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香港的這些“棺材房”,你就知道你現在有多幸福了!


一說到香港對你的印象是富麗繁華大都市,鱗次櫛比摩天樓,爭分奪秒股票場,名牌潮牌,高檔餐廳,這些也許都有,香港確實是一座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但是,在香港繁華奢侈的背後有些真實更是令人絕望房價。

香港地少人多,導致能利用的土地非常有限,在香港,租金最高的不是中環,也不是山頂豪宅,而是全港十八區裡最貧窮的——深水埗,隱藏在深水埗街頭巷尾的是那些被稱為籠屋,劏房,棺材房的居所這裡每平方米,最高租金可達 300 港元。

有大約 20 萬香港人生活在這種房子裡,這些地方陰暗潮溼,陽光無法照到。

這就是高度繁榮的香港,我們電視上看到燈紅酒綠的香港。雙層床,小沙發,冰箱,洗衣機和小桌子,這些物品令本就狹小的空間更加顯得十分擁擠,每月4000元的租金再加上水電費,已經是中層所得薪水一半了。

圖為居住在劏房內的一家四口,因為地方太狹小,姐姐和弟弟趴在床上寫作業,下面是他們的家人。公寓內的廁所和廚房連在一起,構成一個獨立空間。

據統計,在香港有4萬名兒童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

在油麻地、深水埗、觀塘,有些人每晚都睡在 " 棺材 " 裡在原有的板間房的基礎上以 " 井 " 字形上下分割改裝成六間小房,每間房約 1.5 平方米,租金約每月2000元人民幣左右,由於位置狹小進入房間後只能直挺挺躺著。像躺在棺材裡一樣便得名 " 棺材房 "甚至連棺材都不如因為在這裡,每晚 " 躺屍 " 時你連腿都繃不直。

棺材房的租客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負擔不起一個可以站立的房間,只好過著彎腰屈膝的日子。

在這裡家的概念被完全顛覆,所有的活動都只能蜷縮在這張小小的床上進行。

圖為生活在“棺材屋”的租客,房間很小,僅夠一個人捲縮在裡面睡覺。

由於棺材房是在太小,很多生活用品只能掛起來,幾乎所有的空間都利用上了。

在樓頂平臺搭建的建築被稱為“天台屋”價格相較便宜,壞處是下雨漏水、夏天悶熱,在工業、商業大廈房間改成的民居被稱為“工廈屋”,租金便宜且有電梯,但易被查處,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住所叫“籠屋”。

籠屋最早出現在1950年代,它是移民的臨時住宿。一張張鐵絲網包圍起來的床位,就成為了可以居住的籠屋,它們大多存在於深水埗的危樓之中,而住在鐵籠裡的人,被稱為“籠民”。

一個70平米的屋子裡擺放著數十個3層鐵籠,裡頭住有200多人,空氣裡混雜著菸草、汗水和老舊房屋的氣味。“籠屋”分佈在深水步等舊樓,居民一般是新移民或年長者。

在香港很多窮人申請公屋三年仍獲不上,籠屋是一種特殊的居住現象,居住者並不是無家可歸,只是以最低的租金來租一個床位,免於露宿街頭,據傳已有租客在“籠屋”居住了40多年。近年來籠屋的租金卻是一直上升,從幾年前的1200元上漲到現在的2000多人民幣,大部分的籠屋居住者,只能依靠微薄的綜援金生活。

香港是世上最富有城市之一,擁有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專門店數目比巴黎還要多,但仍有人居於在不到2平米的“籠子裡”。

夜空中星星一閃一閃很漂亮,實際也不過是沙礫土石的集合,多少人到香港走一圈,路過中環、尖沙咀便以為見到了香港的全貌,以為人人皆是錦衣玉食腰纏萬貫,唯有真正在一個城市生活過,和一草一木共同呼吸過才讀懂酸甜苦辣人生百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