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中藥材,一畝能賺十萬元?白及種植風險高!

有人說種植一畝中藥材,一年可收入上十萬,這話聽著怎麼像神話啊?不過,在鍾祥市九里回族鄉黃庵村,鄉親們就正在發展藥材種植,雖然沒有一年上十萬元的收入,不過聽說發展也還不錯。

种植中药材,一亩能赚十万元?白及种植风险高!

一大早,李師傅就在自己的大棚裡忙活起來了,雖然只是簡單地除草,但每天他都是親自上陣,手動除草,不用藥劑,因為怕對棚裡的作物有影響。

种植中药材,一亩能赚十万元?白及种植风险高!

在李師傅的棚裡,白色、紫色的花爭相開放,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鮮豔,乍一看這些花像蘭花,一問李師傅才知道,這些是白芨,一種高端蘭科藥材,它的秘密可都在這花下面的土壤裡!

這個像生薑一樣的東西就是白芨,白芨是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傳統的中藥之一,乾燥的莖塊入藥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還可以用於美白化妝品以及陶瓷、橡膠用品中,這幾年市場需求量較大。

王師傅的家鄉在浙江溫州,聽說鍾祥市有個黃庵村野生白芨生長很茂盛,五年前他就在這裡駐紮下來,通過考察試驗,與大學進行合作,發展了幾十個大棚,進行白芨等中藥材的研發、培育、生產和銷售。就在王師傅開展藥材培育的同時,村裡的侯志平也在開動腦筋,想從土地上做文章想出路。

种植中药材,一亩能赚十万元?白及种植风险高!

對於如何提高土地的效益和價值,侯志平和王建勝想到了一起,2015年侯志平成立了藥材專業合作社,從鄉親們手中流轉了100多畝土地,跟王建勝一起帶著三十多個農戶,開始種植白芨,李師傅就是其中之一,通過近一年的種植,他說,種白芨比種糧食輕鬆多了,白芨的管理只需要人工除草,天旱噴點水就行了。

种植中药材,一亩能赚十万元?白及种植风险高!

李師傅說,只需要按照合作社的要求,種好白芨,種苗培育、管理技術都是由合作社來負責,種出來的白芨到時候合作社負責回收。

白芨種植需要三年才會有收穫,按照計算,即使是價格最低的時候,三年下來的收入也非常可觀。侯志平說,種白芨,按照市場價80元一公斤,三年下來,一畝田收兩千斤,可以賣八萬塊錢,比種水稻賺錢多了。

种植中药材,一亩能赚十万元?白及种植风险高!

據侯志平介紹,他們合作社發展藥材種植的訣竅是,精耕細作,育苗供戶,滾動發展,帶動一方,從種植到銷售,他們都認真對待,現在他們基地發展了除白芨以外的二十多個藥材品種,村裡已經有近兩百畝地都種上了藥材,明年冬天就可以有收穫了,接下來他們還會繼續擴大種植,爭取早日走上致富路。

點評:

從目前調研情況看:白及的生產,除了傳統的雲貴川等地外,現北起陝西、河南,南至福建、廣西;東到江蘇、浙江,西至甘肅等地,都已開始人工種植。

初步預計,2017年全國的白及種植面積可達到8萬畝以上,且各地還在大量購買白及種苗,快速拓展新的種植面積。這個過程,必然會造成泥沙俱下,特別是大量劣質白及苗進入種植環節,造成低質大白及、水白及生產過量問題,對於此隱患,我網前期也多次報道。

一畝地僅僅種苗就需要1.2萬株,目前苗子一株1.5元(前兩年3元),光苗子價格就需要1.8萬。白及生長年限4-5年,每畝投入都在2-3萬。如果種植10畝地,前期投入就需要20-30萬,對於普通農戶根本無力承擔如此高的成本,何況還要等4年以上。

白及適合種植區域是雲貴川等一些貧困地區,當地政府把白及種植看成脫貧致富法寶,都在說自己種植面積如何如何。但據他考察,全國能上規模的白及種植基地並不多,說是幾百畝的往往只有幾十畝地。大一點的生產基地,多是由投資人建設的,普通農戶和合作社根本無法大規模介入。

而現在市面眾多白及種植公司,多在推銷自己的白及組培苗。結果是種苗公司都發財了,種植者卻一種一個死。

自從白及家種研究成功後,白及的種苗通常要經過引進種源、組培、煉苗和根鬚發達後,再進行移栽。但由於白及根莖的生長需要共生菌的環境,且移栽和管理非常精細,死苗率通常可達50%甚至更高。所以說,陝西、貴州等地推廣種植的組培苗,苗子價格倒很便宜,前兩年在3/元株,今年普遍下降到1.2元-1.3元/株之間。但種一路死一路,很難說是家種成功。

白及基地都需要自己育苗,倒苗後冬天運往西雙版納去煉苗;同時,白及種植需要非常精細化管理,對土地、氣候要求很嚴格。土壤需選擇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和腐殖質壤土;而喜陰不耐旱澇的特徵,讓白及種植特別“驕氣”,最後配備必要的滴灌設備。

這些環節和過程,都需要資本和科技的投入,同樣不是普遍農戶輕易能掌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