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爐,藏著中國人的靈感氣韻

焚香之雅,在於無論外界如何喧囂,一縷輕煙起,足以撫慰疲憊之心。

一香一器,香爐作為承託之器,大大影響焚香意境。古物難得,非尋常人家能有,現在市面上則大多是用銅、陶等材質做出的千篇一律。

香爐,藏著中國人的靈感氣韻

明宣德皇帝曾下令用黃銅鑄爐,方有“爐中翹楚”宣德爐,眼前這座小博山,是用製作難度更高的琉璃材質做的。既有博山的澎湃之氣,又有琉璃的清透之韻,把這舊時皇家日用之物,化作新中式生活的雅器。

香爐,藏著中國人的靈感氣韻

“日照香爐生紫煙”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千古流傳,作品描寫廬山香爐峰上,初日映照,紫煙氤氳,瀑布高掛,飛流奔騰,展示了盛唐氣象和時人對香爐的偏愛之情。

在人們的生活習慣上認為香爐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禮器。其實香爐也是文人雅士的心愛之物,置於廳堂或擺於書房案 頭,讀書時點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紅袖添香夜讀書”的美妙意境。

香爐,藏著中國人的靈感氣韻

七易這一款純銀火舍香爐,為日本匠人三浦竹泉造,堅毅不撥的青松,挺撥多姿的翠竹,傲雪報春的冬梅,構成了香爐上的歲寒三友圖,寓意美好。

三浦竹泉從很早開始就研究為瓷器應用西洋彩色的透明花紋釉,為日本瓷器的改良做出了特別貢獻。

香爐,藏著中國人的靈感氣韻

1904年(明治37年)研發出為青花瓷插入寶石、珊瑚釉等彩色應用的技法。1907(明治40年)發表黃色原料釉上用淡黃色地浮雕施技法,在國內外展覽和芝加哥、巴黎的萬國博覽會上得到好評,他的優秀作品也被對明清時代的陶瓷器購買確認為範本,擅長在瓷器上刻畫靈巧的人物造型,還擅長染付、祥瑞、吹墨、圖案,金襴手等豐富多彩的技法。與文人的交流繁盛的進行,愛好書畫,漢學造詣也很高,譯述朱笠亭的『陶說』與『和漢對照陶說』。

香爐,藏著中國人的靈感氣韻

靈性的香爐賦予人們更多的生命靈性,它穿越時光隧道,追逐並領略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

香爐,藏著中國人的靈感氣韻

細看煙霧嫋嫋升起,一縷縷悠然凌空而去,縹緲虛幻隨風飄散,盡享人間自在。沏一杯熱茶,待周遭散去喧囂,體會著禪茶一味的心境,全身心享受煙霧的清香和安詳的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