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博士兄弟,短短2年時間,打造出全球最大的AI芯片獨角獸

中國兩博士兄弟,短短2年時間,打造出全球最大的AI芯片獨角獸

近一年來,AI芯片公司頻頻獲得融資,雲端芯片也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併成為諸多AI芯片企業即將爭奪的下一個入口。

2018年6月20日凌晨,寒武紀宣佈完成數億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達到25億美元(約合161億元人民幣),成為全球最大的AI芯片獨角獸公司。

人工智能時代,誰掌握了這顆驅動計算的“芯”,誰就將引領產業發展,並獲得巨大的收益。PC時代的英特爾、智能手機時代的高通,都曾勝者為王,營收的增長帶動了資本市場的青睞。

中國兩博士兄弟,短短2年時間,打造出全球最大的AI芯片獨角獸

資料顯示:寒武紀科技創立於2016年3月,由陳天石、陳雲霽兄弟聯合創辦。哥哥陳雲霽1983年出生,14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9歲進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併成為當時首個國產通用CPU“龍芯”的研發成員,25歲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任架構師。

弟弟陳天石1985年出生,16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歲在中科大計算機學院拿到博士學位。2010年博士畢業後,陳天石成為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並在2014年斬獲ASPLOS最佳論文獎和MICRO最佳論文獎,是這兩大國際頂會首個榮膺最佳論文獎的中國人。

讀博士期間,陳雲霽的研究方向是芯片,陳天石主要是做人工智能,兄弟倆都對深度學習處理器興趣十足,於是做“人工智能芯片”成為順理成章的事。在2016年3月,陳雲霽、陳天石合夥創立了寒武紀。

寒武紀科技的戰略投資方和合作方可謂陣容豪華,囊括了頂尖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頂尖服務器廠商(聯想、曙光)、頂尖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訊飛,天使輪戰略投資方),以及多個頂尖芯片廠商。

目前AI芯片可以分為雲端(服務器端)和終端(移動端)芯片的兩大使用場景。大多研發AI芯片的公司都側重於其中一端,諸如英偉達、英特爾、IBM和谷歌主要側重於雲端芯片的研發,而ARM、地平線和深鑑科技主要側重終端芯片的開發。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寒武紀在終端和雲端方面均有入局。

中國兩博士兄弟,短短2年時間,打造出全球最大的AI芯片獨角獸

2016年,寒武紀推出的第一代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寒武紀1A是全球第一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已經應用於千萬級智能終端中(包括華為Mate10、P20和榮耀10等手機)。

在發佈了人工智能專用指令集後,寒武紀在軟件平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寒武紀不僅令處理器可以支持主流的編程框架,同時開發了專用函數庫、編譯器、模型生成工具等,降低開發者使用的門檻。

在2018年5月3日,寒武紀科技在上海發佈了Cambricon MLU100雲端智能芯片和板卡產品、寒武紀1M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聯想、曙光和科大訊飛作為寒武紀的合作伙伴同時發佈了基於寒武紀芯片的應用產品。

寒武紀科技表示,1M 處理器延續了寒武紀前兩代 IP 產品(寒武紀 1H/1A)的完備性,單個處理器核即可支持 CNN、RNN、SOM 等多樣化的深度學習模型,並更進一步支持 SVM、k-NN、k-Means、決策樹等經典機器學習算法,支持本地訓練,為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以及各類經典的機器學習任務提供了靈活高效的計算平臺,可廣泛應用於智能手機、智能音箱、智能攝像頭、智能駕駛等不同領域當中。

MarketsandMarkets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深度學習市場的價值將達到172.29億美元,複合增長率65.3%。由於對運行深度學習算法高計算能力的硬件平臺需求的增長,2016年至2022年之間硬件市場增長可觀。

寒武紀CEO陳天石曾表示,寒武紀將力爭在2021年後佔有中國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場30%的份額,並使得全世界10億臺以上的智能終端設備集成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

目前除了寒武紀之外,國內還有一大批創業公司湧入AI芯片領域,包括深鑑科技、地平線、異構智能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