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出雲」雲南129縣特產之巧家縣特產

巧家縣歷史悠久,據民國九年(1920年)《雲南省巧家縣調查地誌資料》:“巧家”二字,系初開闢時一夷人之名,附城一帶,系渠領有,此士身歿後,人即以此二字名其領土,設縣治時,即以此命名。另說:“巧家”系初開闢時彝族首領曲古都家的簡稱—“曲家”衍變而來。巧家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市西南部,地理座標為北緯26°32′~27°25′,東經102°52′~103°26′。巧家縣東與曲靖市會澤縣接壤、南與昆明市東川區毗鄰、西與四川省涼山州會東、寧南、布拖、金陽等縣隔金沙江相望,北與昭通市昭陽區、魯甸縣隔牛欄江相望,地處滇川兩省腹心地帶。全縣國土面積3245平方公里,東西寬約57公里,南北長約98公里。巧家縣人民政府駐地白鶴灘鎮,縣城距省會昆明268公里、昭通151公里、四川西昌169公里。

「農產出雲」雲南129縣特產之巧家縣特產

雲南129縣特產

巧家小碗紅糖俗稱“碗碗糖”,產於巧家縣金沙江沿岸地區,選用當地優質甘蔗、以傳統工藝加工製作,自晚清以降,在國內市場久享盛譽,尤為青、藏、川、滇等省藏區彝族同胞鍾愛。在建國初的一次全國性會議上,西藏自治區代表曾當面向-總理請求,希望能保證巧家小碗紅糖對西藏的供應。40年代國內出版的《中國上特產大全》、《雲南特產風味指南》、《雲南地方產品》、《昭通地區土特名產志》等書,均專列條目介紹。《中國土特產大全》記:紅糖“以巧家小碗紅糖和彌勒縣竹園紅糖質量最佳,色彩鮮,式樣好、雜質少,馳名全省,井遠銷青海、西藏等地區。”巧家小碗紅糖作坊式生產,土法制作,匠人有專業分工,稱謂。職司饒有情趣,整個工藝流程宛如一軸綿延久遠的民俗風情畫卷。

「農產出雲」雲南129縣特產之巧家縣特產

雲南129縣特產

石榴,原名安石榴。據《群芳譜》記載,石榴是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安石國(今伊朗西部)帶回來的品種,故名安石榴。歷史上全國著名的石榴產區有云南巧家、陝西臨潼、安徽懷安、山東濟南、四川會理;巧家名列榜首。巧家石榴栽培歷史悠久,適宜栽培的地區廣泛,品種繁多,品質優良,被稱譽為石榴中珍品。《民國巧家縣誌稿》記:“縣北巧家營三十里,種植宜於果木,以石榴為特產。果實碩大,味甘適口,遠近多爭購之。居民廣植園圃,以為生業,故種榴甚多,榴花盛開時,如錦如霞。”“北圃榴紅”是舊時巧家風物勝景之一。

「農產出雲」雲南129縣特產之巧家縣特產

雲南129縣特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