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隊戰勝哥倫比亞打了誰的臉?

日本隊戰勝哥倫比亞打了誰的臉?

日本隊2:1戰勝了哥倫比亞,那個曾經4:1戰勝過自己的對手,而且還創造了很多紀錄——世界盃第二快的紅牌,亞洲球隊首次戰勝美洲球隊等等。在世界盃賽場上,日本隊就是亞洲之光。

確實,日本隊配得上勝利,雖然對手從第三分鐘開始就少一人,雖然上半場一度被哥倫比亞牽著鼻子走,但是下半場日本隊壓倒性的統治力控制了整個比賽——6/11的射門命中率,591腳的傳球,58%的控球率完全壓制了哥倫比亞,2:1的結果理所應當。

日本隊戰勝哥倫比亞打了誰的臉?

1998年日本首次進入世界盃決賽圈

從1998年世界盃開始,日本隊就沒有缺席過世界盃正賽,要知道,日本的職業聯賽也不過從1993年開始,他們也曾經經歷過距離世界盃僅僅一步之遙的多哈慘案,日本聯賽初期和我們的中超何其相似,濟科、鄧加、馬薩羅這些世界級的球星加盟J聯賽吸引了足夠的眼球。在最近的十多年時間裡,我們的中超大張旗鼓,動輒上億的大手筆讓全世界都體會到了中國資本的來勢洶洶,然而隔壁日本聯賽居然沒有所謂的世界級明星,直到這兩年才好不容易迎來了波多爾斯基和伊涅斯塔這樣的半退役巨星前來養老。本屆世界盃日本隊內來自J聯賽的僅僅只有7名球員,而類似香川真司、本田圭佑、長友佑都、長谷部誠、岡崎慎司這樣從本國聯賽(青訓)走向世界高水平聯賽的日本球員則越來越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一言難盡!

日本隊戰勝哥倫比亞打了誰的臉?

香川真司

日本隊戰勝哥倫比亞打了誰的臉?

岡崎慎司

很多人都聽說過日本足協自90年代初開始推出的百年構想,但是大多數人只看見了日本人要在2050年奪得世界盃冠軍的目標,並把這個當作一個笑話,卻忽視了日本足協把推動地區性足球水平的普及和提高,提升足球基礎的培養和輸送好苗子作為足協的首要任務,具體的細化甚至到了十年之內要培養出多少足球的有用人材,為俱樂部和國家隊輸送多少希望之星。一言難盡!

我們都不用說日本的職業或半職業球隊他們的梯隊建設有多麼的完善,單是舉辦了百屆的高校聯賽就讓國內多少踢球的孩子羨慕。小平爺爺很早就說過,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可是到了今天,我們的梯隊建設依然非常非常之落後。

日本隊戰勝哥倫比亞打了誰的臉?

梯隊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拉瑪西亞青訓營十餘年才迎來哈維小白梅西的黃金一代,作為聯賽或者俱樂部,梯隊建設是生存之本,外援不過是錦上添花,財大氣粗可以買到世界巨星,或者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沒錢玩不了足球,這是事實,但如果錢能解決所有問題,那麼卡塔爾或者某個阿拉伯國家早就拿到世界盃了。

如果你問日本球員最大的夢想是什麼?那一定是世界盃奪冠——看上去就像一個笑話。難道不是嗎?當赤木說湘北要稱霸全國的時候,有誰認真聽過他的夢想。

日本隊戰勝哥倫比亞打了誰的臉?

在本田圭佑小時候的日記中,他就寫道:“我想成為世界第一的足球選手,前往意甲。”長大了,他果然穿起了AC米蘭的戰袍。2015年,武藤嘉紀拒絕了切爾西明顯帶有商業性質的400萬歐元報價,選擇去往德甲中檔球隊美因茨;柿谷曜一朗拒絕了德甲的召喚,轉投瑞士霸主巴塞爾。就像他們的前輩三浦知良一樣,留洋是一場修行,不是結果。

日本足球依然走在實現他們世界盃奪冠夢想的道路上,而我們的年輕球員卻說:“我覺得自己在國外踢不出來了,我才回國的,就這麼簡單。還有一點特別重要,中國足球這個環境錢太多了。”

盧卡庫的故事是一個勵志的故事,為了家人的幸福,一個孩子喝著兌水的牛奶成長為揚威世界盃賽場上的魔獸,是不是非要背靠懸崖才能激發最強大的上進心,而我們的錢太好賺了?一言難盡!

日本隊戰勝哥倫比亞打了誰的臉?

2002年的時候,某人說日本隊不過比我們早四年打進世界盃而已——差距僅僅是四年。20年過去了,2018年世界盃的首戰,日本隊以一種標準的勝利者姿態獲得了應有的勝利,而我們依然只能在電視機前尋找自己的主隊。

昨晚有人這麼說:這樣美好的一個夜晚,你提中國隊幹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