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org:區塊鏈Token經濟革新傳統旅行服務

2017年可以被稱為“比特幣與加密貨幣之年”,據谷歌趨勢公佈的2017年熱門話題榜單上,比特幣谷歌搜索名列第二位。而自2018年以來,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下跌,比特幣今年在互聯網上的熱度也隨之降溫。基於對“谷歌趨勢”(Google Trends)的研究表明,年初至今“比特幣”一詞的搜索量下滑了75%,最近三個月的跌幅接近50%。儘管行情如此,但這卻並沒有影響區塊鏈和Token經濟的熱度。

自2017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投入到區塊鏈技術的研究當中,各行各業正蓄勢待發。而大眾消費領域,一直以來都處於創新技術應用的最前線,競爭尤為激烈。就在各界紛紛對區塊鏈技術大手筆投入並以此作為王牌試圖佔據新世界的高地之時,據瞭解,總部註冊於薩摩亞的TRIP LIMTED,旗下中國區Trip.org平臺以訂酒店、機票、火車票等旅行服務作為切入點,將區塊鏈Token經濟模式深入大眾旅行消費領域,率先實現旅行業態的首個區塊鏈Token經濟落地應用。

Trip.org:區塊鏈Token經濟革新傳統旅行服務

Trip.org:區塊鏈Token經濟革新傳統旅行服務

Token一詞,在計算機網絡中對應的翻譯是“令牌”,如果說區塊鏈是一種信任機制,那麼Token就是一種激勵手段。Token與股權的區別根本之處在於:流通性、參與方式、用途、估值模型等,對於股權來說股權流動性差套現難,而Token經濟讓生成關係變的更加平滑,使得平臺發展中的成員擁有更多的權益。從本質上來說,把Token翻譯為“權益通證”更為合適。

傳統股份公司股權被少數人所佔有,收益分配不公,且股權缺乏流動性,無法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即使股民持有股份,大股東仍具有絕對權威和收益。而Token經濟沒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這也是其去中心化精神的一種體現。Trip.org平臺作為區塊鏈Token經濟模式的擁護者和早期應用者,對於傳統公司模式的弊端剖析十分深刻。Trip.org平臺把股權模式通過區塊鏈Token經濟模式革新,通過Token激勵,實現Trip.org的使用者即是Trip.org平臺的所有者,當平臺的開發者和使用者具有相同的身份屬性和共同的利益目標時,就會成為推動平臺向前發展的持續動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區塊鏈Token是打破眾籌壟斷,建立新的機制和生產關係。一旦區塊鏈Token經濟落在用戶價值的創造上,實現用戶價值的真正迴歸,傳統的巨頭公司也就即將面臨著來自區塊鏈Token經濟模式下前所未有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