻繁。

•未時•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日昳:又名日跌、日仄、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對應生肖:羊,羊在這段時間吃草。

▌“昳”,《說文》釋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時,側也。”這個時間名詞,最初見於《史記·天官書》:“旦至食,為麥;食至日昳,為稷。”又《漢書·遊俠傳》:“諸客奔走市買,至日昳皆會。”“日昳”的意義是,太陽過了中天偏斜向西邊。以中天為界,這時的太陽與隅中之日相對。

•申時•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對應生肖:猴,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

▌《資治通鑑·唐紀》裡有使用“晡時”的例子:“晡時,門壞。無濟於城上請罪,進誠梯而下之。”古代漢族人民還常常以“晡”這個字來代替“晡時”而寫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將晚,寧愁日漸晡。”

•酉時•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對應生肖:雞,雞於傍晚開始歸巢。

▌“日入”一詞似始見於《春秋左傳正義》:“日入而說,許偃御右廣。養由基為右,彭名御左廣。”

古時,人們又將“日出”和“日入”分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誌。《元史·日曆志》雲:“日出為晝,日入為夜。”當時人們生產勞動、休養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為基本的簡易時間表的。

•戌時•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對應生肖:狗,狗開始守門口。

▌最早使用“黃昏”的是屈原。他在《離騷》中寫道:“昔君與我誠言兮,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改路。”

“黃昏”這個詞,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裡經常出現。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詞人在這詞句中把“黃昏”作為青年男女幽會的美好時刻來使用,是極確切的。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則流露了作者李商隱對自己年華遲暮的慨嘆。

•亥時•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原來時間這麼美

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對應生肖:豬,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

▌“人定”最早見於《後漢書·來歙傳》:“臣夜人定後,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中國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有“晻晻黃昏後,寂寂人定初”的詩句。宋代吳曾的《能改齋漫錄》中有這樣一句話:“熙寧二年十一月,京師每夕有赤氣,見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滅。”瞭解了“人定”的時間概念,就可以正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

轉自: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