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音樂的痴迷,直令當今的音樂“發燒友”汗顏哈!

  • 點擊右上角【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私信回覆“微課”
    ,贈送您國學課堂全網精品微課(定期更新)~

孔子對音樂的痴迷,直令當今的音樂“發燒友”汗顏哈!

孔子對音樂的痴迷,從《論語》語句中體現: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論語·述而第七篇》第三十二章

【大意】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請他再唱一遍,然後和他一起唱。

孔子的音樂情結幾乎是與生俱來的。自幼年至晚年,他畢生酷愛音樂並潛心鑽研。不僅擅長聲樂,還酷愛古琴,造詣深厚,他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寄託於音律,把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與追求融入琴韻。“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最能說明孔子與音樂的深厚淵源。孔丘在齊國聽了《韶》樂,激動得如痴如醉,大讚其盡美盡善也,居然因此3個月不知肉滋味,直令當今的音樂“發燒友”汗顏哈!

孔子對音樂的痴迷,直令當今的音樂“發燒友”汗顏哈!

從中也不難想象孔子聽到的《韶》樂——虞舜時期的《大韶》是何等的優美動聽富於內涵了!孔子倡導“遊於藝”,他的生活也因音樂而充滿情趣無比精彩。他一生幾乎天天都要彈琴唱歌,哪怕置身荒郊野外也不例外。直至臨終前7天,孔子還流著淚對子貢唱“泰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

孔子的音樂才能是全面的多元的,除歌唱和演奏外,他還長於鑑賞品評、作詞譜曲,現存的古琴曲《龜山操》《將歸操》及《猗蘭操》等,都是他的作品;他系統整理了《詩經》音樂,司馬遷說他把《詩經》“三百零五篇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龐大工程!敢問全球音樂大師,一生能譜出305首歌的又有幾人?在古代,文學與音樂的關係遠比今天密切,詩詞就是由樂府漸漸演變發展而成,所以中國詩詞總帶著音樂的節律,可以引吭高歌或低吟慢詠,古代吟詩就有唱的成分。

孔子對音樂的痴迷,直令當今的音樂“發燒友”汗顏哈!

中國古代涉及音樂的專著有數百種,孔夫子的論述堪稱圭臬。作為傑出的思想家與音樂家,孔子甚至認為道德與音樂同等重要,他提倡以音樂來提高人的品德和文明程度,強調音樂演繹出來的意境對於塑造人的良好素質擁有積極作用,音樂的律動有助於人們養成秩序、規則、禮儀和互相尊重的品格。

—— END ——

  • 歡迎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一起升級知識系統~歡迎大家交流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