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89年的新疆喀什地區


喀什地區位於祖國西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東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依喀喇崑崙山與西藏阿里地區為鄰,西靠帕米爾高原,東北與阿克蘇地區柯坪縣、阿瓦提縣相連,西北與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阿圖什市、烏恰縣、阿克陶縣相連,東南與和田地區皮山縣相連。

喀什地區的西南部與三個國家接壤:西部與塔吉克斯坦相連、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邊境線長388千米。全地區東西寬約750千米,南北長535千米,總面積111794.03平方千米。

喀什是維吾爾語“喀什噶爾”的簡稱,其語源有突厥語、古伊斯蘭語、波斯語等融合演變而成,含意有“玉石集中之地”、“各色磚房”、“初創”等不同的解釋。

今日的喀什地區古代稱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蒲犁、莎車、依耐、烏禾宅 、西夜等諸國地。

清乾隆時期是中國政府“總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爾參贊大臣駐地。光緒十年,置喀什噶爾道,共轄有疏勒、莎車兩個府和英吉沙爾直隸廳、蒲犁分防廳、和闐直隸州。改為喀什行政區,設行政長公署於疏附。

喀什地區三面環山,一面敞開,北有天山南脈橫臥,西有帕米爾高原聳立,南部是喀喇崑崙山,東部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諸山和沙漠環繞的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沖積平原猶如綠色的寶石鑲嵌其中。

喀什地區水系受地形地貌、地域降水影響,各河系的源頭都位於冰川、山區積雪帶,隨著山區水分的融凍而使各河的年內枯洪變化明顯。各河都為融補型河流。全區有5大河流,另有短程河3條。

喀什地區處在中亞腹部,受地理環境的制約,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帶。境內四季分明、光照長、氣溫年和日變化大,降水稀少,蒸發旺盛。夏季炎熱,但酷暑期短;冬無嚴寒,但低溫期長;春夏多大風、沙暴、浮塵天氣。

喀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許多古老的民族曾在這裡繁衍生息,發展了獨特的經濟和文化。在漫長的社會進程中,各個民族互相協作、互相影響、互相融合,逐漸完成了現代民族的發展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