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由這些青年導演守護

科幻電影,是全球乃至每個國家電影市場中非常重要的類型。《星球大戰》《星際穿越》《銀河護衛隊》《盜夢空間》《阿凡達》……當我們說起科幻電影,我們完全可以列出一個全球TOP100名單,但名單裡,沒有中國科幻電影的身影。

迄今為止,中國大陸還未出現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長片。科幻迷、電影人曾把2016當作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後來又把希望寄託在2017上。再後來,是2018。

2018,會成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嗎?誰,將成為手持長劍、穿破宇宙的勇士,拉開中國科幻電影的真正序幕?

這個問題,在6月17日的微博電影之夜“青年導演的黃金時代”新浪潮論壇中,似乎有了答案。

曾自編自導電影處女作《 李獻計歷險記 》並榮獲第16屆韓國富川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的青年導演郭帆,在科幻的世界裡親自歷險多年後,終於將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拍成電影(定檔7月1日)。當他在論壇上分享自己的科幻片拍攝心得時,這條前無古人的道路,也就有了前行者的身影。

论坛|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由这些青年导演守护

新浪潮論壇嘉賓主持人合影

1

科幻電影需要引入企業管理思維

作為中國導演,拍攝科幻電影尤其是硬科幻電影的難度在於,由於文化差異,照搬西方的科幻片行不通;而國內科幻片更無成功先例可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在拍攝中或已經拍攝完成的甯浩《瘋狂的外星人》、郭帆《流浪地球》、滕華濤《上海堡壘》、張小北《拓星者》這幾部科幻電影,在相當程度上代表著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如果有一部作品成功了,中國的電影裡面從此就有了科幻片這一類。

论坛|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由这些青年导演守护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這部貨真價實的硬科幻電影,講述了一個未來的故事:在不久後的未來,太陽即將毀滅,依靠太陽為生的地球也即將面臨滅亡。面對絕境,人類拒絕坐以待斃,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了巨大的推進器,將地球推出太陽系、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這一宏大的計劃被稱為“流浪地球”計劃 。

在郭帆看來,中國科幻文學是遠遠走在中國科幻電影前面的,因為科幻電影需要極強工業的支撐,而目前中國電影工業是相對落後的。 “做完《流浪地球》之後,我才發現科幻片的拍攝過程,核心不在於創作而是團隊管理、項目管理,創作是在前端的。我們要在電影開拍之前把所有畫面都規劃好,包括所有的鏡頭特別是有特效的部分會做分鏡、動態預覽設計,我們還會引入VR系統觀察環境,把這些都確定好了之後再安排計劃。拍攝時,基本上要拍的都已經定好了,如果一旦在現場說今天不這麼拍了、現場轉著拍就瘋了,好多東西都跟不上,包括轉動鏡頭的效果好不好也不知道。”

论坛|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由这些青年导演守护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

郭帆笑稱,他經常說現場不要創意,現場就是施工隊,把這些事幹出來就好了。 “《流浪地球》 整個拍攝過程中最核心的是計劃、時間、管理。怎麼安排、統籌這麼多的項目是巨大挑戰,同時要增加專業部門,專業部門有的時候可能是傳統劇組都沒有想過的部門。包括我們應用軟件編程,所有屏幕內的動畫也要提前預製,每個環節都要增加一個部門。 在整個過程中,會發現需要一個特別強大的導演部門,同時匹配的是全新的製片部門。導演部門必須要變成專業部門,必須要和攝影組、美術組一模一樣,必須要轉變成管理者而且還需要引入企業管理思維,才可以把劇組運轉起來。”

2

中國已具備拍攝科幻電影的硬實力

針對科幻電影這一話題,影評人週黎明表示:“幾部新的科幻片都是選擇在青島拍攝,青島的(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基地)攝影棚硬件基本上已經是世界水平,相比之下,名聲在外的好萊塢環球影城,攝影棚很多但都很小也很老。”

事實上,不僅國內攝影棚已達到國際領先水準,國內視效和後期領域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足以承接科幻電影。被視為中國重工業電影標杆的《尋龍訣》,共有1500個特效鏡頭,從前期設計到特效製作共耗時18個月。可以說國內電影視效跟上了電影的發展趨勢。 國內一批優秀的影視特效公司,早已參與到不少國外大片的特效製作中。前不久在國內上映、視覺效果堪比好萊塢大片的印度電影《巴霍巴利王2:終結》,特效渲染就是由國內本土企業藍海創意雲完成的。

相信在硬實力具備的情況下,我們的軟實力終歸會跟上好萊塢,我們必將看到屬於國人的優秀科幻電影!而這些敢於挑戰科幻電影的青年導演們,將是我們的希望所在。

來源 | 電影之夜

新鮮文創資訊報道、深度文創政策解讀 精準文創趨勢分析、有趣文化創意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