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享幸福威海的十個密碼

暢享幸福威海的十個密碼

“跟著海鷗我走入你的視線”,“你的懷抱是我尋找的彼岸,聆聽海風你拂去我的疲倦”......。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閒暇時間,耳邊常常不由迴響那曲熟悉的《威海之戀》,伴著腳步拾級而上威海市區的地標性建築,距今已有500多年曆史的環翠樓,撲面而來的踏實、祥和之風,讓人不由感覺一陣沁人心脾的幸福安寧,一如見到威海的第一面。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燈火映照下繁華的世昌大道一路向東延伸至波光粼粼的海岸,同幸福門下的萬福圖遙相呼應,共同演繹著這座海濱小城的溫馨愜意。

這是一座秀美之城

暢享幸福威海的十個密碼

這是一座一年12個月,有12種別樣風情的城市。這裡景色很美,一面依山,三面望海。城中有山,漫山披翠,海天一色。這裡四季分明,春季踏青、夏日乘海、秋季遊山、冬日戲雪。朦朧夜色中,陪伴家人漫步在海邊的步行道上,車輛被松林隔絕起來,彷彿置身鬧市之外,抬望天空繁星閃爍,聽聞腳邊浪花翻滾,拍打著多情的港灣。閉目凝神,感受那帶著海水特殊味道的溫潤溼氣,輕輕拂過面頰,讓人不由自主愛上這片海、這座城,生怕一不留神就陷入這種當代的慢節奏的生活中,一座讓人無法自拔的濱海小城。

這是一座生態之城

暢享幸福威海的十個密碼

這是一座一年365天,350天有藍天白雲的城市。這裡海闊帆直,路平地博,沒有飛沙走石的困擾;這裡不見沙塵,難有霧霾,更無重工業的汙染;這裡得益於大自然的饋贈,有著天然宜人的溫度和溼度,有著萬畝松林形成的天然氧吧,空氣清新,溼度宜人,在神奇北緯37°線一隅,形成一方獨特的小氣候,成為難得的養生福地;這裡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眾多,有劉公島為代表的5A、4A級景區12處,優質地下溫泉就有8處,是省內溫泉最多的城市。經常聽來過威海的客人提起,每到這裡,最讓人流連忘返的就是那一抹“威海藍”,藍得純淨、藍得透徹,藍得沁人心脾。到基層走訪調研,時常會路過一些地方,接觸一些人,發現這裡的老人特別長壽,精神矍鑠、頗為健談,中國長壽之鄉確實名不虛傳。很多來威海的人講,在這裡生活習慣後,就不想不願離開,這種生態環境的無聲浸潤,是對人心最難抵禦的俘獲。

這是一座文明之城

暢享幸福威海的十個密碼

這是一座幾乎不會聽到汽車鳴笛的城市。初到威海,就對這裡交通之有序感到驚詫,因為你會發現路上的行人腳步匆匆,過馬路的時候卻是從容不迫,機動車在任何一處有人行的道前都會安靜等候,令人倍感安全。

時間久了,慢慢地喜歡晚飯後沿著道路散步,因為你會發現,身在鬧市卻無需匆忙焦慮是一種多麼難得的享受。好幾次海邊觀景忘記了時間,而兜裡只剩幾塊錢的時候,總能趕上一輛末班車,在司機耐心友好的等待中從容上車,細細體會沿途的風景,卸下繁忙工作的疲憊。從窗口望去,路口的紅綠燈像一位指揮官指揮著車輛井然有序地通行;斑馬線猶如白色的鋼琴鍵,行人在斑馬線上穿梭、跳躍,奏出優美動聽的音符;車輛川流不息,猶如一條彩色的河流在湧動;路兩旁的梧桐蒼翠欲滴、亭亭玉立;這所有的一切都構成城市文明交通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又向世人展示著這座城市的涵養。

這是一座精緻之城

暢享幸福威海的十個密碼

這是一座把城市管理做得像繡花一樣精細的城市。城市的建設者沒有被束縛住思想與追求,城市建設獨具巧思,並沒有淪為死板的玻璃幕牆和摩天大樓的工具。

曾有朋友告訴我:這是我第一次來威海,從機場到市區的路上,我就對這兒產生了很好的印象,用兩個字概括就是“精緻”。的確,每次從市區到新城的時候,都能感受到城市管理的精益求精,設計者的匠心獨具。街道兩旁的圍擋經過精心設計後,變成了蜿蜒的畫廊,觀之有趣;健身步道跳脫出常規的審美,巧妙地因地取材,或是紅色瀝青,或是木製棧道,或是石頭鋪就,品質不凡。除此之外,綠植的高低搭配、建築的錯落有致,使得每一處景觀都像一件藝術作品,從中體會到針針繡到位、線線繡密實的精細。我想這城市的管理像一針一線,繡出的不僅是整潔有序、充滿活力的威海風貌,更像是為城市繡的一身錦繡華服。

這是一座衛生之城

暢享幸福威海的十個密碼

這是一座皮鞋穿上幾天都不用擦的城市。曾有出國歸來的朋友向我誇讚國外街道如何整潔,每當此時我總是不遺餘力地向他們推薦威海。威海的乾淨不是一時的纖塵不染,而是那種十幾年如一日、360度無死角的完美。穿行在這裡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街道乾淨整潔、一排排店鋪窗明几淨,這種乾淨讓人震驚,就連廣告牌、路邊座椅甚至連垃圾箱都擦拭得光亮如新,滿眼的乾淨中透露著生氣,宛若長久的陪伴,潤物無聲,凝鍊出一座城市的內在特質。

曾經有人說,威海是一個去過之後會上癮的地方。無論去了多少次,你總還想一去再去。很多朋友在踏入這座城市的一刻,都會忍不住連連讚歎。甚至很多人會說:“威海真的可以用一塵不染來形容。”據說,很多人自駕來了威海,跑了數千公里海岸線,躲過了沙灘的樂趣,躲過了海鮮的誘惑,躲過了大海的壯闊,卻最終被宜居的氣候和乾淨的環境“勾走了魂”,以至於在離開時悵然若失,久久難以忘懷。難怪人們常說,如果能在威海遇見你,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去環海路的黃金岸線走走,一起看海上的日月光華,聽潮水的起伏曼妙。所謂的田園牧歌,不外如是。

這是一座禮儀之城

暢享幸福威海的十個密碼

威海是為數不多的在不斷完善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能讓人感受到“慢生活”節奏的一座城市。這裡有熱鬧,卻並不聒噪;有煙火氣,卻並不凌亂。

這是一座不見馬路市場的城市。初來威海,還覺得生活起居不方便,因為出門在馬路兩側找不到預期中的農貿市場。後來瞭解到,為讓小區居民有一個乾淨整潔的生活環境,政府將城區大型農貿市場全部搬入室內,對小型早市以及夜市進行統一管理,配備了專門的管理人員,負責在營業結束後及時整理所有商品及物件。這樣一來,不僅確保了營業攤位全天不佔用道路,更保障了市場的乾淨衛生和居民的生活環境,讓一切都井然有序。

規範的市場讓我的逛街時間也規律了起來,趕在時間點內逛逛市場,解決自己的民生問題,偶爾還會碰上街坊鄰居,便一起寒暄幾句,討論各樣的菜式和時令的做法。饕餮之徒來到這個城市,一定是大為歡喜的,因為這裡的海鮮極其豐富且味道鮮美。你可以隨意選擇一處乾淨整潔的大排檔坐下,對著竹筷大瓷碗,等待老闆把活蹦亂跳的魚、蝦、蟹、貝等做好讓你品嚐。包管你吃得眉飛色舞,不虛此行。吃罷海鮮,可以繼續在夜市裡一遊,晚上涼風習習,驅散了大白天所積聚的暑熱之氣。隨處逛逛,隨處走走,可能就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這個城市。

這是一座文化之城

暢享幸福威海的十個密碼

一個城市若是隻有怡人的風景,就如畫中美人沒了靈魂,未免失了一些底蘊。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水平已得到極大的提升,而精神後花園的建設也不容忽視。臨海的優越地理位置,賦予了威海寬容溫良的秉性,而不斷深化的人文情懷則賦予這座城市更旺盛的生命力。

在威海,雖然沒有很多全國或全球知名的藝術大師來獻藝,但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濃郁的藝術氛圍。伴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威海市民的文化活動日益豐富,無論是“書香威海”城市文化品牌建設,還是城市書房的建設,都讓城市的文化藝術氛圍日益濃厚。美術館、藝術館時常舉辦各類畫展,吸引了越來越多市民前來駐足觀看,人文精神已滲入城市的各式文化生活中,在潛移默化中浸潤著這座小城。不論你住在哪裡,只要走出家門,總能在附近找到一處城市書房。進入其中,來上一杯咖啡,翻開一本喜歡的書,在一個安靜的角落,從白天的喧囂中抽離出來,安靜了身心,沉浸入思考,一種無以言表的平和瞬時充滿內心,與窗外潔淨的街道搭配得天衣無縫。有一首詩或許正能表達這樣的意境:石牆紅瓦列平房,明窗聲震講書郎,樹蔭挺拔戲學子,一代一代育英幫。

這是一座活力之城

暢享幸福威海的十個密碼

威海地域面積雖然不大,但卻蘊含著能拼敢搶的內在能量,就像有的人雖然身軀弱小,但體內卻充滿能量。來到這裡接觸各行各業的人們,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散發著正能量,對工作、對生活都是積極和快樂的,不僅讓人從中學到知識,更感受到那種樂觀向上、主動作為的勁頭。可能是大海的滋養,成就了威海人寬闊的胸懷、不屈的精神,不論什麼樣的境遇,他們總能保持著精氣神,充滿著正能量,雖然可能還沒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磅礴大氣,但也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從容不迫。很多工作在一線的幹部職工,面臨任務重、責任大、風險高的複雜局面,非但沒有頹廢之態,反而總給人元氣滿滿的感覺,在他們眼中困難彷彿不是問題,反而是補齊短板、突破跨越的難得機遇,越是困難重重越是激情滿懷。

愛因斯坦說:“一切方法的背後,如果沒有一種生機勃勃的精神,它們到頭來都不過是笨拙的工具。”威海人,正是有這種生機勃勃的精神,才把各項事業都做得越來越好,從中能夠讓人看到一種秉性、一種責任、一種境界。

這是一座樂善之城

暢享幸福威海的十個密碼

一個人,因公益而更有魅力,一座城,因公益而讓人感到溫暖,威海就是這樣一座有溫度的城市。“中國好人”劉長城的故事在威海家喻戶曉,他自發組織成立長城愛心大本營,三萬多名志願者參與過他們的活動,十多年來溫暖了一大批困難家庭和弱勢群體。“齊魯時代楷模”殷樹山,用一生踐行“不忘初心”,自己一頂帽子戴30年,一條圍巾圍40多年,卻向社會捐款超過100萬元,繳納特殊黨費12萬元,直至和老伴劉綵鳳雙雙捐出遺體獻給科研事業。這樣的人與事,總是讓人動容,更讓人深受感召,那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和溫暖,一次次讓我們真切體會到人性中的至善至美。

這一位位社會典範、一個個時代楷模,一次次叩擊著我們發自心底那份原始的愛和善良。在他們的影響下,東方福愛心聯盟、陽光雨露愛心基金聯盟等一批志願組織相繼湧現,“泛海助學”“愛心拉麵”等公益品牌越來越深入人心,被捐助的人得到了幫助,捐助的人收穫了內心的安寧。

用小愛凝聚大愛,用一個個凡人善舉,溫暖一座有著濃濃暖意的城市,威海就有很多這樣的人,威海就是這樣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這是一座紅色之城

暢享幸福威海的十個密碼

一百多年前,甲午海戰,戰爭的紅色煙火從劉公島開始蔓延,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晴空萬里,落日餘暉,霞光染紅天際,鋪到海中,彷彿在向我們訴說著近百年來的發生在這座小城的紅色故事。千百年來,威海人依海而生,“文登學”名揚四海,明清衛所制度傳承……漁耕文化的潤育,士人文化的薰陶,衛所文化的影響,共同賦予了這個族群以優秀品質,造就了威海人豁達開闊的胸懷,舍小我為大我的族群意識,勇敢堅毅、百折不撓的優良品格和團結協作、服從命令的行事作風。

在劉公島,感受百年前的炮火連天,山河破碎、喪權辱國的痛楚使心情異常沉重;在天福山、郭永懷紀念館,感受當年那些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生死存亡和發展復興,毅然放棄相對優渥的生活條件,選擇抗爭與犧牲的“家國情懷”;在馬石山和膠東育兒所,看著牆壁上一張張斑駁的老照片,聽著解說員的講解,不難想象到當年黨與當地的人民水乳交融、守望相助的場景,讓人不禁潸然淚下。這些曾經盪漾在威海大地上的壯烈情懷,都來自威海人民對家國和故土的熱愛。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感天動地,一種精神,穿越歷史,昭示未來。“雄關漫道真如鐵”,從百年前威海灣內的隆隆炮聲到今日以建設現代化幸福威海為目標的濱海新城崛起,歷史清晰地勾勒出威海的發展軌跡。一代代威海人正是傳承了這種基因和血脈,篳路藍縷、攻堅克難,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發展跨越,在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

回望在這裡工作生活的時光,屬於這兒的旖旎風光、宜人氣候、獨具匠心、君子之風、厚重歷史,共同填充並豐盈著我的生活。餘秋雨曾在《山居筆記》中寫道:“任何一座像樣的城市都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社會心理規範,言語舉止、步履節奏、人情世故,都與此密不可分,說得好聽一點,也可以說是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情。”生活在威海是幸福的,每天被藍天大海環繞,被完善基建便利,被學術氛圍薰陶,被文化活動陶冶,威海就是這樣別有風情,以他獨有的方式,默默滋養著近300萬威海人民,生動詮釋著幸福安康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戀一個地方,就如同戀一個人,愈久愈濃。威海,遇到你是幸福的,就像歌裡唱的“欣賞你的美麗,鎖定我的永遠,你把我呵護,我和你有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