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度假區亮起民宿客棧新名片

雲南,是文藝青年的詩與遠方,是投資者的熱土寶地。放眼周邊遊、國內遊或是出境遊,在酒店和客棧之外衍生出來的民宿,以其個性化的設計得到快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遊客,願意“為一間房,赴一座城”。

從2014年至今,毗鄰滇池,遠眺西山,以海埂片區雲南民族村茶文化大觀園為中心,短短几年間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已形成了60家風格迥異的民宿。度假區民宿客棧蓬勃發展,最好的例證是從全國十萬家民宿客棧中脫穎而出的途塗客棧,是雲南省唯一獲得“年度民宿明星獎”殊榮的客棧。此外,為規範對民宿客棧的管理,度假區成了首吃螃蟹者,率先在昆明市開展民宿客棧管理工作,制定《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民宿客棧管理辦法(試行)》,對轄區民宿客棧申辦審批、監督管理、經營規範、法律責任、政策扶持等方面進行細化規定。《辦法》試行一年多以來,度假區民宿客棧行業得到進一步規範,服務質量逐步提升,民宿客棧已逐漸成為度假區一張新名片。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塗途客棧夜色

現場:走進度假區各具特色的民宿

滇池邊、西山下,白牆青瓦、庭院深深、樹木蔥蘢,古色古香的民宿客棧蘅芷院讓進入園子的遊客讚歎不已、流連忘返。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蘅芷院長廊小景

蘅芷院是一座保留完好的大理白族風格院落群。“早時由下關沱茶的創始人、大理喜洲“四大商幫”之首的嚴子珍建立,為民國風建築,後從舊址搬遷至此。在歷時3年的重建過程中,原先老宅的所有材料都原封搬遷,絲毫不改變,蘅芷院每一個院落都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佈局。來過的遊客無不感嘆,喧囂的城市裡有這樣一個幽靜的院子真好。”蘅芷院負責人楊國琳介紹,蘅芷院完好保留了大理白族風格的院落群,特別是繡樓採用360度全回欄式結構,讓樓內、樓外景觀一覽無遺。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環境清幽的蘅芷院

蘅芷院這座老宅院,目前的定位是以家的舒適之感來打造的酒店級別客棧,提供1:1管家式服務(1名服務員服務1名客人)。進入院落門,有電子門禁系統,每一個單獨的四合院內,晚上成了最好的賞星空之地,看不到任何高樓大廈,有的只是脫離世俗與星空的對話。在小院內閒暇之餘,可以飲茶談天,也可以獲得訂製式旅遊線路安排和絕美的美食體驗。院落內精緻的植被佈局、迴廊上一盆盆點綴的鮮花,菜地裡自由的生態蔬菜採摘,讓入住的遊客忘記了時光,只想安靜地在這裡待上些時日。

蘅芷院裡僅設有30間大床客房和7個標間,每間房的價格從800多到1000多元不等。其中,“繡樓”住一晚為10000元,整個房間自帶庭院,面積有300平方米,住宿部分的小樓近90平方米,全部是從三市街老宅整體搬遷過來,與其說是住民宿,不如說是住在文物裡。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途塗客棧內基本採用實木家裝

坐落於雲南民族村廣場旁的途塗客棧是2014年首家進入滇池度假區,在雲南民族村附近開起來的民宿客棧,短短4年時間已有不小的名聲。走進客棧,中間的小院子有山有水可供遊客休憩,屋內全部採用實木裝修,部分傢俱還採用紅木和黃花梨,一些傢俱甚至從東南亞運來,讓人感覺如置身於自然和生態的環境中,忘記了這是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據瞭解,途塗客棧共有35間房,淡季時入住率可達70%左右,旺季的時候爆滿,價格在300-1000元之間,基本都是通過網絡或者來住宿過的熟客就預訂掉了。途塗客棧負責人表示:“大家喜歡住在這裡,或許是因為這裡緊臨西山、滇池、雲南民族村、海埂公園,出遊便捷,環境優美,還有客棧的個性化設計吸引遊客。加之客棧主要注重服務品質,無論旺季與否,我們的房價也不亂漲,住店客的口碑效應、網友的好評、網站的推薦,讓途塗客棧在2016中國旅遊總評榜上,從全國十萬家民宿客棧中脫穎而出獲得“年度民宿明星獎”,也是雲南省唯一獲獎的民宿客棧。”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途塗客棧院景

度假區另一家民宿“族跡”也頗具特點,僅16個房間,但每一個房間都充滿了濃厚的雲南少數民族風格,讓人感覺步入了微縮版的“民族村”。在佤族風情的房間內,用了牛頭圖騰、茅草進行佈置,牆壁都是竹篾片編制後再黏貼上去的;在白族風情的房間內,能看到大理特有的照壁、青磚、紗帳,極具大理味道。“雲南旅館的淡旺季並不明顯,價僅為300元—400元的價格讓房間十分搶手,日常的入住率已可達到100%。”現場負責人說。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族跡”客棧內的佤族屋

據瞭解,至2017年底,度假區共有民宿客棧52家,2017年新增22家,增長率為73%。2018年上半年,度假區工商部門又受理了8家民宿客棧的登記註冊,度假區的民宿已發展至60家,高端、中端、經濟型消費層次的民宿客棧紛紛落戶度假區,投資規模從百萬到千萬元的民宿比比皆是,並形成以海埂片區雲南民族村茶文化大觀園為中心,向滇池衛城、觀景路等零星輻射的網絡格局,且大多數客棧硬件設施不亞於星級酒店。作為全市環境最優美、空氣最清新、人居環境最優良的區域,度假區已成為眾多民宿客棧的聚集地。

助推民宿業發展:既要做好服務 更要依法管理

經過了3年的重建後,蘅芷院於2017年春節開業,目前經營了1年多時間。回想起當年將這座老宅院改成民宿客棧,楊國琳說,印象最深的是度假區在項目落地過程中的大力支持,為支持度假區民宿客棧的發展,度假區職能部門來現場辦公以及後續的跟蹤服務,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由於蘅芷院有很多木質材料,消防是一大難題。我提出問題後,相關職能部門來到現場,層層落實各項工作,短時間內就幫助我們解決了這一問題。還有周邊河道水質治理的問題,也得到解決。”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客人和蘅芷院負責人楊國琳閒聊品茶

“度假區民宿客棧的蓬勃發展,既離不開優美的環境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更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支持。”度假區相關負責人說,民宿客棧是一種新型業態,是旅遊業的有益補充,其良好發展是順應經濟社會和全域旅遊發展、助推昆明區域性國際性中心城市發展和遊客個性化需求的真實體現。客棧發展的好,可以促進度假區由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的轉變,是度假區旅遊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近兩年,每年春節收假的第一天,度假區領導都會帶領轄區相關職能部門一同到民宿客棧現場調研,幫助客棧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指導這一新興業態的規範有序發展,“度假區支持發展民宿客棧,但同時也要讓客棧做到合法經營。一些客棧為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多會採用木質結構,加之民宿客棧多為住宅改經營用地,因此如何解決好消防問題、確保環保達標、食品安全到位、強化社會治安管理,都是管理部門馬虎不得的工作,度假區既要服務好民宿企業,更需要依法做好管理。”

建制:度假區探索民宿客棧監管長效機制

民宿客棧相繼落地度假區,看中的是這一片區的環境。來自度假區管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度假區建成區綠地總面積達2169公頃,綠地率52.62%,綠化覆蓋率56.06%,人均綠地面積為61.5平方米,遠高於全市人均綠地面積,已成為昆明市環境最優美、空氣最清新、人居環境最優良的區域之一。

良好的環境,構築了度假區大旅遊、大健康的發展格局,引來民宿客棧在度假區的蓬勃發展,尤其是近幾年步入“高速快車道”。但發展中最大的問題是,民宿客棧的管理無法套用酒店旅舍的管理規範,民宿業的管理處在了一個真空地帶。

“對於民宿客棧發展中出現和麵臨的問題,監管無法可依,我們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出臺相關管理辦法進一步指導、支持和規範民宿客棧發展已迫在眉睫。因此度假區對民宿客棧發展提出了‘政府引導、企業行為、行業自律、管理規範’4句話,並由度假區率先擬出了相關管理規範。度假區大力助推民宿客棧的發展,要成為首吃螃蟹者,我們就要拿出行動來,要提升對民宿客棧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其可持續健康良性發展,要探索建立民宿客棧監管長效機制,度假區民宿客棧的發展必須上新臺階,甚至要成為昆明市的樣板。”度假區相關負責人說。

滇池度假区亮起民宿客栈新名片

度假區客棧服務設施堪比酒店

2017年,度假區率先在昆明市開展民宿客棧管理工作,2017年4月,度假區研究制定了《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民宿客棧管理辦法(試行)》,對轄區民宿客棧申辦審批、環保、監督管理、經營規範、法律責任、政策扶持等方面進行了細化規定。《辦法》試行一年多以來,度假區民宿客棧行業得到進一步規範,服務質量逐步提升。此外,對成長較好的民宿客棧,則參照《昆明市促進批發業零售業住宿業餐飲業持續發展扶持獎勵辦法(試行)》、《度假區促進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定增長獎勵辦法》等政策給予扶持。

在申辦程序上,則儘量進行了精減,比如民宿客棧在度假區工商部門的設立登記,只需提供經營者身份證複印件及有效經營場所證明,經營者填寫登記申請表即可辦理。屬於住宅改商用的,為防止擾民,需提供業主委員會或社區居委會確認的經相關利害關係人同意的住所證明。

在民宿客棧的監督管理方面,度假區則成立了區民宿客棧管理協調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民宿客棧管理過程中重大事項的決策及管理過程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問題的協調和處理,由區經發局、公安、消防、環保、衛生、食藥監、工商、稅務等部門組成,各成員單位按照部門職能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有人說,民宿是商業和人文的完美結合。牢籠般的城市生活讓我們無處舒展,框框架架的束縛和他人的目光讓我們拿捏著過活。而在昆明,良好的生態環境,構築了滇池度假區大旅遊、大健康的發展格局。下一步,度假區還將繼續加強對民宿客棧的監管力度,為民宿客棧的發展做好服務工作,大力支持民宿客棧的發展,確保更多、更好的民宿客棧在度假區落地生根,促度假區張開雙臂迎接八方賓客來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